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法典     
公元1909年,俄国探险队队长柯兹洛夫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即哈拉浩特,又称黑水城)发掘大批西夏文物,其中文献部分现藏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据戈尔巴切娃和克恰诺夫教授编的《西夏文写本和刊本》①一书载:这批西夏文献共登记出8000多号,已考定属世俗著作约60多种,佛经约370种。世俗著作除了已发表的西夏词书《文海》②《同音》⑧和《番汉合时掌中珠》④等重要文献外,西夏法典是这批文献中弥足珍贵的了。  相似文献   

2.
汉语对西夏语的影响,无论语音、语法、词汇都极为深远。西夏人努力仿照汉语编著西夏语字书、词书和韵书。通过对《文海》、《五音切韵》两部西夏官修韵书与汉语韵书的比较分析,探讨西夏人主动学习汉文化,在充分吸收汉语元素的基础上,重构本民族文化典籍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现存的8种西夏文原始辞书作为基本材料,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从字形上进行了校证。校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同义》、《五音切韵》、《新集碎金置掌文》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文中分剐列举出116个西夏字的正字、讹体,并分析了其错讹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4.
这些重出词辑自《中国古代十部词书索引》.《中国古代十部词书索引》,由杨正业、陈宜民主编。编纂人员有:陈国勇、张建川、刘莹、蒲世贵、(?)韵、曾照英、陈淑蓉、杨涛、李文生、李晓燕、沈时明。杨超参加了部分编纂工作。十部词书,指《尔雅》(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尔雅义疏》)、《方言》(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方言笺疏》)、《说文解字》(据中华书局影印本)、《释名》(据上海古籍出版社《释名疏证补》)、《广雅》(据中华书局《广雅疏证》)、《玉篇》(据中国书店《宋本玉篇》)、《广韵》(据中国书店《宋本广韵》)、《集韵》(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类(?)》(据中华书局影印本)、《康熙字典》(据上海同文版)。除《广雅》简作“雅”外,其他九部书均以第一字作为书名的简称。部首、韵部或卷次亦相应简化。比如:丁 (?)诂下245。上雅诂(?)5.词条、书名、篇名、页码,四节标注.重出词,按《康熙字典》214部排列。《中国古代十部词书索引》不同于简单的单书索引,而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大型检索工具书。十部书共有形体20多万个,同一个汉字,形体多有差异,哪些是一个字,哪些不是一个字,既要进行整理归并,又要方便读者检索。整理归并结果,实际单个汉字只有5万左右。这种大规模的汉字楷体整理工作,过去没有人做过。笔者辛辛苦苦工作三年,全书已经完成大半。重出词的辑录整理,对汉字形音义发展演变的研究将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夏党项人的婚姻、家庭状况,由于文献资料贫乏,故目前所见有关西夏史的著作,对此均语焉不详。但自从史金波、白滨和黄振华同志的《文海研究》出版以后,由于其中有西夏文字典《文海》及其汉文译本的发表,则使我们对这方面的问题有了深入探索的可能。以下所论,即主要借助《文海》汉文译本所提供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夏文原始文献资料为底本 ,结合现存的相关版本与相关资料 ,在详细阐释和充分考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分别从字数、音韵、内容、版本流传等方面对《同音》《同义》两部西夏文词书作一客观论证与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两书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论西夏文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创制和使用的一种文字。西夏大庆年间(公元一○三六——一○三七年),统治者李元昊命令他的宠臣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字。西夏字产生之后,被定为“国书”,在官方文书中使用。宋景祐四年冬(公元一○三七年),西夏设立蕃汉二字院以教授蕃(即指西夏文)汉文字。《西夏书事》云:“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立蕃字、汉字二院。汉习正、草,蕃兼篆、隶。”当时,用西夏文翻译了不少汉文典籍以为西夏人诵习之用,如《孝经》、《尔雅》、《贞观政要》等。西夏著名学者斡道冲还曾以西夏文写了《论语小义》和《周易卜筮断》等书。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这一文化是由汉族和各兄弟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过去,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得很不够,尤其对鲜为人知的西夏文化更少问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史金波同志,从事西夏文史的研究二十余年,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在继与白滨、黄振华同志合撰《<文海>研究》一书之后,又撰成力作《西夏文化》,填补丁民族文化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9.
西夏语有一大批和汉语来母(~*1-)相当的字,日本的西田龙雄、苏联的苏敏和我国的黄振华都把它们划归四个小类,分别拟音为~*1-、~*1d-、~*1h-和~*r-。可是在西夏韵书《文海》里,这四个声母从来不一起在相同的韵母之前出现,这不免使人怀疑西夏来母是否真的有必要分而为四。仔细分析西夏语研究者提出的拟音证据之后就不难看出,这四个拟音中只有~*1-和~*r-是比较可靠的,它们构成了下列严格的对立情形:  相似文献   

