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截止2004年底,四川共有181个县级行政单位,除43个市辖区外,有14个县级市、120个县和4个自治县。这138个县的幅员面积占全省94.7%、人口占全省74.2%、GDP占全省58.9%。以工业化率指标来衡量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有如下特点:四川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6876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为62815亿元(经济普查后尚未调整的统计数据),工业化率为45.9%。2004年,四川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556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165亿元(源…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业提速增效,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75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7.8亿元,增长23.7%。全市工业发展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成都市320户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65亿元(见表1),比2004年增长37.6%,高于全国(22.74%)和四川(29..96%)的增长水平;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国、四川的比重分别为0.99%和53.79%,比2004年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07个百分点和下降0.01%。表12005年全国、成都市分行业高技术工业产值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成都市…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任何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之中,都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大批居住于农村的人口由依靠土地为生的第一产业转至依靠知识、技能、资本为生的第二、第三产业。现在,城市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先进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前,出于当时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长期实行把农民禁锢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政策,农村人口长期保持高比例水平,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据有关资料,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的初中期,均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自然转移,如日本从1947年到1975年,工业化水平仅从28%提高到3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而同期的城市化水平则从28%提高到7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韩国从1960年到1981年,工业化水平仅从20%提高到39%,而城市化水平就从28%提高到56%。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衡量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1.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1)城市人口比重指标。城市化水平是指某一地区内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该指标简单明了,为各学科所接受,是世界上公认的城市化水平指标。它的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2  相似文献   

5.
四川工业强省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工业发展的现状“截面”分析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末,全省共有法人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分别为47033个和26.08万户,占全国的3.24%和4.9%,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吸纳就业人员306.23万和95.6万人。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13.8亿元,占GDP的31.6%。纵向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59.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512.58亿元,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十五”期间来自工业的税收累计达1317.7亿元,占四川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的44%,其中2004年工业提供的税收就达368.57…  相似文献   

6.
四川工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四川工业企业已达到31.2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512.6亿元。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42.3倍。现状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四川工业企业仅3.2万家,工业增加值只有59.4亿元。1984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1996年又跃上1000亿元台阶,到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已达到31.2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512.6亿元。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42.3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1992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2%,超过了农业,2005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4.0%。发展速度快速1978~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5%,比同…  相似文献   

7.
王娟 《四川省情》2024,(1):18-19
<正>2023年,四川以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发展。工业经济走出上扬曲线2023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外需求减弱等因素叠加影响,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季度间波动明显。其中,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4%;二季度,全省上下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生产恢复向好,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恢复至4.3%;三季度在成都大运会带动及上年同期高温低基数双重效应下,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6.8%;四季度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1—11月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6.2%,保持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的领先优势,累计增速在前十位经济大省中居第4位,为全国工业经济稳增长发挥了经济大省应有作用(见图)。  相似文献   

8.
资阳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加快工业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丘陵地区加快工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路子,是我们长期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省委、省政府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四川工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后,我们立足资阳实际,进一步明晰思路,突出重点,确立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把资阳建设成为以造车工业和绿色食品工业为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的奋斗目标。认清形势,增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资阳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资阳市工业连续4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四川省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提高都较快,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人口变化表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下,就业状况却不够理想: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7年,四川年均增长0.202%,全国1.01%)、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就业弹性低于全国水平(1991~2007年,四川0.0577,全国0.1044)。就业是民生之根本。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四川工交战线喜传捷报:200年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以下同)工业企业生产快速增长,完成增加值128.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2%,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20.9%高10.6个百分点;剔除去年春节放假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8.66%。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产销衔接良好。1月份,全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100.57%,比上年同期提高4.17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实现了“开门红”。2004年四川工业生产增长率创近十年来的新高,全省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65.2亿元,同比增长18%,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提高48.2%,带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其中,全省规…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四川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采取措施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四川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568.45亿元,占全省G DP的比重为39.2%,对G 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8%。为促进四川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拉动社会投资、增加税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主要特点2004年四川民营经济呈现以下9个方面的特点:1.总量增加,在全省经济的比重提高继…  相似文献   

