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以来,中国农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农村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为了尽快改变中国农村零售业发展明显落后的局面,应从培育市场主体入手,突出和强调小城镇的节点作用,走综合服务的道路,以农村零售业网络建设为依托和载体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初步形成农户、合作社、经纪人、运销商贩、各类流通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参与,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主导,以农超对接等新型产销对接模式为补充的城乡互通、国内外互联的格局。现有多层次、多样化的流通渠道和环节虽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也反映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相对薄弱,政府公共服务支持不足及体制政策不完善的问题。为此,要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扶持,优化提升传统流通方式主渠道功能,着力促进新型流通方式创新发展,构建符合基本国情和未来发展要求的高效、畅通、安全的现代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3.
按照水富、巧家、昭阳、镇雄网络模型,构建以"一轴、三线、四枢纽"为中枢的外向型流通体系位于主轴线南端,从西向东横穿昭通,连接巧家、鲁甸、昭阳、彝良、镇雄、威信六个县区.随着全市经济、交通的发展,昭阳势必成为集农林牧畜矿产业为一体的生产、精炼和深加工的基地,原料、产品集散和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一个制度分析框架,认为城乡流通体系失调、关系失调源于流通制度、落后的农村经济基础和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约束。对城乡流通体系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分析,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和谐城乡流通统筹路径选择:(1)解除城乡流通不协调的经济约束;(2)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流通的制度环境;(3)创新城乡流通尤其是农村流通的制度供给模式;(4)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以流通技术促进农村流通效率的提高,实现城乡流通协调;(5)树立现代农村大流通意识,鼓励农村流通主体的创新;(6)以"公平高效"为目标,改进农村流通监管。  相似文献   

5.
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实现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从重视产值向重视价值实现;整体提高流通产业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连锁经济规模效应;重视提高潜在市场的有效供给;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走中国化的连锁商业道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发生了巨大变革,现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偏低、物流成本较高、流通信息化薄弱、流通基础设施不足、对外贸易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与组织体系、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产品流通政策调整的思路应注重四大转变:一是从"重生产、轻流通"向"兼顾生产与流通"转变,二是从"保障供给"向"兼顾供给与收入"转变,三是从"保障数量"向"兼顾数量与质量"转变,四是从"内外贸分割"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京郊农村消费品现代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京郊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在竞争中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绩效;以乡镇为网络主要节点,推动郊区零售网络建设;走综合服务之路,提高企业经营服务的多样化和综合性;加快乡镇一村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目标依据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要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难题,寻求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及其实现路径,首先必须清楚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矛盾。从现有研究的观点来看,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产业问题,认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发展了,  相似文献   

9.
流通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之间在流通体系建设、勃流设施、商业网点及业态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流通滞后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瓶颈.流通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即是以现代商贸服务业为启动点,从城乡一体化角度考虑城乡资源配置,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商贸流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及其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流通产业,流通产业是商品流通的组织载体。通过数量分析得出,我国流通业已经是基础性产业。重点探讨了现代流通体系。提出纵向流通体系由商品流通组织体系、商品渠道体系、商品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流通法律体系和流通管理体系6大体系构成,横向流通体系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日用工业品的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商业服务业体系、商务服务体系、再生资源流通体系、信息服务体系7大体系。同时也涉及对"十二五"流通体系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但是,学界对现代流通体系的定义与内部结构均缺乏深入探讨,可能导致流通学术研究的混乱或对流通政策的误导.以流通相关术语的考证与辨析为起点,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流通与流通过程的理论剖析为基础,对与现代流通体系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将现代流通体系界定为"围绕数量庞大的商品(或服务)和各种类型的中间商,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形成的多层次的分工分业体系与复杂适应系统",厘清了现代流通体系的多层次的圈层结构、多维度的复杂网络结构和多层级的迂回结构.应加强对现代流通体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研究,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整体化统筹推进,以促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建设实践有机结合,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供销社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以山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通环节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需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创新农产品流通渠道。基于供销社构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是解决"买难"、"卖难"的可行性方案,是符合农民利益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山西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基本现状,提出供销社是流通领域中符合体制内运作的重要组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优势;提出了基于供销社构建我国"大农业"服务管理体制、创新流通主体、建设农产品信息体系、建立农产品产品标准体系、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和流通平台等问题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核心的传统流通体系是制约中国农产品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的主要瓶颈。要提高中国农产品流通运行绩效,迫切需要对传统体系进行变革创新。在分析超市农业内涵的基础上,从农业产业利益诉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方式转变、农产品交易方式变迁、国内农业发展态势、国际经验示范等角度探讨超市农业将主导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必然性,从渠道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视角分析超市农业对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面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高质量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厘清现代流通体系的理论内涵与基本特质,揭示高质量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面临的关键挑战及其深层原因,提出应对关键挑战的有效方略。现代流通体系是全流通、新流通、高质量流通与战略型流通。高质量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面临的关键挑战是流通主体竞争力总体偏弱、流通载体结构性矛盾突出、流通治理体系不健全、流通营商环境不佳、流通要素市场存在瓶颈等问题;其深层原因是对流通认识存在偏差、流通管理体制未理顺、流通组织化机制滞后、流通领域关键智力资本缺乏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快理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基本关系、整体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流通治理体系、高度重视流通主体竞争力提升、着力推进流通载体现代化与合理化、高质量推动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及切实加强流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统计体系建设等基本方略去高质量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经济增长的成果要惠及所有地区和所有人群,也就是要建立分享性经济。由于城乡二元体制造成我国城乡之间不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大生产与小市场的矛盾,是制约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是继国有经济改革之后又一次重大改革,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而要实现包容性增长,解决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大生产与小市场矛盾的关键在于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以商贸流通破解城乡一体化的难题,实现城乡之间各自分割和封闭的单向商贸流通体系向城乡之间互动融合的双向流通体系转变,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服务体系,实现城乡流通组织的创新,从城乡分割的市场体系走向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构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都市郫县战旗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创造了三种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即:"公司+农户"型、"村—企"型和"村—企—社"型,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具有典型的渐进性特征,集中了土地使用权,创造出规模经济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战旗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变迁路径的梳理,认为以下因素对于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农村精英是该体系的引领者,土地使用权制度是该体系的基础,经济组织是该体系的核心,龙头企业是该体系的关键,农民参与是该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全面推行以“放开粮食购销、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为特征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黑龙江省农村粮食流通体系中各主体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发展速度仍较慢,发展层次仍较低。加强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界面管理是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保证粮食流通体系良性运转的关键。论文在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流通体系界面构成之后,提出了界面管理中存在的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中间环节冗余离散、中介组织不完善、信息交流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简化粮食流通界面、建设高水平中介组织、加强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实质是保证农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规范和健全的市场体系、形式多样的市场主体、现代流通网络信息体系和管理机制是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制必备的条件,由此构成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保证农产品顺利流通,确保市场机制对农业发展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日前,北航人文学院4位教师喜获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李成智教授的《高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研究》1项教育廉政理论研究专项,谢宝富副教授的《城乡结合部改造中的流动人口问题与对策研究》、任丙强副教授的《环境领域的公众参与:类型、过程及其影响的比较研究》和李静博士的《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编年》3项一般项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重点已开始转换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协调发展,即面对进一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需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战略从"共同发展战略"到"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本文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探索和主要问题出发,阐述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实现路径和突破重点,为此,还提出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战略四个方面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