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企业集团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了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影响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集团在财务管理上采取集权抑或分权管理模式,如何合理的把握集权与分权管理的度,一直是企业集团在管理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点,本文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有关集权与分权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是由集团的组织模式和财务管理体制决定的。CNPC的管理体制是居于集权和分权之间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与此相适应,CNPC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石油特色的资金管理模式———财务公司与资金结算中心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它是CNPC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管理创新的体现。但在CNPC跨国经营战略下,应对现有资金管理模式进行扩充,以适应CNPC全球经营资金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没有统一的模式,必须根据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文章认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可以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制,二是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制,三是集权与分权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分别对应于所谓U型结构、H型结构和M型结构三种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王呈鹏 《新天地》2011,(8):23-24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集团管理重要组成部份。要研究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必须先分析企业集团的组建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集团模式的研究。推论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要集权制、分权制以及二者糅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权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权限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必须着眼于长期的战略性的财务决策与协调。文章分析了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集权与分权的现状,认为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的总成本是由于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和由于目际不一致引起的成本之和,组织的最优分权程度对应着总成本最低的一点。  相似文献   

6.
财政体制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制度安排,财政集权与财政分权就是一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划分的重要体现。财政集权与分权各有优缺点,不存在完美无缺的财政分权体制。笔者在对分权与集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水电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小水电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集权式、分权式和混合式三种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结合现阶段我国小水电企业集团经营中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得出我国现阶段小水电企业集团须采用相对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并从建立动态会计平台、成立结算中心、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采用区域化事业部制等方面对如何实现相对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已经成为一批重点高校的发展目标,而研究型大学的建设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和保障。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特色和财务能力的含义,围绕高校财务活动能力、高校财务管理能力和高校财务表现能力三个指标,设计了一套用于评价高校财务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在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财务风险防范、财务信息化建设和财务运营管理等几个方面给出了提高研究型大学财务能力的具体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基于对战前中央集权式教育行政体制的否定与反思,日本开始探寻契合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的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政策法律的引导下,日本不断推行教育行政改革,围绕"集权—分权、统合—分立"两个轴心,先后形成分权—分立型、集权—分立型、集权—统合型、分权—统合型教育行政体制,逐步建立起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的教育行政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它赋予了地方政府特有的双重激励即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促使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标尺竞争。本文试图对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给与理论和经验的系统解释,并揭示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尼日利亚大学财政问题不仅与其高等教育体制相关,也受到尼日利亚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尼日利亚大学的财政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分权与集权相结合,而政府投入是尼日利亚大学财政的主要来源。由于尼日利亚经济的不景气和政局的不稳定,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拨款无法满足大学的发展需求,这导致尼日利亚大学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由此带来了物质设备和基础建设不足、学术项目开展受限、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校管理模式嬗变中领导干部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渐趋完善,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嬗变,从集权式管理(一级管理)转向分权式管理(二级管理)。高校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要求领导干部正确对待集权与分权的问题,走出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的观念误区。领导和管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高校领导干部应明晰领导与管理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搞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下选择集权和分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行使领导或管理职能,有效提高领导力。  相似文献   

13.
具有集权传统的国家在寻求分权,具有分权传统的国家在寻求集权,并且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寻求平衡。这是从法、英两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考察中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给我们二点启示:第一,在强调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加强国家管理时,必须注意保持自治与控制的平衡。第二,协商资助、间接干预是探求在自治与控制之间建立适调机制的可供选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立法体制的模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立法体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决定一国立法体制的因素是该国的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由政体决定的各国横向立法权限划分的模式有立法机关优越、三机关平列制约、行政机关优越、立法机关至上等类型。由国家结构形式决定的各国纵向立法权限划分的模式有中央完全集权、地方完全分权、分权———集权、集权———分权等类型。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构形式决定的。《立法法》在遵循 1 982年宪法确立的立法体制框架不变的基础上 ,使我国立法体制在立法事项、授权立法和法律渊源等方面得到具体化、明晰化和定型化。其运行的总趋势将是 :横向立法权限将从行政机关向权力机关集中 ;纵向立法权限将从地方向中央集中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民营企业失败的主要根源,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着处理集权与分权的难题和决策高风险的危机,提出民营企业成长壮大必须实现三大突破--企业家自身突破、家族制管理模式突破与产权制度突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同时,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激励地方政府相互之间围绕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财政竞争.其结果扩大了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差距,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差距问题,籍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和统分结合管理模式。考虑到我国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应成为我国企业集团主要选择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实施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最终要落实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上,应从"业绩、权限、财务、人事、信息"五个方面着手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民营企业失败的主要根源,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着处理集权与分权的难题和决策高风险的危机,提出民营企业成长壮大必须实现三大突破--企业家自身突破,家族制管理模式突破与产权制度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多校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总校集权制和分校分权制两种模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应当在理顺总校与分校、分校与分校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重构适合多校区高校特点的人力资源双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国的教育立法,根据其订立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教育立法和地方教育立法两大层次。其中,在以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国家层次的教育立法占据着明显重要的位置,而在以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地方层次的教育立法又有着明显的优势。二战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调整,使集权制与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开展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两大层次的教育立法机构不同立法地位形成与变迁的过程,同时,通过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挖掘,也可以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世界各国教育管理体制中集权制与分权制相互融合的一些内在趋势。本次笔谈选取了五个国家作为研究的样本,其中,中国、法国、日本作为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的代表,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教育分权制国家的代表;同时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问题,5篇文章有的是从宏观上对立法关系进行概括,还有的是从微观层面结合具体立法探讨此种关系。当然,从所选择样本的广度和对问题研究的深度来说,本次笔谈还有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愿本次笔谈能够为包括中国教育立法体制在内的全方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