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从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长达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本文拟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论述过渡时期的长期性和划出过渡形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次过渡及其规律王满一、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次过渡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所建立的最原始的社会是母系公社。母系公社是没有私有财产的无阶级社会。母系公社的一切社会财富都是公有财产,为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在全部社会财富范围内实行单一的公有...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过渡时期,指的是从资本主义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就标志着过渡时期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我们认为,这是对马列主义有关论述的误解,为了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实有进一步商榷之必要。(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整个社会制度翻天覆地的根本变革,这个变革,仅仅通过一次简单地变更财产所属关系的运动,是不能完成的。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深刻而艰巨的一场革命,是社会发展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飞跃。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这场由私有制经济到公有制经济、由剥削制度到非剥削制度、由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的伟大变革中,不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法人犯罪刘任武一、资本主义市场是孳生法人犯罪的温床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自然人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而由统治阶级在法律上加以规定的,并用刑罚的方法加以惩罚的行为。从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阶级对立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是当前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讨论中的一个焦点。正确理解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完整、准确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发展与繁荣历史科学极为重要。(一) 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人类社会是在阶级对抗中前进的,社会生产也是在阶级对抗中发展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指出,除原始公社外,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这些阶级的斗争决定着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但是,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同时,总是提醒人们注意: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  相似文献   

6.
四十二年前,苏联人民在伟大的列宁领导下举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十月革命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它开辟了正如恩格斯所预见的人们“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新时代。十月革命之前,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是阶级社会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的大多数在这几千年间处于被少数人剥削压迫之下,过着痛苦悲惨的奴隶生活,不能自觉地掌握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科学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历史评价是人们对历史内容经过思维活动作出的判断,而人类之高度思维是极其发达的、活跃的、灵敏的,所以,必有情感影响于历史评价,这是理所当然的.对历史评价产生影响的诸多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阶级情感.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人类便进入了阶级社会,各阶级在对历史评价时,无不受阶级情感的支配,打上阶级的烙印.阶级情感的源出,一是本阶级自身所具有的观点与立场,可谓自随因素;二是前一个阶级社会中相应的阶级的观点与立场的变异,可谓继承因素.阶级情感有时会因阶级利益的需要,阶级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民族情感.在国家消亡之前,这种情感将一直成为影响人们评价历史的重要因素.当富有民族情感的历史画卷由史学工作者展现于国民面前的时候,就会激起广泛的爱国情绪,并转而进一步引发历史评价中的民族情感.第三,政治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适应某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且容易卷入一场特定的政治运动.比起阶级情感与民族情感,某些政治情感会更加呈现出短暂性、速转性,比较缺乏长期的稳定性.第四,时代情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断踏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具有了相应的时代特征.时代的特征塑铸了时代的情感,时代的情感作用于  相似文献   

8.
论殷周宗教的时代特征张荣明目前,在中国的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在意识形态领域,宗教从多神教过渡到一神教”①;具体地说,随着殷人步入阶级社会,在殷人的思想中同时发生了一个“蒸馏”过程,并最终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  相似文献   

9.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处在由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动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积极主张变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公元前三六一年,他从魏国到了秦国,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进行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运动。这时,秦国正处于新旧社会变革的关鍵时刻,新兴地主阶級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商鞅变法是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加速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灭亡,对正在崩潰中的奴隶制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此,秦国的没落奴隶主阶級对这场变法,必然进行拼死的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化与主体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主体性历史的发展是同一过程 ,它们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此同时 ,人的主体性也从对自然、神、阶级统治、阶级压迫的依附转向在他们面前的相对独立 ,从不明确到自由、自觉、创造性主体的真正形成。主体性是现代化的根本 ,现代化是主体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形态”是阶级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一个经济力量作为一种盲目的社会力量支配社会生活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意在揭示这一过程还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前史”。“消灭分工”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不可或缺的一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法难,聚焦于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必然性的思想。波普尔认为,尽管马克思曾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表现出对历史过程的能动主义态度。但由于马克思的历史观蕴涵了以下思想:1.人类历史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不可能由理性来实现,而只能由严峻的必然性来实现。某些有影响的历史决定论作者确实已经乐观地预言自由王国的到来,那时事物就可以合理地计划。他们教导说,从目前正在遭受苦难的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和理性的王国是不可能由理性来实现的,而只能由严峻的必然性,由他们劝说我们服…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还灵不灵?阶级斗争是到处存在?还是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存在,还是长期存在?这是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的新课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一、革命导师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第333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永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政治到底是仅仅与阶级、国家等范畴相联系而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还是永恒发展的?对此,目前我国一些政治学者的看法是前者而不是后者;笔者认为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认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永恒性,对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更新人们的政治观念,适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类社会政治发展问题上,我国政治学界有一种流行广泛的看法,即认为政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把人类社会的政治看成是只与阶级、国家等相联系的特殊社会历史范畴,认为它只存…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的提法值得商榷.社会发展有规律无目的;人的活动有目的但不一定合规律.历史规律的自发性与人类活动的自觉性处于一种相互作用状态.人类社会至今仍处在由必然向自由过渡的过程之中.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在于它是人类以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对自己社会总体性发展和发展方向的自觉规划.  相似文献   

16.
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瓦解以来,人类所经历过的社会都是有阶级的社会,人类杜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科学地认识阶级杜会客观规律的钥匙,是无产阶级胜利地进行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武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类的社会生活被认为是没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人类盲目地受着历史必然性的支配。只有在马克思、恩恪斯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之后,人类历史才成为科学,人类中的先进阶级才开始自觉地依据客观规律,为历史开辟前进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一切设想和寻求,都不过是空想。只有在马克思、恩格斯创造了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后,社会主义才成为现实的前景。科学的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的社会主义,一个主要之点就在于  相似文献   

17.
一、全人类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涵义 所谓全人类利益,是指整个人类社会所有的阶级、集团、群体共同具有的利益。就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来说,是指不同时代的利益之间有着共同的或相一致的地方;就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的阶级社会来讲是指不同阶级或对立阶级的利益之间有着共同的或相一致的地方。在这样一些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必须肯定利益的阶级性,而且应当在特定意义上,承认利益包含着具有全人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所谓阶级标准,即是不同阶级以自身利益得失为准绳衡量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阶级便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因而阶级标准就成为衡量各种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准,任何企图选用一种各个阶级公认的标准的观点就是不可取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衡量社会制度的唯一正确的标准只能是无产阶级标准。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现代先进生  相似文献   

19.
一劳动,就本来意义上讲,主要指体力劳动。当人类的智力和思维能力还不十分发达时,看到、体会到的只能是有形的、物质意义上的膂力和体魄的运动和劳作。只有在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产生心“劳”的概念。由体力劳动(劳力)引伸出脑力劳动(劳心)。社会划分为阶级是人类行为和历史发展的结果。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一、文艺的根本属性不是阶级性而是人民性在我国,不少人把文艺的阶级性当作文艺的根本社会属性,而把文艺的真正的根本社会属性——人民性淡忘了。这是一种历史的误解。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文艺的出现,要比阶级斗争的出现早得多。文艺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私有制阶段,随着社会上的人分裂成为对立的阶级,文艺才带有阶级性,才逐步成为表达不同阶级思想感情的工具。至于明确地提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严格地说,那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以后,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化时期才形成的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