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春会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18-121
哈代的小说中存在浓厚的宿命论和命运观,《德伯家的苔丝》充分体现其悲剧般的命运观。通过对意象及其特征的描述,解读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如何运用不同意象更加真切、形象地表现苔丝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聂茸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9-121
英国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表达了哈代对女性地位、婚姻和命运的无奈与困惑.他虽然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成为对宗教的怀疑论者,但面对维多利亚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农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带来的不幸和厄运,哈代也表达了深刻的同情. 相似文献
3.
朱彦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73-7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描述了一个被人诱奸而后又犯下杀人罪过的女人的故事。文章试图站在现代人的立场,并从女性的视角来剖析这部作品及它的作者:苔丝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里被理想化的缺乏自我意识的女性牺牲品;而哈代在对苔丝同情的背后,在把苔丝纯洁化的同时,也把他作为男性喜好的烙印打在了苔丝的身上。 相似文献
4.
卢晓蕾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3):77-79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公苔丝的形象,其文中所描写的苔丝出外谋生和一失足千古恨的悲剧,具有巨大的悲剧研究的社会价值。通过从社会和个人性格两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使读者在理性地欣赏其作品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营造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王怡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8):153-154
作为在20世纪下半叶极具影响力的一支文学流派,自然主义文学对欧洲各国的意识形态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正是自然主义文学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书中,哈代强调了自然、环境、历史传承对人类命运其决定性.的作用,而苔丝这一悲剧人物的塑造正是自然主义文学宗旨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凸显文本与语境的互动关系,即“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同时也提出了文学文本“颠覆”与“遏制”的政治功能。细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可以发现该小说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意识,哈代在小说中试图对社会的中心意识进行“颠覆”,但其在“颠覆”过程中却又受到历史语境的“遏制”。 相似文献
7.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的研究,空间的重要性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空间理论视域下将空间转换与悲剧性结合起来进行文学社会学、文化地理学意义研究,来审视空间转换中的悲剧如何发生、具有何种隐喻性质,城乡转型期中不同阶层、不同空间人物关系所面临的精神矛盾如何在文化地理上互为表达、彼此关联问题,可以说:悲剧的产生并不是人物个体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同名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女子,她单纯善良.同时天勇敢坚强.她曾经被亚雷诱编,失去贞操,但是并没有丧失重新生活的勇气和追求美好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社会道德与舆论给了她极大的压力,但是,导致她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并不是由这种贞节观造成的.苔丝是死于对安玑·克莱的完美的爱情幻想中,是死于爱的激情与冲动.《德伯家的苔丝》其实是一出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9.
张同俊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发表于1891年.哈代将其与其他几部作品一并归类于性格与环境的小说(Novels of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以前对托马斯·哈代的小说的文学批评,多以人物本身以及当时社会的构建为中心,采用马克思主义(Marxist)、消费主义(Consumerist)和女性主义(Feminist)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本文以近年来刚刚崛起的生态批评理论(Ecocriticism)为理论基础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分析,旨在激发人们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优秀的翻译工作者不但要使译作忠实于原文,而且要使文本具有美感。本文从方言、四字结构、重叠词、数词及修辞的使用等方面探讨了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翻译版本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罩承华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81-83
幻灭是哈代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成功的小说,其主人公苔丝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哈代幻灭主题的女性人物形象.哈代的幻灭主题主要体现在他对苔丝被人诱奸、遭人抛弃和最后又被人勒死等方面的详细刻画上.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毁灭既是她自己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张兵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Lu Zhe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本文以著名作家哈代笔下的苔丝短暂一生的悲惨遭遇为线索,颂扬了苔丝非同寻常的性格魅力,展现了苔丝纯洁、善良的美德和坚韧不拔、受苦受难的毅力。同时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的虚伪和社会的冷酷无情 相似文献
14.
张玉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79-483
对英语方言的翻译采用汉语方言对等翻译的方法,虽然是目前英语方言翻译的主要方法,但是从翻译效果和后期反响来说却不尽人意。由于英汉方言存在各自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单纯方言对等直译不能传达原著的精髓。张谷若先生在译《德伯家的苔丝》时候采用山东方言进行翻译,不仅不能完全传达原著的文化,还为国人阅读增加了一定困难。任何语言的方言都无法用另一种语言的方言做对等替换,只有恰当的运用汉语表达法和加以一定的注释说明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5.
李晶晶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102-105
对悲剧的描写一直都在西方文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同作家的悲剧模式却各不相同。本文以《俄狄浦斯王》和《德伯家的苔丝》两部作品为视角点,分析宿命论下的悲剧模式以及西方文学对人和命运较量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悬念是小说家构建作品的主要手段。悬念(Suspense),是哈代主要小说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悬念是小说叙事中情节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联系偶然和必然,情节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哈代的悬念是建立在悲剧总体趋势的必然性和具体事件发展趋向不可预测之间有机的统一的基础上。与哈代所设计的巧合(Coincidence)一样,悬念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为当读者回顾小说时,冥冥中的天意早就注定了苔丝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7.
于艳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09-110
《德伯家的苔丝》塑造了一位为追求自由,平等而愤然反抗的女性形象。对于苔丝的悲剧命运从社会和个人角度进行分析,揭示悲剧产生的各种因素,但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苔丝的悲剧必然性根源。 相似文献
18.
韩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34-237
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小说主要揭示了在以威塞克斯为典型代表的英国宗法制度下农村社会惨淡阴森的解体过程,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这个保持着古老秩序的宗法制度社会从稳定到动乱,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反映了破产农民的理想和追求、痛苦和灾难。小说具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作者通过叙述《远离尘嚣》等五部小说包含的悲剧性主题的发展过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来揭示哈代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