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产经营承包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在搞活企业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对促进企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作用。1988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中第41条指出:“承包经营企业应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企业中的经济责任制,搞好企业内部承包。”企业与其下属组织或职工个人签订的承包合同,属于企业内部承包合同。它是伴随着国  相似文献   

2.
完善油田内部承包问题的探讨吴开雅当前,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把企业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如何在不背离企业总的生产经营目标,不损害企业整体综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把赋予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各种企业内部承包办法,以合同契约的形式逐级分解传...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山市商业部门在承包责任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承包基数的确定、克服承包企业中的短期行为和如何抓好企业内部配套改革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承包经营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依据民法通则第27、28、81条的规定,承包经营权是农村集体组织内部的承包经营户以及其他公民依法对国家所有归集体使用的或者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内部的承包权不是承包经营权,因为企业内部的承包人(班组、车间、个人等)不能以承包人名义享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对外以企业法人的名义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承包经营主要是一种商品经营,这一点使承包经营权与国营企业经营权,无论在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企业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了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少企业试行了责任会计。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经济关系深化,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客观需要,是符合我国的国情、强化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正> 不可否认,第一轮承包内部收入再分配的激励机制,由于有失公允而产生负效应:其一,职工对工资、奖金、调资、分房之类收入再分配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其二,职工收入虽有所提高,企业内耗却日趋严重,生产效率每况愈下。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企业界的困惑和不安。笔者认为,在第二轮承包在即之时,避免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就是必须从公平理论的角度,重新认识、调整、完善第一轮承包的内部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7.
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体制的改革进行了近十年,不论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方面,还是在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初步打破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企业有了较大的自主权,绝大部分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摸索出了两权分离的适当形式,对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等进行了改革,企业的经营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宏观调控机制的改革,对控制投资规模、紧缩财政信贷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企业改革开始向内部机制配套改革转化,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由局部试验转向大面积推广。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82%的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60%以上的大型国营商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社会总需求仍然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融资及管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 ,从企业融资和管理方式两方面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 ,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现状,在企业安全信用的基础上,设计了安全信用指标体系,提出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安全信用运作模式,从完善安全事故赔偿、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等企业内部环境和加快信用数据开放、加强信用机构监管等企业外部环境入手,推进并持续改进施工承包企业安全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1.
契约关系不健全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组织失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把国有企业的责任体系失效归结为企业的组织失效。组织失效表现为组织无法有效地履行其主要功能,包括组织目标功能的失效和组织调控功能的失效。在企业目标功能失效的情况下,企业调控功能失效可以为偏离企业目标的个人目标提供更多的实现机会。国有企业组织功能失效的原因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失效,国有企业契约关系的失效是治理结构失效的症结。契约失效首先使国有企业的目标功能失效,进而使企业的内部调控功能失效。契约失效除了使法人治理结构失效外,还对企业带来较高的制度性成本。  相似文献   

12.
社会契约论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契约理论为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企业组织是通过与社会建立契约而获得合法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由一系列的契约所规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契约关系,规定了企业有义务遵守其与社会达成的契约,要求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期望,为社会和经济的改善尽自己的义务。企业与社会的契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社会契约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变化改变了契约参与人的行为策略,通过重复博弈重新形成新的契约条款。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管理是各项流程和制度建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其目标就是共建企业的“心理契约”,这也是培育企业文化、形成团队凝聚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文章从如何共建并维持企业“心理契约”等方面,研究和分析企业内部潜在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改进和完善心理契约,防止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反向力或破坏力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的联结方式是采用要素契约还是商品契约,不能一概而论,而要视具体条件而定.具体而言:(1)如果农户的投资决策是无弹性的,则适宜采取要素契约;(2)如果农户的投资变得相对缺乏生产力,则适宜采取要素契约;(3)如果龙头企业的资产和农户的资产互为独立,则适宜采取商品契约;(4)如果龙头企业经营人员的人力资本是必要的,则适宜采取要素契约;(5)如果龙头企业经营人员的人力资本和农民的人力资本都是必要的,则无论采取要素契约或是商品契约都是可行的.若放宽对龙头企业的资金、风险中性等假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是采用要素契约还是商品契约,可能更多地取决于龙头企业一方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法权利体系包括外部法权利体系和内部法权利体系。我国现行企业法偏重规范企业的外部行为 ,对内部关系的调整则较为薄弱。为此 ,企业法要着力于对企业内部法权利体系进行构建 ,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二次契约”(协作关系契约 )制度 ,使企业法成为调整企业内部自发形成的关系的法律 ,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参加者协同生产创造剩余 ,并相应地分享剩余的权益 ,以促进企业普遍持久地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出发,论证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分析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造成审计程序复杂化和审计风险扩大等局限性,并对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模式、对象、合同、报告及评价进行全面设计。  相似文献   

17.
外部性的新定义是:没有参与订立特定相关合约的其他人所给予上述合约订立人的影响。上述订立的特定相关合约就是内部合约。所谓影响或某种控制,都是经过一致同意达成合约实现的。上述“其他人”不参加内部合约从而不受它控制,但对内部合约订立人产生影响,必定是同内部合约订立人达成了另外的合约即外部合约。上述内外合约组合成双重合约,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在拥有完全退出权的条件下,所有合约包括内外合约,都是每个参与人通过收益成本计算而一致同意达成的,其中包括为降低决策成本而一致同意采取各种授权方式达成的合约。内外合约的联系即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其中外部合约作为外部选择点,由于条件的不同,或是可以保障内部合约的达成与稳定,或是可以替代内部合约参与人使其退出并改变内部合约。但上述退出权的实现取决于退出效用是否不小于退出成本。公共选择、合作博弈、讨价还价和一般均衡等理论同样可以解释双重合约。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中枢神经:财务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契约是企业的中枢神经,是企业利益关系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治理就是财务契约的治理。以往文献对财务契约的界定过于狭窄,基本界定在债务契约上。文章从利益相关者行为互动的全新视角对财务契约重新加以诠释,从而构筑出一套全新的财务契约理论体系,以指导中国企业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新古典财务理论不同,产权理论将企业融资契约的缔结过程视为企业控制权配置或争夺过程。债务契约是核心的融资契约,其使用的程度和范围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结构或者企业治理结构的一般特征。基于企业财务冲突与控制权配置的角度,本文对债务契约与控制权配置关系的理论研究所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静态控制权理论模型阶段、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模型阶段、不完备契约理论模型阶段)进行了理论梳理与述评,并对GHM理论的债务契约与控制权的配置目标与机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契约(或合同)说、法规说、事实说、根据二分说、集体合意说、格式条款说等。各种观点的持有者,往往从某一方面的属性来探究内部劳动规则的性质,没有从整体上、全局上进行综合分析,因而不能准确反映内部劳动规则的本质特征,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比较分析内部劳动规则与集体合同的主体、内容、制定程序和效力等,可以看出,内部劳动规则具有集体合同的属性,因此可将内部劳动规则视作集体合同的一种或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