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藏族史上,汉藏翻译渊远流长。自704年从汉文翻译《金光明经》到现在的一千多年,其间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译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规范化的翻译标准。814年,吐番赞普赤德松赞曾颁布法令,对佛经的翻译制定了原则性的规定,指出“既不违反原意,又尽量通顺易懂”,时至今天,这一规定仍有普遍意义。从古到今,在翻译标准上尽管说法略有差异,但其基本内容相同,即忠实原文,通顺易懂。而要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为翻译不是一种机械活动,也不是原文的简单复制,而是把原文的思想内容用译文确切地表达出来,是一种复杂、细致和…  相似文献   

2.
一因缘际会,我有幸参与了《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一书的编撰、翻译工作。当这部熠熠生辉的大书终于摆到我面前的时候,惊喜和感动一齐涌上心头。读书人每天和书打交道,平生所见最多的东西就是书,可是像《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这样大气、豪华的煌煌巨著,却也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3.
翻译实践中具体的语境决定一切细小问题,语义的判别和语词的抉择都必须依赖原文的语言环境.脱离了语境的制约,我们无法谈论词句的意义,更谈不到准确无误的翻译.只有透彻的参悟语境,才能达到对等转换的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学研究过程中,民族认同和民族偏见是衡量民族关系的两个重要指标。属于一个民族的民众通常会表现出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他民族的偏见,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民族认同是引起民族偏见的一个主要原因,民族偏见的产生又会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存在的差异性既是民族偏见产生的前提条件,也是民族认同存在的根本。文章尝试从民族认同和民族偏见的角度,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中设置的相应问题和指标,分析和评估西藏城镇居民的汉藏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从印度和大唐引入了佛教.吐蕃时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使吐蕃与周边民族加强了文化交流,同时也开始了佛教经典的翻译.随着唐蕃甥舅关系的进一步稳固发展,吐蕃不仅大力吸收唐朝先进的文明,佛教的引进与佛经翻译也成为唐蕃关系史上重要的一环.本文就吐蕃时期的汉藏佛教界交流和佛经翻译进行了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牛凯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00-101
明代的茶马贸易虽然是明政府为了获得马匹控制"西番"民族的方式,但茶马贸易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其目的.茶马贸易不仅满足了汉、藏民族间的物质需要,还对当地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的锡伯族共有283万多人,聚居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境内,其他的散居在霍城、巩留、伊宁、塔城、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等地. 锡伯族祖籍在我国东北地区.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新疆的锡伯族是在清代乾隆年间(1764年),清政府平息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木之乱,为加强边防,从东北征调官兵(包括家眷)13200多人,分期分批,经过17个月漫长的跋涉,来到新疆伊犁的.1767年,锡伯族分8个牛录(旗),组成锡伯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表现人类语言美感的最常见、最实用的修辞格,它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效果的结合。英语和汉语语法中的比喻修辞格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在翻译比喻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求同去异,尽可能兼顾内容与形式,达到"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9.
《围城》是钱钟书的旷世奇作,文中的语言特点鲜明,匠心独具,对于比喻的妙用更是《围城》的一大特点,极具个性。本文将从"信、达、雅"的角度对其中比喻的译文作评析。  相似文献   

10.
汉藏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代,两族关系就很密切;唐朝“与吐蕃代为舅甥,……有同一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与藏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成了血肉联系,两族间的茶马互市,正是这种密切联系和传统友谊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始于唐代,而末、明两代最为兴盛。清代以后,两族间的贸易已扩大至茶马之外,无论贸易的规模或交换的种类,都已发展到更为广泛的程度。早在唐朝以前,封建王朝已向西北少数民族买过马。例如东汉元初元年(公元一一四年),汉廷为了加强边境的军事力量,就曾向羌人买马。唐代,吐蕃兴起于西藏高原后,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建的雄伟的历史博物馆隋唐部分,展出了一幅距今一千三百年前,由当时著名的人物画家阎立本画的“步辇图”。这幅名面描述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即现在的我国西藏地方)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禄东赞的生动场面。这幅画的一侧是:唐太宗坐着“步辇”,六名宫女肩负着这个坐具,两名宫女掌着扇,一名宫女持着红色伞盖。另一侧是,站在前面红袍虬髯的可能是当时的典礼官员,中间一人穿着民族服装、  相似文献   

12.
汉藏翻译是现今藏区民族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虽然是必修课程,但是由于翻译学科建设的经验不足,汉藏翻译本身的发展也达不到一定的水平,所以汉藏翻译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自己几年学习汉藏翻译的经验,提出了目前汉藏翻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几点不足的问题,以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感想.  相似文献   

13.
汉藏翻译是现今藏区民族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虽然是必修课程,但是由于翻译学科建设的经验不足,汉藏翻译本身的发展也达不到一定的水平,所以汉藏翻译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自己几年学习汉藏翻译的经验,提出了目前汉藏翻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几点不足的问题,以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感想。  相似文献   

14.
束锡红  聂君 《民族学刊》2019,10(1):12-21, 99-101
本文在分析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汉藏民族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汉藏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民族团结源远流长、经济发展有利于汉藏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汉藏民族关系是“汉-藏-蒙-回-土”多元格局中的核心、藏传佛教在汉藏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指出影响汉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问题:民众经济纠纷时有发生、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实施精准脱贫、稳定脱贫推动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依法治理保障汉藏群众根本利益,以期进一步推动海晏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保安语是保安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族在对外交往中普遍使用汉语临夏方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达斡尔语同源,是蒙古语族中具有个性的语言。在积石山县的大墩、甘河滩、高李等村之间,个别词语音上略有不同,但差异很小,且多半为彼此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传世的元明清藏传佛教法螺为主要依据,结合相关文献、图像等资料对法螺在汉藏文化交流中的流变脉络加以梳理,从形式、表现题材和精神意涵等方面对藏传佛教法螺进行分析,指出不同时期法螺在西藏及其他涉藏地区、内地的流传,体现了汉藏艺术的融合,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构成的复合词,联合式就是合成词的重要构成方式之一,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的实词素并列起来,共同表达一个意义,它们是平等的,又是固定的,不能随意颠倒。如:道路、树木、解释、帮助、辽阔、寒冷等。汉语的联合式合成词很丰富,联合方式也比较多,是汉语的重要构词法之一。藏语的词汇里也有很多联合式合成词,笔者通过汉藏语联合式合成词的联合方式的对比,试谈汉藏翻译中联合式合成词的对应规律。谬误之处,望读  相似文献   

18.
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符合高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民族声乐演唱能力是高职音乐学专业必备职业技能。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坚持把乐理、乐器、声乐等几门课程理论与声乐演唱实践相结合,边教学边训练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符合高职音乐教学的要求、符合高等院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是现阶段高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民族声乐课程现状出发,探讨声乐课程改革的措施,探寻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符合高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民族声乐演唱能力是高职音乐学专业必备职业技能.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坚持把乐理、乐器、声乐等几门课程理论与声乐演唱实践相结合,边教学边训练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符合高职音乐教学的要求、符合高等院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是现阶段高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民族声乐课程现状出发,探讨声乐课程改革的措施,探寻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传承。当前,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论述了在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