10.
12世纪末(公元1190年),西夏刊出一部由骨勒茂才编撰的西夏文和汉文互译音意的幼学书《番汉合时掌中珠》(以下简称《掌中珠》)。此书按天·地·人三才的体例编排,每条词语分四行:中间两行,右为西夏字,左为该西夏字的汉文意译字,左右两边各一行,其中,右为西夏字的汉文音译音,左为汉字的西夏文音译字。下面以“天”字为例加以说明(为印刷方便,西夏字按先后编号集中附后,文中“□”号代表西夏  相似文献   

11.
音同音近,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又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一组词为同源词。为同源词而造的一组专门书写符号为同源字。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由于未强调同源词语源上的亲缘性和字、词不分等理论上的缺陷,故在同源词系联中,把一些通假字、同义词、同音分化字、异体字等亦误为同源词。  相似文献   

12.
《西夏语比较研究》(以下称《比较》)是一部对西夏语语音、语法、词语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论著,全书共5章,自成单元,提出西夏语属羌语支的重大学术问题,成为超越前贤、颇有深度的学术著作。此书不仅对研究西夏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研究藏缅语族乃至汉藏语系均有参考价值。一西夏语支属是《比较》讨论的核心问题20世纪初,国内外的西夏学研究还处在早期的摸索阶段,对于“独特的”西夏语亲属关系,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劳弗尔进行了十分可贵的探索。他于1916年发表在《通报》一篇著名论文———《西夏语言印度支那语言文学研究———导言》一…  相似文献   

13.
考察西夏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夏汉对音和汉夏对音中西夏文几乎没有四品舌上音类字,而《五声切韵》和《同音》中却都列有“四品舌上音”类。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简单地“直抄”,而有可能是实际语音的反映,也说明 12世纪的汉语舌上音类正处在一个变化时期。西夏语的四品舌上音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舌上音。  相似文献   

14.
李范文同志怀着兴奋的心情,在《宁夏大学学报》去年第二期上,以“《宋西事案》——国内罕见的一部西夏史书”(以下简称《李文》)为题,介绍新近在南京图书馆发现的明代木刻本《宋西事案》,他认为这部书“是作者用自己的观点叙述的,文笔简精,纪事准确”。从《李文》摘录该书的一段文字看来,我是同意这样的评价,尤其是现存的西夏史书屈指可数的情况下,能重新发现这样一部长达五万多字的西夏史,自然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15.
《同音》是西夏人编撰的当时最流行的字书,现已刊布的版本为义长本与重校本。而新获的未刊布部分可得知是此前未见的版本,有重要的文献和版本价值,深化了对《同音》的研究,亦有助于对黑水城文献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16.
198 6年 ,笔者在《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 4期 )上发表了第一篇专题研究西夏文书法的学术论文 ,题为《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一文 ,发表之后 ,被学术界认为是填补了西夏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研究的空白。 1987年又发表了《谈西夏文书法与创作》一文 ,入选宁夏社会科学院建院 10周年论文专刊 ,其中有笔者所创作的不同书体的西夏文书法作品。倘若对西夏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也未必见识过西夏文字 ,究其因 ,乃是因为元人在纂修辽、金、宋三史时 ,独未给西夏修一部等量齐观的纪传体专史 ,至于对西夏文的书法艺术更是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7.
(一) 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加以阐释,下了定义,举了例子。然而,恰恰是这个“六书”之末很是重要。许慎说,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大意是语言里有的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或音近)字代替。现在,在许慎写作《说文解字》后的一千八百多年来回顾假借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8.
李范文同志的《西夏研究论集》(以下简称《论集》)是宁夏人民出版社正在陆续编辑出版的西夏研究论文专集之一,于一九八三年十月问世。本书收集了作者的专题论文十三篇,内容涉及到西夏历史,文物考古和语言文字。文中插有七十七幅珍贵的照片,书后附有冯蒸辑录的《西夏学文献目录》。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是一部研究西夏学的综合论集,代表了作者在西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大凡两种民族语言之间可以用文字系统地通过对音体现其语音关系,至少说明这两种民族语言的音系以及语音构成极其相似,西夏语和汉语的情形正是如此。《番汉合时掌中珠》是西夏人编的一部夏汉袖珍双解词典。与现代中国人编的《英汉词典》或美国人编的《汉英词典》所不同的是,《掌中珠》既便利于西夏人学习汉语,同时也便利于汉人学习西夏语。可见《掌中珠》的作者在编排体例上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它的每条词语均由四行字组成:第一行汉字为第二行西夏字的注音,第四行西县率为第三行汉字的注音,,第二行西夏字和第三行汉字则互为夏汉字…  相似文献   

20.
“廿”字《新华字典》注音为nian,释义为二十。在“念”字条下的第三个义项是:“廿”的大写。(见1971年修订重排本315页)可见“廿”字也可以写作“念”字,这只不过是由于二字同音罢了。“廿”是个合音词,是由“二十”缩合而成的。这样说是无法从现代北京音的二十[(?)~(51)sl~(35)]来理解的。这个合音词不是现代形成的。“廿”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怎样形成的呢?“廿”字《切韵》时代已见,《广韵》收于入声二十六缉韵,人执切,日母。注云,说文云二十并也,今作廿,直以为二十字。中古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