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断背山》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李安执导,获奥斯卡金像奖多项提名的优秀电影,它向世人展示了东方人对于西方世界的深刻认知,也向我们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本文通过分析《断背山》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我们对于东西方文化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现今的世界是多种文化并存的世界,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产生了文化霸权。我们以澳大利亚基督新教与土著宗教的争夺为实例,来分析西方统治者是如何利用文化手段来教化人民。此研究有助于我们在与西方国家交往过程中,处理好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种柔性的力量,有学者称之为"软实力"。相比之下,它不及经济、政治那样实在,似乎缺乏硬度,但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内在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文化像空气一样,充盈在我们的周围,渗透在我们的行为理念中。梁漱溟先生说过:"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中国是一个有文化的国度,几千年文明窖藏孕育,造就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中国文化之所以不同于西方文化,盖在于中西方的生活方式不同,中国对自然、人生、世界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有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如同手足,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研究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并对中国文化内涵与西方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进行文化比较能促进我们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5.
刘婷 《职业》2015,(6):63-6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具有共享性、传承性、地域性等显著特征。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笔者积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诵读儒学经典等方法,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同时,了解西方文化,吸取西方文化的精髓,也是青年人的一项重要功课。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等,影响遍及世界各国各地区。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应该吸收精华,并从糟粕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6.
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特点。中国是内陆国家,以农耕文化为基础。而西方国家多处于临海地区,具有传统的畜牧文化特征,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在这其中饮食文化更是具有代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各个方面并且得出结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在饮食观念、饮食内容、饮食方式、餐具、餐桌礼仪以及本质等各方面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正是这种不同饮食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的"零和博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髓蕴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贯穿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方面面,向全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和"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绝不会推行霸权,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带动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为实现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单边策略,坚守中国文化身份,保持民族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势资源尤为重要。在此情形下,高校通识教育更应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培养一批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有本有源的复合人才,并以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构建良好文化生态,推动和影响世界文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西方文化涌入,在促进我国发展的同时产生的文化冲突也在我们质疑中国部分传统文化是否过于保守而应改革或舍弃。大力宣传传统文化,加大对垃圾文化的惩治力度,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取精华去糟粕,培养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商业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进入中国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公共关系看作是一种外来的文化理念。这固然不错,但也有一定的局限。作为一门科学,公共关系学的确产生于美国,但是公共关系活动和思想的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在西方许多公共关系学者看来,我国思想家孔子等人的民主思想、伦理思想已经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意识。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公共关系思想值得我们今天的公关从业人员学习与借鉴。如果我们一味盲目地抱住西方公关思想的法则不放,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公关理念抛置一边,将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相似文献   

11.
胡适在小的时候受到私塾教育的影响形成"无神论"的思想,在少年时期正好处于严复、梁启超引进西方文化的时期,青年时期获得留美的名额更是亲身感受到了西方文化快速的发展,这使他拥有开放的文化心态;世界的紧密结合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也相互交流起来,这使他获得世界主义的文化心态;由于中华文明的不断延续使一些人沉迷于传统而不求其变,留学美国的胡适能够看到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而产生自责主义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主要是审美经验不断同化和调适的过程不同。由于种种因素,中西方拥有不同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形态,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入手,以中西方的差异为基石,以西方文化为参照, 探索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广远的为数不多的几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过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历史作用。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历来是国际学术界的重要课题,进入21世纪,更是愈来愈受到东西方各国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我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成绩突出。但是与对西方文化的研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诸多的问题,尚未建立起相应的学科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研究体系,是21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化的危机,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性文化碰撞以后产生出来的危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在中国思想界已经暴露无遗了.90年代中期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思想界已经在各种刊物上反复发表意见,讨论三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出路.所以,我们今天讨论当代中国文化的危机和重建并不是一个新鲜问题.拉长历史镜头来看这个问题,这也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老问题,是百年来中国知识界的一个"心魔".  相似文献   

15.
世界是多极化的世界,思想也是多元化的思想。中西方社会不同,必然导致思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绝不是互相对立水火不容的,我们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文以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中国的整个历史长河为主线,分析在历史长河演进中对待孔子思想的态度变化,深刻挖掘孔子思想在新时期下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已近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不管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展示中国魅力,还是外企进驻中国实现"本土化",都需要在文化上产生共识,这就要求现代广告创意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7.
杨金玲 《现代交际》2014,(9):212-212
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工作一直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大部分学生付出了较多努力,却没有收到与之对应的回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沿用我国本土文化的思维方式,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揣摩外国人的想法,这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其实语言是作为文化传播的渠道和载体存在的,我们要想学好一门语言,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和传承,也就是将西方文化渗透到我们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当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融入西方文化的时候,以西方文化的渗透改变我们在英语阅读中的思维方式,对于英语的教和学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韩的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上取得的成功,文化输出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汲取了太多的异质文化,势必造成对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抵触,这是我们应该担忧与警醒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树立文化精品意识,使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人民大众提供精神指引,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每个文化管理者和文化从业者刻不容缓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少哲人将此比喻为“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中西伦理文化显然是人类文化树上的两片不同的树叶。中西方伦理在范畴体系、道德期望、思维方式等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方伦理各有优势,在全球化的背号下我们中国伦理应当如何发展创新?如何更久远更科学地指导规范世人的行为?我想通过了解东西方伦理文化的不同,吸取西方的伦理优点来发展我们的伦理学应当是一条不错的道路。我们讨论西方伦理总是在中国伦理的背景下进行讨论研究的,尤其是我们讨论的最终目的也还是要建构更好的中国伦理。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广远的为数不多的几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过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历史作用.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历来是国际学术界的重要课题,进入21世纪,更是愈来愈受到东西方各国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我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成绩突出.但是与对西方文化的研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诸多的问题,尚未建立起相应的学科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研究体系,是21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