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九八○年五月二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发表了一篇名为《十万大山探珍奇》的通讯,开头一句写道:“我们随综合考察队来到广西省十万大山区。”读后感到一惊。广西过去曾是一个“省”,但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一九五八年春天,这里的壮族人民享受了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至今已有二十二年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早已为中外人士所熟悉。然而,《解放日报》——上海市的大报、对国内外有影响的宣传单位,却仍沿用  相似文献   

2.
我推崇"人生史一这个概念."人生史"研究不怎么像社会科学,它肯定不同于量化研究,虽则相比更接近质性研究,却与之差异也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青海撒拉族这样一个独特的穆斯林地方社会为窗口,考察一个世俗最高权力并非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是怎样在从帝国到现代国家变迁的历史场景中针对西北穆斯林民族建构自身形象的,从历时性角度反思国家对民族形塑的历史文化特性,提出国家文化维度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哲学人类学──人类学向哲学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西方哲学人类学在本世纪20年代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哲学学科,以德国为中心流传于欧洲大陆,渗透到英美等国,对前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人类学研究是作为人类学前提的知识,探讨构成人类不同于其他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为多种多样的人类学和人文学科奠定某种统一的基础。哲学人类学的产生反映了一种哲学发展的趋向、一种人类学发展的趋向,是人类学应时代的潮流向哲学的回归。一、人类学的哲学渊源“人类学”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字面意思是“关于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物作为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始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把物作为社会发展阶段的标识来分析社会演进的阶序.此后不同学派出于论证、分析的需要,各自阐释物及物背后的社会关系与文化隐喻,本文从物与社会演进与象征符号的角度,对人类学关于物的研究谱系进行部分的梳理,论述人类学在以"物"为研究对象时的方法论与认识论.  相似文献   

6.
欧洲人类学曾以三个世界来形塑其研究的地理视野,包括古典世界、欧洲民俗世界及原始人的世界。中国人类学也有过依照三个世界来圈定认识范围的阶段,其面貌与欧洲人类学的三个世界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三圈说”的提出,一方面与西学有关,是西方“古典时代”人类学观的转化版;另一方面它与我们所处的文明有关,是为了整理人类学之“国故”而提出的。当下,三个世界的视野对于人类学思想体系的生成和再生成仍旧是有积极作用的,它使我们能够把自我与他者都放在世界之中,能够同时展开田野工作的凝视与“世界学”的环顾,避免以民族志为方式反复制造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7.
8.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伴随人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无法忽视的课题,无论是地理学的角度还是生态学的视野,人类学者始终致力于人类及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并且创建了文化生态学、生态人类学、民族生态学、人类生态系统等诸多理论流派.应用这些理论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过程,这就是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角度和特色.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植物和农作物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传统农业变迁和土地利用变迁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特殊的自然条件或以特殊的地方疾病为对象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10.
许鑫 《中国民族》2007,(8):36-39
这次随中宣部采访团22天的内蒙古之行,由西向东一路走来,沿途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格外吸引我的视线,让我为之驻足、为之留恋、为之动情。他们之中,有政府官员,有企业经理,有从异乡来内蒙古扎根生活的外乡人,有纯朴的少数民族牧民……这些人在人群中可能只是个体,然而,正是这千千万万个个体,共同见证、共同努力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60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正>相比于其他社会科学对城市的广泛研究,人类学的城市研究并不突出,这大概缘于人类学兴起之时对其研究范围的分类。在原始社会、古式社会和西方文明社会这三种研究对象中,从18世纪哲学当中脱胎而出的人类学更为关注原始社会。当时的哲学家们认为人类具有普同心智,研究比自身社会更为简单的原始社会,可以了解西方的过去,所以他们并不关注西方文明社会本身。正如R·E·帕克(Robert Ezra Park,1864~1944)所说:以人类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迄今为止基本上只注  相似文献   

12.
13.
摇滚乐反映了年轻人的一种对时代的责任,对现实的反思,它也体现了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一种态度.摇滚乐从形式到内核都有对现代一种反思在里面,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摇滚的态度已经是多元的了.  相似文献   

14.
2008不寻常的中国一年:可歌可泣之事固多,应忧患之项也不少。喜极忘忧———宁有不惧?就本学界言即如是。汶川大灾的人类学思考与关怀虽少尚及时,羌文化灾后得救实也可贵!从三聚氰胺牛奶到大陆鸡蛋而推至饲料的沸沸扬扬,再想当年SARS世惊,人类学家们安心何有?凡此等等深层,须深  相似文献   

15.
国庆五十华诞前夕,湖南有线电视台隆重推出“湖南省建国五十周年十大时代人物”,地 处湘桂边境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清溪中心小学苗族青年女教师蓝朝红,以全省首位受到 “希望工程”救助的大中专毕业生的特殊身份而名列其中,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十 位三湘名流共享“时代人物”殊荣。  相似文献   

16.
1973年,一位学者撰文批评功能人类学,得出结论说:社会形式及其类型转变的历史学研究,及对帝国主义的有体系的研究,本应是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而顺理成章,人类学本应是这门社会科学,但它一向未研究这些方面。若说这一批评还适用于一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学,那么,对其后的情况,它便不再奏效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学之形成(我之所指并非起源的历史,而是不断形成的历史)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有影响者,除了专业人类学家阿萨德(Talal Asad)所编的《人类学与殖民遭遇》(上面所引的那段话,即出自该书的一篇论文)之外,还有评论家萨义德(Edward Said)之更有冲击力的《东方学》,更有于  相似文献   

17.
作为“他者”研究的人类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人类百年历史 ,可以发现他者无论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理论和流派之中。虽然他者开始于遥远的异邦 ,逐渐回到本土 ,但只要有差异存在 ,就有他者存在的必要和可能。而且 ,作为试图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和人性的人类学 ,研究他者已经成为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和专长 ,尽管研究他者最终仍然是为了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意义的民族这个概念,其实是从西方传来的,西方使用它也就是三百年左右的历史。现在我们常就民族的内涵与定义进行争论,还常就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行研究,那么在当代的西方,民族是什么意思?民族与国家是什么关系呢?其内涵与我们所主张的是否相同呢?今天我们就请在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任教的人类学教授张燕华老师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文化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更名为“活态遗产处”以来,“活态遗产”这一术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文化治理领域。文章以这一具有风向标意涵的重要事件作为历时性观察的坐标原点,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相关政策文件,采用循证研究法系统梳理和分析与“活态遗产”这一术语引入和使用高度相关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活态遗产”术语来自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尽管出发点不同,但在“活态遗产”的概念化发展和政策化使用上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学理基础以及相似的关注点转向,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与任务密切相关,可谓殊途同归。在国际层面,将“活态遗产”术语引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施进程,有利于提升包括缔约国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属性的认知,打破“物质”和“非物质”二分法,促进不同公约的协合增效,从而加强对各类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在国家层面,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活态遗产”这一术语的强化使用及其政策语境,有助于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对全面思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