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瑞龙 《学术界》2006,(3):296-301
晚明清初的学术思想,一直是比较引人关注的话题.将明末清初作为一个学术史时段来讨论,大致不出以下两种情况:一、因研究明末清初的某个或若干个思想家,在追溯其师承关系时,往往不得不追溯到晚明;二是在讨论清代学术的渊源时,也不得不从晚明学术寻找其学术"基因",如研究清初的经世之学,便会从学术史自身发展的角度,将其归结为对晚明王学的反动;而研究清代盛行的考证学,则可追溯到明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2.
基于不同时代的现实关怀,20世纪上半期的清学史论述亦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范式:清末章太炎和刘师培分别以汉代和明代两种汉人统治下发展出的学术形态为标准讨论清代学术,以彰显其在异族统治下的畸形发展,具有明显的反满革命色彩。民国时钱穆又将这一研究取向发展为从宋学角度考察清代学术,进而发展为余英时从儒学发展史角度讨论清代学术。同样,清末梁启超以西学为背景考察清代学术的研究取向,民国时也因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的时代要求,或发掘其科学精神,或强调其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诗经》研究观的嬗变与毛诗学派的《诗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诗经︾研究观的嬗变与毛诗学派的︽诗经︾研究周元彪梁启超对清代的学术思想,曾一言蔽之:“以复古为解放”。(《清代学术概论·二》)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他又把清代学术思想具体概括为:“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以汉学复兴为标志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陈来 《学术界》2006,(2):294-297
在从近代西方全面移植其学科分类体系并将其固定化之前,我国学术界有过不少“学术史”、“学术思想”的研究,其中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可称是最有影响的代表。随着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学科建制上的定型化,文学、史学、哲学三大主干鼎立支撑的人文学观念深入人心,上世纪40年代此种名为学术史的研究已经渐少,50年代以后至80年代,更几乎绝迹。学科分类的制度作用,于此可见。但人的思考不会甘于被分类所限制,随着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的深入,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学者对“学术史研究”的初感兴趣,到90年代中期“中国…  相似文献   

5.
先秦是学术史的萌芽期,也是学术史方法论的开创期,这一时期的学术史方法论可归纳为宏观把握学术整体发展规律、派分学术思想并概括其特点、历史地考辨学派学术源流、评价各家学说长短得失等四个方面.对这四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探寻传统学术史方法论的原始形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中国哲学史领域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钱穆有关理学研究的以下贡献:认为初期宋学是理学的直接思想渊源,突出了初期宋学的历史地位,把它当成沟通汉唐乃至先秦与宋以后学术思想的桥梁.把理学分为宋明与清代二个历史时期,宋明包括北宋、南宋、元代、明初、明代中期、明末六个阶段,清代包括晚明诸遗老、顺康雍、乾嘉、道成同光四个阶段,并把这一发展与社会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分析,揭示了理学流变的特点及其内在逻辑.全面揭示了清代学术思想与宋明学术的渊源关系,指出理学不仅在清初,就是在汉学盛行的乾嘉时期仍有其影响,只有通晓宋明理学,才能很好地了解清代学术思想的特征及演变与发展.把朱熹置于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去考察,从多视角揭示朱熹思想的精神,突出朱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亢学军  侯建军 《河北学刊》2005,25(5):129-133
从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背景看,明代中晚期考据学的复兴与清代考据学在时间的衔接,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发扬上,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这一时段考据学思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明中晚期考据学复兴过程中,一些学者批判宋明理学的流弊及空疏学风,倡导怀疑和求真精神,用实证考据的方法从事学术研究,对明清之际学风由虚向实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回首20世纪,探究中国学术研究的嬗变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代代学者殚精竭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中国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到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王伯祥的《中国学术演变史》、杨东莼的《中国学术史讲话》,到陈平原的《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等著作,通过剖析潮流,辨别良莠,评判高下,厘清师承,均对中国学术思想的演进作了精细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学术留下了清晰的印痕。如何展示20世纪中国学术的心灵印痕?如何把诸多学者多年的…  相似文献   

