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在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和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从而影响到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决策,以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没有充分考虑股票市场因素的作用,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美联……  相似文献   

2.
面对1998年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中央银行根据政府决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基本实现了全年宏观调控的预计目标。1998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表现出间接调控力度加大、利率杠杆利用频繁、及时改变货币政策传导方向、积极配合财政政策等特点,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已经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科学原则作指导.但货币政策的实时决策又是极其复杂的,需要中央银行家的审时度势和敏锐判断,也即货币政策的艺术性.文章详细分析了货币政策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具体表现,认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实践中是难以分割和同等重要的,好的货币政策总是需要好的政策实施者,需要将科学性原则与中央银行家们的决策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动荡不定,国内经济运行态势复杂多变,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适时适度把握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是我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阮铮  孙淳 《理论界》2000,(5):30-31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 ,但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并不能任意控制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制定及其效应 ,是政策制定者 (中央银行 )与政策调节对象 (公众 )在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理性决策的结果 ,这种理性决策是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一种博弈行为。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尽管是由央行作出的 ,但却不是由央行单方面主观作出的 ,它是在央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特别是政策调节对象可能作出的反应及其对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通过系列的观测指标,综合这些指标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要比建立在一个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断下降的中介目标基础上的判断更为准确可靠.多指标决策、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制度保障的信誉度更好地实现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功效,这是一个成功货币政策框架所必不可少的,也是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及其随后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市场,提振信心,刺激经济,各国央行纷纷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因危机对各国经济、各国金融体制、各国央行的决策制度影响不同,各央行扩张货币政策的操作时机、工具选择、扩张程度、退出战略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及战略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决策理论,把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视为一个系统,对比考察了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央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大小,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再次是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信用管制手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工具应如何搭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的第一周,全球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加入到降息的行列。4日,欧洲中央银行在布鲁塞尔举行月度货币政策决策会议后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降低0.75个百分点。英国央行和瑞典央行随即也分别降息1个百分点和1.75个百分点。澳大利亚央行已先于2日宣布将其基准利率大幅下调100个基点至4.25%,为六年半来最低水平。不少经济学家预测,美联储将于16日在年内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再次宣布降息……加上近期瑞士、中国的中央银行先后降息,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王务本货币政策的运用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必须确立恰当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对外收支平衡等四个,这些目标之...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当局实际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采的措施。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措施。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行M经济学家通常将货币政策工具区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两类。(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可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的扩张与紧缩进行全面或一般性的控制,而不是对某些金融机构或某些特定金融领域的货币信用产生影响,所以又称为“量的信用控制”或“量的控制”。由于是对信用量的控制,则不对任何部门采取差别待遇,一视同仁地放松或紧缩信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最终目标紧密相关的中介指标的调节与控制来实现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是为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采取更直接、更具体、并有数量界限的调控指标,它是终极政策目标的过渡性或传导性指标。中介指标是货币作用过程中~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它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的调节效果,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如何选择一个适应我国情况的有效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体系是制订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挑战,本文拟就这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1980年以前采取的发展型货币政策,主要特点是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地扩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加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第二种,1980年-1995年期间实行了抉择型货币政策,明确地选择了“稳定物价、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第三种,1995年后实施的稳定型货币政策,把币值稳定作为优先目标,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宽松的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已显得难度越来越大,或者既…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已改变为抑制通货膨胀;与此相应,货币当局的监控指标和实施手段也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还在深入发展,我们应当及时了解这些国家货币政策的动向,并结合自己的国情,在“九五”期间正确制定和运用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功能.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一、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演变二战以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多数实行的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唯一支配因素的货币政策。只要按…  相似文献   

1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问题张天祀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自标实现中的中间变量。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保证,因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一、我国中央银行货币...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货币理论的演变段文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将越来越多地运用货币政策,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对于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还不太熟悉,运用尚不很娴熟。然而,货币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之一,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快速和健...  相似文献   

16.
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即通过这一结合,把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作为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九五”期间抑制通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重要经济政策之一。以下从当前几个主要经济问题,来论述本文的主题。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质,以及运用这一政策实现两个有机结合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下简称适度从紧)的实质是,在货币信贷的供应和解放上,不是全面紧缩,而是适度…  相似文献   

17.
央行利率下调,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在理论上有一个切入点。本文运用通货计量模式,实证分析央行储备系数与经济增长关系、宏观货币流速大小以及利率与再贴现率、物价涨幅的关系,探讨央行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决策目标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谈当前企业资金紧张问题于宗水当前,部分企业的资金十分紧张,有的人把这一问题归咎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如何看待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紧张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初浅看法。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背后是国家放松了对企业的货币供应量1.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下...  相似文献   

19.
继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1999年我们仍然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表明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由注重依靠货币政策为主转变为依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且以财政政策为主。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如此强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作用经济生活,是极其罕见的。本文拟就当前正在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作几点剖析。  一、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连续出手收效甚微,财政政策审时度势,登上前台的。  稍作回顾,还是在1993年,当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20.
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系统,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时变参数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衡量金融系统风险周期指数,再分析货币政策对金融系统风险周期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系统风险周期指数能有效识别高风险和低风险时期;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金融系统风险,但影响效果在长期减弱;在美国次贷危机时期和新冠疫情暴发阶段的货币政策抑制效果显著增强。紧缩的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和信贷收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增强价格型(数量型)货币政策影响效果,但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削弱价格型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