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网络文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网络文化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大学生的发展,但也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带来冲击。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匿名性、多元性等特征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识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和道德人格异化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冲击:完善网络法制法规建设,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及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
网络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平台,同时也暴露了不容忽视的网络道德问题,对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都将是新的挑战。本文以“慎独”为切入点,阐述了“慎独”精神的内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意义及途径,深入探究其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普适价值,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条件下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交往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受到了巨大冲击,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在网络交往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应注意确立"以德立人"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培养"以诚为本"的网络交往道德观,唤醒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慎独"在道德人格培养中的内控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交往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受到了巨大冲击,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在网络交往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应注意确立"以德立人"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培养"以诚为本"的网络交往道德观,唤醒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慎独"在道德人格培养中的内控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学界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治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内容涉及网络道德的内涵、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治理路径等.但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既是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治理亟需突破的课题,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掌握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大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地从理论研究和行动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道德认知偏差等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网民群体 ,本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进行了总结 ,对危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要通过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性质、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等措施 ,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特点给大学生的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道德价值观冲突、道德自我约束能力下降、道德责任感缺失和情感冷漠、道德人格偏离。高校应该从培养网络道德自我教育意识、养成网络道德参与习惯、提高网络道德选择能力、激发网络道德情感和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性等方面着手,开展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以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防止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网络道德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并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观、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行为的建设,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加强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构建思政课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环境的视角提出促进青年教师师德提高的有效途径,为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开展思政课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难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难题产生的原因:与道德教育者的缺位有关;与网络社会道德调控的机制缺陷有关;与青少年成长的身心特点有关;与青少年的现实伦理问题有关。提出了解决网络伦理难题的对策:构建科学的网络伦理观;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网络道德教育的综合机制;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网络活动,为青少年学生轻负减压;实行网上内容的分级过滤;坚持网络伦理教育与现实伦理教育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崭新的社会形态。它具有匿名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网络社会的这些特点使网络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道德问题。构建网络社会的道德体系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作为传统资源对网络文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功用,网络文化“刷新”了儒家伦理、促使其现代转型;以网络娱乐功能为基础的“乐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时代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中凸现的恶性网络伦理问题主要有垃圾信息泛滥成灾 ,网络犯罪日益严重 ,文化落后初见端倪。网络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应注重因势利导 ,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伦理不能化约为个人伦理,但包含德性伦理。德性伦理以行为者的德性为核心,以其幸福为目标指向。企业伦理既包括规范伦理,也包括德性伦理,其中德性伦理是企业家和员工所应具备的经济美德,其德性观、实践论视野、团体论视野、幸福观和成功观都有力地支持着企业伦理,但德性伦理还需要规范伦理作为副本,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师德性伦理的结构体系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师伦理主要包括教师制度伦理和教师德性伦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强制性与自觉性、他律与自律的对立关系。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伦理水平,不能单靠教师制度伦理的强制性约束,而应正确把握教师制度伦理与教师德性伦理的关系,搞清教师德性伦理的结构体系,建立教师德性伦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与“文革十年”通常被认为是新时期以前。在这二十七年中,其文艺思想在总体上体现了国家(政党)伦理的价值取向,但过度地强调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导致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并与潜在的个人伦理(人道情怀与艺术规律的追求)产生冲突,从而引发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执政的伦理基础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伦理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伦理支撑。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在自身伦理建设上面临着从革命伦理向执政伦理的转型。但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失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一转型未能成功实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顺利实现了执政的伦理基础转型,并不断推动执政伦理的发展,这有力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与执政伦理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伦理的初步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伦理是人们在电子信息网络上交往的道德准则。它形成于虚拟空间之中,有别于传统的伦理关系。因此,从网络知识与伦理原理的融合上探索并初步建构网络伦理,既是当前网络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将来伦理学向信息社会过渡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