9.
坚实的建构需要深刻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对于中国来说,有数千年的历史.学术史研究.前人大体沿循两条路径:一是"因书求学",侧重于从文献的传衍揭示学术的脉络,如章学诚<校雠通义>;二是"因人求学",重视个案研究,强调学术在学人之间的传承,如黄宗羲<明儒学案>.黄宗羲首创"学案体",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给予了很高评价,说"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也."黄宗羲之后,学术史作为显学在清末民初勃兴,出现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王国维、罗振玉、夏曾佑、廖平、皮锡瑞等一批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全面总结有清一代学术思想的开拓性著作,为清代学术史研究奠定了基本格局,影响至为深远。但关于这部广泛流传的著作本身的历史,迄今尚少有比较细致准确的研究。关于此书的成书过程与早期版本情形,既有学术文献的叙述颇不明朗。本文广泛稽考相关文献,对这部学术名著的早期历史进行梳理,深入讨论有关撰述、发表、成书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术概论》(撰于1920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撰于1924年),都是总结自明清之际至本世纪初学术思想嬗变的名著,历来备受赞誉。梁启超对清代学术有深刻的了解,熟悉清儒繁富的著作,少年时代就读于广州学海堂,受过朴学的严格训练,又曾接触过考证学派耆宿,获得亲身闻见,随后,又成为晚清今文学派和输入新思想的关键人物。两个世纪之交的丰富经历,加上掌握西方进步的学术观点和方法,使他上升到新的时代高度,俯视过去学术递嬗变化之路,对其源流曲折、前因后果了然在目。一、对清代学术思潮演变的宏观概括《清代学术概论》概述了清代学术的演变历程,论述了各个阶段的趋势、时代条件和主要成就,评价了三百年间所有主要学者的历史地位,做到了纵横论列,气势非凡,又巨细  相似文献   

12.
周国栋 《齐鲁学刊》2002,(2):138-144
清末的经今古文之争在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基本停止, 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份学术遗产,作为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学人那里却仍然 被当作重要的学术思想资源继承下来了。学术思想界里的趋新与守旧、“信古”与“疑古” 之争其实就是晚清经学之争延续的一种表现。但现代学人并非简单地继承和发展两种经学遗 产中的一种,而是同时批判地承受了两种经学遗产,并以现代学术的精神理念加以改造转化 ,使其成为现代学术得以生发的重要“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 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 新的学术史体例,并且身体力行著有近代学术史力作《周末学术史序》;开中国近代实事求 是研究孔子之先风;刘师培还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同时他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因此,无视刘师培在近代诸子学 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延续至今已有15个年头。1991年《学人》丛刊创办伊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人》主编陈平原的《学术史研究随想》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的《学术史研究与学术规范化》这两篇文章已经明确提到了学术规范的问题,这一讨论的视角当时是与对学术史研究的提倡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5.
学术的发展推动学术史研究的发展,中国史学学术史具有多种撰述方式,如果把那些不同时期学者撰写的史学家传记汇编成书,也是一种中国史学学术史.其特点在于不仅传主所在时代的跨度很大,撰述者所在时代的跨度也很大,这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思考空间.在那种为史学家立言、以“对话”形式撰写的访谈著作中,史学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其学术思想和治学特点,也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总之,史学学术史应当把史学哲学、史学方法、史学学术成果的价值估量以及史学成果与其他史学成果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考虑到,并作系统的考察,逐步摸索出各不相同的、但行之有效的专门领域学术史的撰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曾军 《云梦学刊》2006,27(4):14-16
当“当代学术史”作为一个问题突显出来时,其自身便包含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难题。比如“学术史”问题,当我们视学术史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时,它是学术、思想与文化的模糊指涉;而当我们视学术史为“研究之研究”时,它则更多地指单个的学科史、问题史的梳理。那么,我们对“学术史”的研究如何才能在这种“总体性的学术史”和“部门性的学科史”间保持应有的张力与平衡?这是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在当代学术发展中,科际整合、学科互涉而带来的学科边界的模糊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史”研究的困难。正如朱丽·汤普森所说的,“传统的学科研究已经导…  相似文献   

17.
学术史与“学案”体——序《民国学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岂之 《云梦学刊》2003,24(4):16-18
学术史必须研究“学术”,要研究并评论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以阐明其学术意义和历史意义。“学案”作为学术史的一种体裁,既有其优点,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钱穆认为清代经史之学从宋明性理之学发展而来,他对乾嘉经学考据多有批评;余英时指出,学术思想从宋明到清代发展,是由"尊德性"向"道问学"的转变。钱穆论清代学术思想,多结合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察;余英时则以"内在理路"的研究路径来解释清代学术思想流变。在清代学术史领域,钱穆、余英时的研究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杜书瀛、钱竞主编的《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出版 ,使中国文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有了自己的学术史。这是一部拓荒之作 ,填补空白之作 ,它为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竖起了第一块丰碑 ,同时又为后继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镜。  这个课题的研究 ,是前无古人的 ,完全是一项开拓生荒的任务。它“既没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 ,也没有成熟的意见或固定的思想导引前行”〔1〕。 2 0世纪曾出现过两部重要的研究学术史的著作 ,一是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一是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但在他们的学术史著作中并没有文艺学…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术史是钱穆、张舜徽先生一块可见彼此异彩纷呈的重要研究领域。钱穆注重清儒宋学精神,张舜徽则欣赏清儒汉学工夫。在对顾炎武、黄宗羲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及其评价时,钱、张二人所表现出来的明显差异,其实正是两人各自治学旨趣的一种透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