12.
经济信息     
《四川省情》2005,(7):42-42
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进展顺利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已在各地逐步展开。截止今年六月二十日,全省21个市(州)及179个县(市、区)相继成立了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级领导小组成员人数2252人,县级以上办公室工作人员1310人,部分抽中乡(镇、街道)也建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为顺利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口处)四川职工工资水平与全国的差距逐年扩大2004年,四川省职工平均工资为14063元,增长13.0%,比全国低1961元,增幅低于1.1个百分点。表明四川工资水平、增幅都滞后于全国。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6位,比上…  相似文献   

13.
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发挥城市社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全省城市人口增加快,尤其是暂住人口上升突出。2004年,18个市年末户籍人口总计7994.76万人,比上年仅增加0.7%;其中,非农业人口达1823.65万人,比上年增加7.1%;暂住人口155.76万人,比上年增加23.8%。同期18个市辖区暂住人口数量比2003年增加38.7%。全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市辖区城镇化率上升快。城市化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国际上,城市化发展通常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低于30%的低速增长阶段、30%—60%之间的高速增长阶段和高于60%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四川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已经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预计未来十年,各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将进一步加快,部分县区将全面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为借鉴先行一步的东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我们通过对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简要分析,探寻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和政策选择。四川省县域经济与东部四省差距明显县域人口比重高于东部四省。从县域所占比重看,截止2003年末,全省县域数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75%,而东部四省一般在50-65%之间。从人口所占比重看,全省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5%,而东…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房地产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促使房地产业快速增长,2004年,建筑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接近10%。房地产业的发展给居民提供了新的资产持有形式和投资渠道,房产已成为城镇居民最主要的家庭财产,李扬等人(2004)的研究显示,在城镇居民的家庭财产构成中,房产的比重为48%,远高于金融资产(比重为35%)。房地产业对中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将日益增长,由此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分别对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决定,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四川民营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200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已达到2568.45亿元,占GD P的比重为39.2%,对G 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8%,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为了综合反映和分析各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我们探索建立了四川民营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市州和县(市、区)2003和2004年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一、人口结构变动的特点(一)人口地区分布呈现出中间稠密,南北稀疏的特点陕西省人口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全省60%的人口聚居在占全省面积26.94%的关中地区的6个市(区),其中西安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其次为渭南市和咸阳市。20年来,陕北人口比例逐步上升,由1982年的13.62%上  相似文献   

18.
四川工业500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四川工业 50 0强的历史比较(一 )四川工业 5 0 0强地位的变化近年来 ,工业 5 0 0强在四川规模以上企业 (指国有及年销售收入 5 0 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 ,下同 )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且逐年略有上升。工业 5 0 0强销售收入、总资产和税金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分别由 1 998年的 71 8%、71 0 %和 77 0 %上升为 2 0 0 0年的 72 6 %、74 4 %和 77 9%。利润总额的比重则连续 3年超过1 0 0 % ,因为非 5 0 0强企业处于连续亏损状态。与 1 998年相比 ,2 0 0 0年 5 0 0强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 4 1 % ,而非 5 0 0强企业只增长 9 3% ;5 0 0…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是四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5年,也是四川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五年。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和物流中心,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发挥城市社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形象,构建人居和谐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尤其是四川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成就辉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00年末,四川城市(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下同)城市化率仅为35.6%。截止2004年末,我省城市辖区总人口达到222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17.…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和农村统计生产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背景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正处在一个向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型的阶段,2012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9%,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8.7%已低于50%的水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显著。但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生产一直放在重要的优先地位。我国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大量的农民工流动于城乡之间。因此,我国的农业与农村统计对于客观地反映农业和粮食生产情况、农村的发展变化情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