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才子”之一,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他是一个具有全面文化素质的作家,创作涉及诸多方面,如诗文、戏曲、散曲、对联、谜语等,尤以戏曲、散曲的成就为高。较著名的作品有传奇《宝剑记》、院...  相似文献   

2.
冯惟敏是明代著名散曲家,其坎坷的人生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散曲作品<海浮山堂词稿>的出现,在散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体制方面,还是题材内容方面,都突破甚至超越了前代的散曲作品,为散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冯惟敏的散曲成就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古曾梗通三摄舒声韵合并是山东方言东潍片的重要特点,这—特点形成于明代中叶,绵延至清末民初。但在历史上,该特点具有普遍性,覆盖整个山东地区,后随同北方方言的变化,只偏安于海隅。这就形成了现代山东方言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散曲是兴起于宋、金时期的一种合乐的新诗体,至元代而成大观,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明代散曲承元代散曲的余绪,吸纳时代的新元素,诸多方而都有突破,独具时代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散曲家在吴中、南京、关中、山左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元散曲之后的又一散曲创作黄金时代。明散曲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高度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探索方面有着独特贡献,其卓越成就足可与元散曲并驾齐驱。然而长期以来明散曲一直备受冷落,其成就、价值和地位得不到承认。这种不公平的状况应予“平反”  相似文献   

6.
金銮是明代中后期一位独具特点的散曲家.关西的生活经历、南京的特殊环境、任侠喜谑的个性使他的散曲创作呈现出清爽、谑讽、俗朴之风.其曲风既有别于元代散曲家张可久、乔吉辈,也与明代散曲家王磐多有不同,有其可称之处.  相似文献   

7.
冯惟敏(151一1580?),字汝行,号海浮,临胞(今山东省临胸县)人,明代杰出的散曲和杂剧作家。著有散曲《海浮山堂词稿》,诗歌《石门集》,杂剧《不伏老》、《僧尼共犯》。近人散曲研究专家任半塘称赞“冯氏散曲,最有生气,最有魄力,为明曲中仅有之豪放一派”①。明朝洪武初年,朝廷发布命令,山东百姓每三户必须选一丁壮到辽东戍守。临胞冯思忠承担了这一任务,“遂家于广宁左卫”队今辽宁省北镇县)。冯氏家族在此生活了五世,大约在成化十四年(1478),五世孙惟敏的父亲冯格(字伯顺)降生,冯裕尚在年少,裕之父冯振便去世了(…  相似文献   

8.
冯惟敏创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作家冯惟敏 ,在散曲、杂剧、诗赋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其散曲成就尤为杰出 ,并由此而成为元明散曲的殿军  相似文献   

9.
明代临川散曲大家陈克明,一说为江西高安人,文章以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为准,认定陈克明为江西临川人,以弥补江西文学史上明代散曲大家的缺失。陈克明散曲《临川八咏》作品得到较多评价,如元明曲学大家柯丹丘、周德清、王世贞以及当代曲学大家卢前等,在明代散曲史上以“风雅互鉴”的风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张养浩,字希孟,别号云庄,又号齐东野人,山东济南人。他是元代一位既做高官而又关心民生疾苦的著名散曲作家。他的著名散曲集名叫《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是他中年辞官退休之后,以表现闲情,寻求自适为目的而写作的。他的散曲作品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中评价一百八十七个元代曲家,说到张养浩的评语是:“张云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皇族散曲家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权、朱有、朱瞻基和朱载是明代皇族散曲作家,他们处于明代散曲发展的不同阶段,印证着整个明代文学发展的步履。他们的作品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也体现着明显的时代色彩,同时也昭示着散曲一体的发展与新变。  相似文献   

12.
陈铎是明代中叶散曲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他开拓了明散曲的另一个新视野:关注市井人物及市井风俗。在他的《滑稽余韵》和《秋碧轩稿》两部散曲集中,第一次将手工业者、工商业者、市民阶层等众多底层人物展现于世人面前,可谓是一幅明代中叶的"清明上河图"。试将其分为行业系列、职业系列和绘世系列分别加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节选《山东方言研究·概论编》的三部分内容:一是通过山东史前文 化推断山东方言的产生及现代山东方言分区格局的形成,二是结合山东地方历史评述山东方 言在汉语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三是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总结建国以来山东方言研究的发展道 路。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曲论家王世贞、王骥德和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日本学者盐谷温等人所持的曲的起源和“北曲先于南曲”的理论,在传统曲学研究中颇有代表性,甚至几成定论。本文经多方考证后提出新见,认为南曲不仅不是出现于北曲之后,而且南曲之源比北曲更早。曲学研究中另一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散曲是剧曲的支流”。本文认为,戏剧与曲严格说是两码事,戏剧之所以又称剧曲,是因为它将散曲借到自己的营垒中来,以唱曲作为一种新的表演手段;散曲绝对不是什么“剧曲的支流”,恰恰相反,倒是剧曲即杂剧沾了散曲的光,既强拉了散曲加盟又顺便窃取了“曲”的外衣,只有散曲才是曲的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15.
汤式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式是元末明初一位具有代表性和过渡性的散曲家。研究其散曲小令的用韵,将有利于大家了解这一时期散曲北小令用韵的一些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得知:在其161首小令中,押韵方式共6种,有5类7首超越《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与明代前期、中期、中后期代表性散曲家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比较,发现汤式在小令用韵方面还是较为严格地遵守《中原音韵》的韵部押韵的。  相似文献   

16.
元代嘲谑散曲题材丰富,主要类别有:讥讽时世;嘲讽人品或行为不雅的人;咏物;纯属恶搞,时涉低俗。嘲谑散曲产生的原因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因素,也是作家个性和曲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嘲谑散曲的创作手法主要是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和采用了方言俗语。  相似文献   

17.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其232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8种,有17类75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18.
明代关中散曲作家以康海、王九思为杰出代表,在他们周围还存在一个交游频繁的散曲作家群,如张炼、康河、韩邦奇、韩邦靖等。他们与康、王或为亲友,或交往密切,互有唱和,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散曲审美风尚。明代关中作家散曲创作中包含较多地域民俗文化相关描写,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关中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谢伯阳先生所编《全明散曲》是迄今为止收录明代散曲最多的集子,泽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明人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仍有不少散曲佚作有待搜罗。今新辑得《全明散曲》未收小令7支、套曲4套,并对《全明散曲》未及收录曲家之生平、著作等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20.
山东方言语音特点四则———《山东方言词典》编纂札记董绍克《山东方言词典》一书,经过全省30多位语言工作者四年多的努力,最近终于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了。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发现山东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有许多值得介绍的特点。这些特点,笔者准备陆续撰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