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以韩礼德和汤普森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以Introducting Functional Grammar(Thompson,2004)一书中提供的主位系统图为出发点,简单地分析了主述位理论和语篇功能。句子由主位和述位构成。主位是句子的起点和中心议题,其余部分为述位,是对主位的展开和句子的信息主体。主位分为无标记主位、标记主位、强势主位、简单主位和多重主位。句子之间通过主位推进形成有机的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有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续型和交叉型。在谋篇中,主位-述位的恰当使用有助于语篇的衔接、连贯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效果,探讨了系统功能语法的主位结构理论和主位推进模式理论,并尝试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结果证明: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确实体现了语篇的整体框架;把主位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翻译中的语篇宏观功能,用主位推进理论分析信息结构,为翻译提供理论指导.翻译要做到于原文结构和信息的对等.本文主要用英汉互译的例子论述语篇宏观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根据内涵和信息结构, 语言有三个基本宏观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它们是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功能.本文着重讨论了语言的语篇功能.语篇功能中, 信息结构是由主位和述位决定的,决定语言信息位置的系统.主位化主位次推进的方式以及信息的分配.文章阐述了在不同的句型中主位的形式:名词词组作主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主位,感叹句中标记性主位和复项主位.作者通过分析例句总结主位推进的四个形式:1)简单线性推进法;2)源主位推进法;3)分裂主位推进法;4)恒主位推进法.作者系统学习和研究了Halliday和Hasan等语言学家的理论,用例句分析和图表等形式从不同侧面阐述了翻译中的语篇宏观功能.  相似文献   

4.
结构性特征是语篇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它包括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两个方面。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观点出发,分析了主位、述位、主位推进模式和信息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结构性特征的两个方面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法中主述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的观点为理论框架,对致谢语篇的主位特征和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其使用特点和语篇发展模式及其与作者交际意图的紧密关系,从而印证了系统功能语法“形式是意义的体现”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6.
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各种语篇分析中。文章运用该理论对温家宝在剑桥大学的演讲《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综合使用了多种主位推进模式,其中以线性发展型、连续发展型、派生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中有关主位—述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出发对语篇进行分析,从而阐释语篇内在的连贯性特征及理清语篇在生成过程中的信息组织思路。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中有关主位—述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出发对语篇进行分析,从而阐释语篇内在的连贯性特征及理清语篇在生成过程中的信息组织思路。  相似文献   

8.
主位推进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该理论将句子序列作为连贯性的语篇进行研究。科技英语的主位推进模式主要分为持续型、直线型、衍生型三种模式,这些推进模式在科技语篇中交替或混合出现,令阐述的概念及信息逐步完善。而超主位的概念则超越了小句,将语篇中的段落衔接起来,以其预测功能引导读者的思路,推动信息流的发展。基于主位推进的科技语篇分析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语篇内部联系和信息节奏,构建出连贯流畅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主位推进、词汇衔接与语篇的连贯密切相关.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位理论和词汇衔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语篇结构层次上和词汇层次上的衔接与连贯,分析了主位推进和词汇衔接在连贯语篇中的综合应用,阐明了两者的综合应用对语篇的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篇翻译是翻译界比较热门的研究趋势。主位结构理论尤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主位结构理论为语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英汉两种语言的主位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在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结合这种差异,运用主位结构理论中的主位推进模式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的华人信仰,其源头就是历史上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在新加坡和马来亚地区早期华人社会组织机构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也广泛根植于新马早期华人的社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华文文学置身美国却以华文进行创作的存在事实,使它客观上与生俱来地具有了一种双重“他者”的身份:对于美国的主流文学(英语文学)和东方母国(中国)的中国文学来说,它都是“他者”,这种“他者”性存在最终决定了它的“他者”立场和“他者”视角。而存在于美国华文文学中的“身份”焦虑,在经历了从本质主义的追寻到重建新的“身份”的变化之后,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研究原创性问题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教育研究的理论自觉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始走向成熟。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具有问题的原发性、素材的原始性、方式的独特性、成果的创造性和影响的引导性等特点。我国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缺失主要是由文化传统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独立思考和个性言说的惰性、研究评价重量轻质的误导、研究者学术道德的失范等导致的。要提高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 ,必须注意增强教育研究的历史使命 ,开阔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 ,强化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 ,明确教育研究的质量追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8—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农业产出和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其省际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已经初具绿色转型的趋势,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均上升;中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然低下。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地区效率依次递减;全国省域间效率绝对差距没有缩小趋势,但相对差距明显缩小。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绝对差距均没有缩小趋势,但东部、中部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相对差距存在缩小趋势,而西部、东北地区没有缩小趋势。全国2/3的省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低下但处于增长态势;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宁夏、新疆陷入效率低下且呈下降态势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5.
民众意识、乡土意识之研究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一块方兴未艾的领域。经过长期田野访查 ,以搜集到的近 2 0 0种祁太秧歌剧本为蓝本 ,对清代和民国时期晋中地区社会的民众意识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社会民间活动的增多 ,推动了祁太秧歌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走向繁荣 ,如剧目大量涌现 ,演出班社的组建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化。秧歌剧本中的婆媳形象是具有乡土象征意义的角色 ,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乡土意识最深入、最基本的伦理纠葛表现 ;在经济发达、商业行为频繁的晋中社会 ,商人家庭更容易上演妻子的婚外恋故事 ,乡土意识中虽没有明显的“抑商”情节 ,但仅仅对财富的占有并不能使商人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精英” ;清代、民国时期 ,烟赌二毒成为晋中社会的恶瘤 ,秧歌戏中的乡民对烟赌表达出深切的痛恨 ;晋中社会仍保存着“士农工商”的职业划分意识 ,但更多地表现出传统精英文化在乡土社会的沦丧。由此可见 ,秧歌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形式 ,对于分析民众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对秧歌的研究 ,体现着中国社会史研究向本土化迈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重性——巴赫金狂欢诗学的基本哲学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狂欢诗学理念下,双重性既是同一事物相反两极属性的对照共生,又是具有不同属性事物之间的正反对照共存。它与德国古典哲学中对立统一思想的区别在于:对立统一观是一种预设的抽象的观念形态,双重性思想则是对西方实存的鲜活的文化形态的具体体验和把握。巴赫金对狂欢节的非官方色彩的甄别,对民间诙谐文化的价值判断,对狂欢节的世界感受的阐释,对广场语言的辨识,对狂欢化文艺作品诸要素的分析,无不闪耀着双重性思想的光辉。双重性在巴赫金狂欢诗学中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对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文义上没有区分受让人主观善意;逻辑上存在概念不周延和矛盾的问题;制度功能上并没有真正平衡原权利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于交易安全保护的目的也没有彻底实现。结合国外立法的经验,我国立法应承认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涉及各方面利益 ,是农村分配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安徽省试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 ,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也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内涵 ,具体分析了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中国的经济扩展,迟于欧洲各国及日本。一次大战后,美国在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活动,以增强在中国的竞争力。中国留美学生和美国“世界主义者”对这些活动也起了促进作用。美国这些努力为3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羁押制度的改革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羁押对于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时追究和惩罚犯罪十分重要,同时又直接关系到被羁押人人身自由权利的保障。在一定意义上,羁押制度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现状。建国以来,特别是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颁发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刑事诉讼中的羁押制度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但这项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有待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完善。笔者从我国目前羁押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立法完善的原则和制度性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