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当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在学术界颇多争论,近年来竟然成为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鼓吹公有财产私有化的理论根据。这可能是坚决主张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所始料未及的。同时也提醒争论的各方,现在是正确地解开个人所有制之谜的时候了。我们应当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一贯的立场、观点、方法,根据他们的全部学说体系,作出全面、准确的理解。不能再拘泥于一时一处的一字一句,作似是而非的诠释,这是实践赋予我们的一个极为严肃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长期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提出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概念的涵义等同于或混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也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这使得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遇到种种难解之谜。本文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所有制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范畴;相联系着的所谓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亦是指私有制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这种“社会个人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现实体现,就是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弄清这一问题,不仅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的认识加深,而且对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讨论,除了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传统理解之外,又出现了股份制为形式的以个人私有为基础的均富状态的新的理解.这是对个人所有制的两种误读.历史上杜林曾把个人所有制当做深奥的辩证法之谜,而我们后来由于翻译上的问题,使人们首先误读了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基础,然后又误读了个人所有制本身,终于把它真的变成一个难解之谜.问题的症结在于,对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缺乏整体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提供了解开个人所有制之谜的极好条件.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对于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渐向更高阶段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建个人所有制”正义──兼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重性袁庆寿,王兴化"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提出却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后人对这一问题跨世纪的研究和争论至今也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践及其发展和演变。一、对这一问题两... 相似文献
5.
6.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当前存在的三种思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即: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可以说,这三种思潮各有各的说法,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也并不尽一致。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事实上,不论是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发展马克思,都涉及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问题。因此,也只有在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去理解和把握好这三种思潮的关系与实质。 相似文献
7.
8.
9.
10.
马克思在给安年科夫的信(1846年12月28日)中,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所作的批判,体现着"历史地思"这一独特的运思方式。在马克思那里,人的现实生活获得了存在论含义。这一批判,使"历史地思"在哲学上成为一种必然的诉求。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蒲鲁东以"神圣的历史"代替"世俗的历史"、以"观念的历史"代替"人类的历史"的错误,把倒置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进而把矛盾的解决和二元论的超越诉诸历史本身的辩证法。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时所秉持的"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内在地蕴涵着革命的和批判的结论,这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王朝走向没落、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大炮蹂躏中国的时代,马克思对中国的局势十分关注,在他的著作中有30多篇谈到了中国问题。本文以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为依据,尝试勾勒出马克思心中的“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12.
13.
14.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批判和拒斥"抽象"的人,它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拨开观念和意识的层层迷雾,揭示出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受"抽象"统治的世界。马克思怀着对资本逻辑主宰下的人的命运的关切,深刻洞悉到人类的生活世界的本质不是一个自然的生活现象,而是一个现实的辩证的能动的生活过程,人在改变生活世界的过程中改变着整个世界,包括改变着人自身。马克思的这种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16.
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创新之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实现了哲学出发点的根本转换。旧唯物主义是从自然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直观唯物主义或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从实践即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18.
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W.Leontief)的“投入──产出”分析理论问世以来,受到各国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理论本身的发展也异常迅速。借助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综合统计、未来预测、经济发展方案的最优化选择等多方面。1980年7月份,我国一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