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沈燕清 《世界民族》2008,20(3):41-47
本文分析了鸦片专卖税收承包制度下爪哇的民族关系.作者认为,并不能将鸦片专卖税收承包制理解为华人剥削爪哇人民的工具,该制度反映了当时爪哇社会复杂的民族关系,并使之进一步复杂化:一方面,它是荷兰人、爪哇王公贵族、华人鸦片承包者等各民族精英利益整合的结果;另一方面,它的实行使荷兰人与爪哇人、荷兰人与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该制度被废除.  相似文献   

2.
高利贷猖獗和鸦片泛滥构成旧中国病态社会的两大重要问题,这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表现尤为显著.研究表明,高利贷贯穿鸦片种植、征收、交换和吸食等全过程,双方存在着密切的历史联系:鸦片生产为高利贷剥削提供了机遇.高利贷成为农民因鸦片问题而遭受重重剥削的重要环节;鸦片因高利贷的助长而更加泛滥,高利贷借助于鸦片而尤为猖獗.高利贷猖獗和鸦片泛滥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并和一些社会现象发生了密切的互动关系,从而带来了甘宁青农村灾荒频发'、军阀暴政、农村破产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成为民国时期甘宁青社会落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甘南藏区毒品种植原因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甘南藏区毒品种植、贩运猖狂,成为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毒品泛滥的重灾区,影响地方社会甚巨.推究其因,藏民族大多以游牧为生,有尚武习气,鸦片成为其与外界交换武器的重要媒介;回、汉族莠民潜入藏区种烟贩烟,刺激了该地鸦片的产销;地方统治者囿于鸦片的高利润,强迫怂恿民众种植鸦片;地方政府在禁烟上配合不力,土匪莠民趁机偷种不已.在禁毒上.甘南藏区地处边缘,插花飞地众多,成为明显的"三不管"地带;地方武装薄弱,不堪一击;加之各种势力交织,县府、省府都无能为力.质言之,甘南藏区毒品泛滥是政府统治权力缺失.此地长期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下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厉行禁烟立法对内反对吸食、贩卖、种植鸦片,改革社会陋习,对外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鸦片走私。由于禁烟立法的颁布和实施,在太平天国控制区内,鸦片一度几乎禁绝,在中国近代禁烟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西北回民起义结束后,西北各地鸦片种植泛滥,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且对于西北的社会风化构成很大的威胁。为此,左宗棠基于鸦片对西北社会危害的深入分析,采取了严厉禁烟的举措,遏制了当时鸦片种植泛滥的趋势。但是由于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地方官员的奉行不力,西北的鸦片种植仍然未能根本杜绝。本文拟以左宗棠的西北禁烟思想和实践为中心,对其掌控西北政坛时期的一系列禁烟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论。  相似文献   

6.
近代四川藏区鸦片贸易及其社会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中国藏学》2002,(3):50-58
该文根据四川省档案馆藏档案材料,首次系统地对近代四川藏区的鸦片种植、鸦片运输路线、鸦片价格、鸦片贸易市场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认为正是鸦片的种植和贸易给四川藏区特别是阿坝藏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摧残破坏了农村社会经济,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严重下降,促进了高利贷的恶性发展,加速了藏民生活贫困化的进程,造成商业贸易畸形繁荣,藏民家庭经济的畸形发展与生活的贫困化,以及人口减少,民族体质下降等。  相似文献   

7.
<正>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是罂粟果实中流出的乳液经干燥凝结而成。因产地不同而呈黑色或褐色,味苦。生鸦片经过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吸食时有一种强烈的香甜气味。吸食者初吸时会感到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多次吸食就会上瘾。  相似文献   

8.
<正>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也是一个极其古老的社会难题。它的神秘性令人眼花缭乱,它的神圣性使亿万善男信女为之顶礼膜拜,它的长期性显示出的生命力使人扑朔迷离,它的社会作用呈现出的矛盾性使入疑惑不解。多少年来,人们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然而仔细琢磨一下,似乎又不尽然。为此,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是马克思在1843——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他指出:“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段话是马克思对宗教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9.
搭上一清早从广西百色开出的公路上的班车,向西北走两个钟头,到了一个叫两琶的地方.在两边的高山当中夹着一片丰茂的金黄的稻田.山上长着密密层层的树林.无数的山鸡在那高山密林里终日"咯咯"地叫着.在那上面还躲藏着许多的黄猄,到了晚上常常可以听见它们在叫唤.和百色一带的许多地方一样,过去,这是个鸦片贩子偷运鸦片的过道,强盗出没的地方.那时候,因为这地方土匪多,一般人不敢轻易到这里来,包括国民党的官府在内.一些在国民党官府的逼迫下无家安身的人们就逃到这个地方来藏身.现在两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任黄振恒,二十年前就是这样到这里来的.那一年,因为国民党到处抓兵,二十一岁的青年农民黄振恒,眼看就要被抓去,于是就一个人从田阳县老家逃到了两琶乡的田丁村(从两琶沿着公路再往前走四、五里地就是田丁村).现在,他一家四口: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是大的,已经可以挑水、  相似文献   

10.
王田 《民族学刊》2011,2(4):33-39,93
本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民间文书、口碑资料以及地方文献,透过对1923年发生在川西理县通化地方佳山羌民杀汉人团总事件的历史重构与解读,探讨了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与族群互动因素。文章认为,该历史事件之发生与民国时期杂谷脑河流域的鸦片种植关系密切。换言之,鸦片种植在此区域的普及化诱发了汉、羌族群对于土地资源的激烈竞争,在异常紧张的族群关系氛围中爆发了流血事件。由此,文章进一步讨论此历史事件对当地族群关系、族群认同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不同影响,从而表明族群间的认同、互动形式均与时代情境之变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