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资金分流的成因及对策刘华生,张炳文,吴玉霞财政与银行是国家管理资金和分配资金的两个主管部门.财政性存款作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论强化财政性资金管理张金根,占国华,高明在当前财政、金融体制没有理顺,国家实行紧缩银根,资金普遍紧张的形势下,财政性存款被各方挤占、挖走、挪用而分流的现象相当严重,大大地削弱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加剧了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制约了财政“分级包干”预算管...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金融制度,它不仅是商业银行存款支付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工具。近代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长期缺失,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成立后开始致力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建设。抗战时期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式建立,并经历了准备金由四个国家银行共同保管到中央银行单独保管的演进历程。存款准备金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践中却背离初衷,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调剂金融的积极作用,这反映了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畸形发展和职能缺陷。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的总称。1998年,我国中央银行为实现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工具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股票实行总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宏观金融调控日益困难。其一,财政性存款与银行自有资金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全国银行财政性存款从1978年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8.4%下降到1985年的17.2%,再下降到1991年的6.7%。同时银行自有资金比率下降15.4个百分点。这无疑加重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其二,城镇储蓄存款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负债结构与资产结构严重失衡。城镇储蓄存款由1978年的8.2%,上升到1991年的33.9%,虽然1992年居民存款增长幅度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仍增加25%。如果从存款决定贷款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 ,货币发行权一般集中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从宏观上讲构成一国货币的发行和回笼 ,即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形成一国基础货币的发行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形成—国货币的最终回笼。一国货币供给总量等于货币乘数与中央银行所发行基础货币的乘积 (Ms=mB) ,如果货币乘数m相对稳定 ,则一国货币供给总量的大小就取决于中央银行所发行基础货币B的大小。也就是说 ,在一国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一国货币流通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该国中央银行从事资产负债业务活动的结果。因此 ,要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多 《东南学术》2000,(4):28-30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正在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1999年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大幅上升 ,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根据理论与实践 ,中央银行把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主要操作工具。在业务操作中 ,中央银行选择了33家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现行的公开市场交易方式有两种 :回购和现券买入。回购交易采用市场招标方式进行 ,回购利率水平通常低于同档次再贷款利率 ,高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在考虑操作方向和力度时 ,中央银行主要参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水平 ,同时考虑货币市场的利率以及其他市场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货币供应量变动及其效应传导机制基础货币的总额和构成以及货币乘数决定货币供应量。在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基础货币及其构成。一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二是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三是调整法定准备率,四是由于黄金外汇储备而吞吐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上述途径伸缩货币供应量,并形成以下效应传导机制:(一)资产的价格、收益和结构变动效应的传导机制资产分为金融资和实物资产,前者是指货币(本币和外币)、债券和股票等能够取得收入以及能从别人那里取得的债权或所有权凭证,后者则是指能提供生产性服务和…  相似文献   

9.
中央银行再贷款,是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进行信贷资金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运用基础货币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工具。几年来,经过各级人民银行的共同努力,摸索和建立起了我国中央银行再贷款的运行机制。其主要特征有:1、由单项调节转向多项调节。中央银行再贷款是对基础货币的具体运用,它的发放或收回直接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  相似文献   

10.
财政性存款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吴翠华财政性存款的流失,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从地方利益出发,政府行政干预严重。地方政府往往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一方面把应入库的财政库款不及时入库、上缴,而是存入商业银行非财政性存款帐户,...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一个可直接操作的金融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问目标。为了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稳定,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另外,中央银行还需要改革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刘新华  常银 《学术研究》2023,(2):105-111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央行“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信号无法真正地释放流动性,原因在于准备金作为一国中央银行的债务,是一国最具清偿力的基础货币,其能否进入经济体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内生需求”。商业银行根据经济体的信贷需求自主地向有偿付能力的借款者提供信贷,贷款的同时创造存款,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债务,银行债务的清偿需要准备金。商业银行的信贷逻辑为贷款→存款→准备金,而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准备金→贷款→存款。可见,准备金的多寡是由经济体内生决定,中央银行无法自由“裁定”准备金的供给规模,其外生设定的“法准率”也无法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因此,央行“降准”就必然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判断缺乏说服力,相反主权政府“量出为入”地加大财政赤字才是精准“净注入”流动性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述评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争议与述评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也是我国一项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它的存在和操作构成 了中央银行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的基础条件。我国自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到目前为止, 中国准备金率历经多次调整,从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效果 来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1998年的改革具有实 质性的意义,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一方面是 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本身的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客观 环境条件的制约。对此,理论界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 如何进行改革和完善方面,则…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货币乘数内在因素的实证分析和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我国确立了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的三要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开始形成.它为我们从统计实证角度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内在因素提供了制度基础;1998年中央银行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对我们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基础货币的控制及货币乘数的稳定,提出了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利率政策随机搭配的可能性金融调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的运用。在我国现行信贷、货币管理体制下,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基础贷款量和货币投放的政策。因为流通中的货币(M_0)增减与基础贷款量的变动是同一的调控过程。当中央银行扩大(缩小)对各专业银行提供基础贷款量时,各专业银行向社会提供的贷款总规模和由此泄漏的现金(货币投放)随之变动。因此,本文指的货币政策可称贷款和货币投  相似文献   

16.
财政性存款分流的原因及对策洪玲一、财政性存款分流的原因1、财政部门预算制度执行不严。《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对财政部门办理银行开户作了具体规定,各级财政部门都应自觉地贯彻执行,切实加强统一的开户管理。即一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均由财政总会计统一在银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央银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电子货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肯定会越来越难。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需求的上涨,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小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比较强的投资效应,而消费效应却比较弱。  相似文献   

18.
对县级人行建立501发行基金帐的见解王小勤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变,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要加强对金融法规的实施,金融业务活动以及金融设置等进行有效监管,以保障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稳定货币、维护正常...  相似文献   

19.
对基层货币发行部门横向管理的思考王欣当前,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工作正在加强,货币发行部门也应站在中央银行的高度,把工作重点放在横向管理这个职能上来。一、货币发行横向管理的基本内容1、出纳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召开一次出纳股长联系会议,及时地反映出纳工作中所...  相似文献   

20.
货币流通速度与宏观经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商业银行系统通过其业务能创造货币。本文却有力证明:银行创造存款并没有创造货币,银行消灭存款也没有消灭货币,银行创造存款又消灭存款这种业务活动及其调整的真正作用,是加快或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远远超过以往对它的评价,必须重新进行研究和认识,这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