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浩然诗语出自然,不事雕饰,风格清淡旷远。山川景色的描绘往往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各种艺术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孟诗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十朋是南宋前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是在一种地域文化背景中开端的,早年曾力学韩愈。同时作为元祐学术的传人,受到苏、黄诗风的影响。在表现靖康之乱及倡议恢复大计方面,王诗介于南渡诗人曾几、陈与义与中兴诗人陆游、范成大等人之间。王诗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山水及行役纪行,时有仙隐之思,风格上雄奇与平淡兼有。其诗歌反映了南宋前期诗歌发展的一些现象。在完整地构建南宋诗歌史时,像王十朋这样的诗人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辩证思维与美学研究周然毅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素朴辩证思维、近代形而上学思维、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三大阶段。素朴的辩证思维方法使人们于对对象的混饨的整体把握,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则偏于对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孤立的静止的研究,各有其局限性。黑格尔的辩证法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孟浩然因仕迸无望而毅然走向山林田园隐居的独特生活经历和由原先“济苍生”、“功名遂”的用世之志到最终摆脱对功名的追求,走向超然的思想演变,以及前代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等对其的深刻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形成孟诗“冲淡、清旷、浮健”艺术风格的原因,并就此分析了孟诗的艺术风格及其相互间的紧密联系,在肯定孟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同时,指出其题材与思想内容不够丰富和深刻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禅思与孟浩然诗歌意境马燕“盂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升庵诗话》)杨慎的话形象地道出了孟诗清旷淳朴、自然浑成的艺术风格。事实上,孟浩然在其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中,和王维的田园诗作一样,摆脱了初唐诗歌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  相似文献   

6.
废名小说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小说创作简论王才路以笔名“废名”而饮誉中国现代文坛的冯文炳,是我国三十年代一位风格独异、别有拓新的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他以其具有静美朴呐风格的乡土抒情小说,为我们中国中部农村谱写了一首首清丽素朴、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从而成为中国现代田园小说创作的先...  相似文献   

7.
杜甫所说的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基本上可以成为定论。孟诗往往关涉“秋”与“夕”的描写 ,或格清、调清、思清、境界清 ,有一种天然清旷之致 ;或通体清妙、风调清雅、赋景清幽、本象清彻闲淡、清思痛入骨髓 ;或清空一气、语意清妙、韵味清而不薄、气象清远 ,当于清浅中寻其静远之趣。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王国维的境界说和当今美学、词学专家的有关论述,以美学观点举例分析、归纳、欣赏苏轼词的境界美,认为苏轼词具有清旷雄奇、广阔渺茫、静夜深院、梦幻别离、独处清凄、宴饮聚散、歌舞音乐之境界美.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具有清丽雄奇而又自然奔放的特征,其语言真可谓"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本文主要探讨《蜀道难》中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句式美和重字方式的声情美与回环美,以及脱俗处理的遣词美等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王维均有隐逸遁世的倾向 ,崇尚隐逸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杰作奠定了山水田园诗自然、素朴、简洁、含蓄风格的主流地位 ,涵育出山水田园诗注重神韵美、意境美的艺术品味 ,但陶、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不同的意境特征 :陶渊明诗呈现出静穆的境界 ,王维诗则呈现出静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角度看:柳宗元的山水诗和游记是柳集中的精华所在。这些诗文在艺术上有一个共同、又非常突出之点:都表现了一种外在的宁静境界。探讨作者表现这样境界的技法,研究作者为什么那么殷勤地表现这样境界,对欣赏该类作品,认识柳宗元的人生观或者有所帮助。 (一)以‘动’示‘静’,表现外在的宁静境界 ‘动’和‘静’本来相依而存在。只有在静的环境,‘动’才显示出来;反之,‘静’并无踪迹可寻,只有通过‘动’,才感觉到它  相似文献   

12.
朱熹在诗歌意象和意境创作上有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在构筑意象言词上的倾向性选择 ,对表现意象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自比意识 ,形成其诗歌意象色彩丰富 ,或孤凄、悲寒 ,或幽淡、宁静 ,或奇伟非常 ,或神通广大 ;同时其诗歌意境或苍寒幽深 ,或悠适淡泊 ,或雄奇豪壮 ,或古典雅致  相似文献   

13.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其与佛教的结缘,不仅较“诗佛”王维为早,而且还创作了一批数量可观的佛教诗。盂浩然的佛教诗,虽然不乏运用“佛家语”以进行言说佛理者,但更多的则是在借“佛”为题进行山水景物描写的同时,表现出诗人对佛家生活的崇尚与向往。而“弃世慕佛诗”,则是孟浩然“仕进失意”后的一种产物:孟浩然与王维的佛教诗,虽然均极具审美价值,但孟诗中的佛理成分,却明显地较王诗要弱化许多。二人的佛教诗,对于开拓唐诗的题材、丰富唐诗的内容、促进唐诗的繁荣等,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游记既有境界,又见性情,总是荡漾着一种动人的情韵.这种情韵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捕捉美点显情韵、情景兼到创情韵、清丽文字酿情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人画以浑然整全的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这不是形式上的浑然不分,它由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浑朴思想转来,以艺术的形式来注释中国哲学中的"无分别境界",是传统文人画追求真性理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出文人画重视体验、反对技巧至上的创作倾向。本文以黄公望的浑厚华滋绘画境界为对象,分析其内在的理论含义。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长亭送别》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诗,一支动人心弦的歌,一幅景色清丽的画。“长亭送别”紧接第二折,写莺莺、红娘、老夫人等来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送别,作者以暮秋景物为人物活动的环境,渲染出一派萧瑟凄冷的气氛,把男女主人公的离愁别绪烘托得格外浓郁。作者借景造境,由境生情,融情于景,情境相生。通过为女主人公谱写的一支支细腻传神、清丽华美的曲词,让她吟咏出内心颤动着的那种复杂的感情旋律,倾吐出与心上人惜别的那份依恋、幽怨、担忧和祝愿,展示出她珍重爱情,向往美好生活的青春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晚出而博采众家之长。"宋人注宋诗"的一大特点,是寓诗学批评、研究于注释之中。李壁本人擅长诗文创作,在注释中,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之外,还寓研究于注释之中,发挥艺术理解力,对王诗创作中的句法、字法、章法、用典、对偶、立意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王诗审美效果进行点评,从而揭示了王安石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代贵州诗人章永康的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了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史实.写景诗中既有雄奇的景象,也有宁静的田园诗.另有不少情真意切的相思之作,尤以对妻子的相思诗见长.  相似文献   

19.
"闲"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比照"母范畴"之"闲","子范畴"为数众多,且于文艺理论中运用更为丰富,包括偏于儒道禅共通境界的标示审美心胸之"闲静"范畴序列,偏于儒家文饰特征的标示"有为而自然"审美风格之"闲丽"、"闲雅"范畴序列和偏于道家自然特征的标示"无为而自由"审美风格之"闲逸"范畴序列.每种范畴序列的衍生语境、范畴构成以及在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审美意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柳永对词境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是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重要形式。“词以境界为最上”。开拓词境是柳永在词的创作上的重要贡献。柳永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