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多元开放性社会既促使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也冲击着当代家庭的稳定性。在中国,家庭秩序的某些失序现象,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而家庭和谐、仁爱礼让、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伦理理念将有助于化解现代家庭问题,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作为不竭的源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论述中国传统伦理最经典的著作。本文以《论语》中的"孝"观念为基础,论述了"孝"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特点;在近代和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孝意识的变迁;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孝"带给我们现代社会的论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慈孝观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由慈孝并举到以“孝”为先的演变过程,其核心是“慈”在良好亲子关系及和谐伦理中的地位作用被有意弱化和人为抽离.基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倡导以“慈”生“孝”,以“孝”促“慈”的良性亲子互动,还原健康平衡的慈孝观,有助于改变现代家庭关系疏离及应对即将到来的中国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家庭伦理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首先是孝道伦理.从家庭内部的视角来看因为现代农民已经不再具备传统农民代际间互惠观念,年轻一代农民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变迁.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孝伦理文化教养的缺失.本文立足于在继承、总结吸收中国传统孝道精华和当代新农村典型实际以及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当代农村家庭伦理重构,以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向西方读者展示了古老神秘的中华传统文化,让他们认识了西方文明以外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中着力体现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的“慈”与“孝”,使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与东方文明文化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孝的观念与唐代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观念在唐代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将世俗的道德规范明确界定为法律规范 ,使礼入律法 ,刑惩非孝 ,以强制性法律手段迫使人们遵从孝道。唐代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家庭关系中家长权利强化 ;子女对家庭义务呈多样化发展 ,且具有了明显的强制性特征 ;家庭规模趋于扩大及同产共居式大家庭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孝实际上构成了中国传统主流伦理范畴系统的核心部分,并且推而为家族伦理和社会的一般伦理,最后还演变成为政治伦理的核心范畴。现代社会中孝之伦理应该“归位”,即从传统社会中那种无限推扩转为回归其应该占据的位置,恢复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消解其在政治领域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古典世界中“孝德”与“幸福”之间关系的现象学考察,对中国古典伦理生活的特质作出了一个哲学阐释,表明中国古典伦理生活的核心在于对“家族生命”的完整性和绵延性的追求,这既是幸福的终极指向,又必须通过“孝”的活动来构成和体现。由此,“孝”在其原初经验中是一种对于更高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生命整体之临在的经验。对这一生命整体的参与,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不朽”或最高幸福。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认为,家庭以“爱”为其规定,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家庭伦理实体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真理内容,并明确规定了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从黑格尔的家庭伦理实体视角观照孔子《论语》中的“孝”,其作为“仁”的具体实践,作为人的根本,同样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孝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在现实中的践履以真诚的情感为普遍内容,实践方式则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例如,浙江临海市在传统孝道文化框架内设立了民间非营利组织——孝心基金会,建立“居家养老+新乡绅治理”的农村养老“乡治模式”;南京市创建“家属照料型”居家养老新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论语》"孝"的老龄关怀伦理基础,"孝"敬"的老龄社会伦理提升,及其与西方关怀伦理的融通,可以看出,在"孝"的老龄关怀伦理实现当代转换中,应对"仁爱"概念重新评价,应避免现代关怀伦理中与中国传统伦理难以呼应之处,即等级本分、德得统一、追求个人道德而缺失社会伦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研究深广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孝伦理,有助于判识孝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生命力。在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及其所造成的人的依赖关系下,存在着产生、发展孝伦理的深厚土壤。封建生产方式决定了孝伦理的基本内容。孝伦理保护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推行、发展封建生产方式提供必需的政治、思想条件;从道德层面保障了封建社会农民群众实际利益需求的实现。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血缘宗族聚居的人口状况也是孝伦理突出地存在于封建中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孝"伦理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一直是维护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重要社会规范.孝伦理基于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强调儿女应当"事亲"、"敬老"以回报父母,由这种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可以清晰地看到蕴含其中的父母与儿女代际间的社会契约法律关系.而且,这一契约关系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强有力的保证.这一契约关系在古代传统社会里有其合理性,在当代中国社会仍有着符合时代需要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孝文化在现代社会伦理体系中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孝文化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不断历经改造,所呈现出的宗教伦理性、社会政治性、文化神秘性已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伦理诉求。孝文化只有在现代社会伦理体系中以个体伦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为合理定位,才能发挥应有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价值与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价值与效用的辩证思考,阐明了效用价值论的实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日两国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给予深刻影响的儒家伦理,实际上主要是家族伦理。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中国和日本,其家族伦理有着极大差别,前者是以“孝”为核心的家族伦理,后者是以“忠”为核心的家族伦理。  相似文献   

16.
“孝”与家庭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可以批判继承。孝应当成为我们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作者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具体地分析了孝的二重性,即其特殊的意义与普遍的意义,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二种意义的根据。作者明确提出,可从传统的“孝道”中吸取尊、敬、养的合理成份,在今日的家庭生活中应当提倡“孝敬”父母,“孝敬”老人,以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在家庭关系维系中秉持"爱人"的"孝文化",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对于当前中国传承、践行传统美德,实现道德教育的中国化具有独特的价值。立足于此,本文主要从儒家伦理之"孝文化"出发,详细阐述了关涉"孝文化"的实践路径以及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历史地考察了家庭伦理产生的过程,对传统家庭伦理的社会作用进行了评析,指出家庭教育是现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孝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是个体道德自觉的集中体现。首先,孝是一种自然的家庭伦理情感,是个体在家庭中的道德自觉;其次,孝外推到社会上,完成个体作为社会公民(即社会成员)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体现个体在社会的自觉的道德责任感。最后,孝以圣人作为道德自觉的终极目标,不断推动和激励个体的德性完善。孔子的孝充分体现了个体道德自觉的能力和走向。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贞、孝、忠的源起、沿革及功能入手,研究三者从个人德行到政治伦理的转变过程,认为它们因具有秩序功能而被皇权纳入政治体系。秩序无疑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的,那么公权力在维护秩序的时候,是否应该受到限制,民众的私生活是否应该独立于公权力之外,则是被政治化的贞、孝、忠留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