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老子》的两个英译本中核心词汇翻译问题,基于马王堆帛书《老子》和王弼注《老子》版本的变迁,重点分析了"道"、"自然"、"常"等词汇在《老子》相关语句中的最初本意,对相应语句的英译给出了新的建议,指出典籍翻译中,对字词追本溯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王弼注释了儒家与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周易》与《老子》后 ,王弼易学与老学的关系就始终是学术史上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但王弼以老解易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主流的看法。作者通过检讨王弼以老解易、以《易》解易两种观点 ,认为王弼的老学与易学共同构成王弼的玄学。只有把二者联系起来 ,才能揭示王弼玄学的实质。王弼通过《老子注》、《周易注》阐发了“以无为本”的贵无论的玄学思想。王弼的老学与易学虽各有特色 ,但其思想基础是一致的 ,共同构成了王弼的玄学。王弼的玄学思想 ,也只有通过易、老二注才完整地体现出来。把王弼的玄学思想归于老庄思想是表面化、以偏概全的认识 ,没有揭示出王弼玄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帛本《老子》"道可道"章虽是目前可见的本章最早文本,但以帛本为"道可道"章断句方式的唯一依据仍过于武断,也并不能排除帛本来自某一《老子》传本的可能。帛本、河上公《注》、王弼《注》关于"道可道"章的断句方式的确有着难以克服的阐释疑难,《老子》"道可道"章在"名""欲"前断句仍有很大的合理性。通行本《老子》首章的核心问题是"道"与名言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无"和"有"这两个名相的互斥和双显,首章实现了对"道"之存在样态的描述,从而使处于名言世界中的人对"无名"之"道"的领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南齐书·陆澄传》载陆澄与王俭书曰:“太元立王肃《易》,当以在玄、弼之间,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今若不大弘儒风,则无所立学,众经皆儒,惟《易》独玄,玄不可弃,儒不可缺。……且弼于注经中已举《系辞》,故不复别注。今若专取弼《易》,则《系》说无注。”(见中华书局1971年标点本,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其中“《系》说无注”,应为“《系》、《说》无注”。《系》即指《系辞》,《说》即指《说卦传》。我们知道,王弼注《易》较《老子注》简略,而且对《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没有注释,后来,韩康伯续注。现今流传的《周易注》就是王弼注和韩康伯的续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云:“其《系辞》以下,王不注,相承以韩康伯注续之”。又在“韩康伯注”下说:“王辅嗣  相似文献   

6.
王弼 《老子注》一向被视为是对 《老子》思想最具哲学意味的阐发,其贡献在于将《老子》的思想以更为概念化、理论化的方式呈现。从 《老子》关于教化与自化的论述出发,展示王弼注如何将此论述收摄到他所提出的 “无”的概念及 “以无为本”的命题之下,以及王弼如何通过“有形”“无形”之辨的论述来撑起他要建构的新的理论言说系统。  相似文献   

7.
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显示出了由一个两层结构展示出来的复杂性。王弼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是"无为"与"自然"两个概念:王弼所讲的"无为"一方面有"减少作为"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有"以无为用"的含义;王弼所讲的"自然"一方面有万物按照自己所是的样子存有、活动,以至于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种秩序的无善无恶的自然之意;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至善的状态,一种仁德、礼敬且大美无华的状态的自然之意。这样的不同可以分别被归纳为"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而这两点都属于王弼的政治哲学。"崇本息末"突出了对政治治理本身的批判,它为政治治理划定界限;而"崇本举末"是王弼政治哲学的应用,是方法论。王弼的这一诠释基于《老子》文本本身的两种可能诠释方向,王弼《注》十分清晰地展开了《老子》思想的两方面可能。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思维方法是在王弼哲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方法。在《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中,王弼有意地运用这一学术方法,来重新思考人类内在自然本性与外在情感的关系,提出了“性其情”学说;进而,他以此为前提,倡言“圣人有情”说;使圣人从神的枷锁中摆脱出来,以活生生的人的姿态展示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9.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汉代三大《老子注》都对《老子》中的“自然”概念作了诠释。《老子指归》从本体论和生成论层面均突出了“自然”的重要性,突出了道对万物的生化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同时又着重强调道并非主宰万物的实体,万物是自生自成的,这是对西汉中后期流行的天人感应等神学目的论的反动。《老子河上公章句》提出“道性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性自然导致万物自成,也没有说万物是自生的,主要突出“道”的作用,与《老子河上公章句》修道长生的主旨是相关的。《老子想尔注》中的“自然”只是“道”的一个代名词,其实质是有意消解了“自然”的含义以及“自然”在《老子》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不再说道的本性是自然,而是将“道”神化,所凸出的是道的至高无上性,《老子想尔注》是完全从宗教角度来诠释《老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分为四小节,第一小节对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中疏释《老子》七章, 以“老子操持权术”为结论,提出商榷意见。第二小节对传统观念以《老子》三十六章为阴谋权术观点,提出反驳意见。第三小节对韩非通过增字和改字篡改《老子》原文,将《老子》理论改造成君王御臣之术的做法,进行了清理和批判。第四小节通过对老子“三宝”观念的疏释,结合王弼的注,论述老子理论中醇厚的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从温度变化的角度来看,牛粪、鸡粪、猪粪以7:2:1配料比例搭配,加入生物活性水进行堆肥效果最好.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稍有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历史理性批判,康德确立了人类社会弃恶扬善的进步信念,使其道德哲学、社会历史观与自然的目的论实现了内在的统一,同时他的关于自由、平等以及独立等人类基本的法权政治思想之探讨也展示了其在一些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普遍意义问题上的深切关怀.这些思想不仅演化为此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精神,而且也对现当代西方法权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出发 ,针对 2 1世纪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新的见解 ,指出科技期刊应抓住我国加入 WTO后带来的机遇 ,冷静地思索 ,迎接挑战 ,在创新中求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类期刊的分类与著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学报是重要的文献资料 ,科学地揭示学报类期刊的本质属性是图书资料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就学报类期刊的分类和著录中的一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所有权内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所有权的功能与作用。指出所有权蕴含了市场行为人的动机、约束条件和行为规则,明晰的所有权是一切交易的前提和市场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不同所有权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率,为此应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所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应是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加强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