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村工业的主体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小城镇的生产要素集聚又会拓展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由于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乡镇企业在发展之初布局分散,既不利于乡镇企业的提升发展又不利于小城镇的建设拓展。因此,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中,乡镇企业发展必须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乡镇企业产业布局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向产业集群集聚、向小城镇集合,形成"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做到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协同推进,从而提高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西部小城镇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地区 ,小城镇发展速度缓慢 ,水平低下 ,严重制约着西部城市化的进程。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小城镇的成功经验 ,结合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产业优势 ,培育产业支撑体系 ,拉长产业链条 ,发展以物流、旅游业为主的各类小城镇 ,对提高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接收大城市转移的产业后易于形成产业集聚。分析产业集聚与小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基于西安小城镇发展中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试图从产业集聚视角提出西安小城镇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小城镇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差距消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西部小城镇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力弱,布局不合理,缺乏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未能满足城镇发展需要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通过对小城镇目前建设现状分析,提出小城镇建设的相应对策,包括布局战略、产业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及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最终达到西部地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农区的城镇化发展较为落后,解决传统农区的产业选择问题可以促进传统农区的产城融合发展,对推进传统农区的新型城镇化有重要意义。传统农区在产业选择上存在两大误区,缺少支撑农业生产的产业集群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城镇依托。应依据产业选择对传统农区的产业要求对城镇功能重新定位,从而成为以特色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业为主导的小城镇,或以物流业为主导的小城镇,或以深加工工业为主导的小城镇,或以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为主导的小城镇。传统农区的城镇化建设应做到产业规划与小城镇发展规划相融合、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相结合、新兴产业培育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与小城镇承载力提升相结合,使传统农区的新型城镇化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丹东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丹东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区位和资源;未来丹东地区小城镇发展进程将出现分化:一些沿海小城镇将步入大丹东的建设中;另外一些硬性资源开发为主的将形成专业化小城镇;其它的仍将是以农业为主的综合性乡镇。丹东地区小城镇要形成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动力机制,就要实行适当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区产业规划以及人口集聚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西部小城镇建设,肩负着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西部农村改革、追赶东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分析西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并提出建设性政策措施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与城乡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需求,引导乡镇企业集聚发展,而且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但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特征使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区域分布不平衡,建设随意性大,管理体制滞后,居民素质亟待提高,从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集成,从战略高度重视城镇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的一般原理和测算方法,对中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类型受要素禀赋的影响较大,产业集聚形成所需要的适宜制度环境比较缺乏;同时,西部很多产业集聚程度正在增加,产业集聚的发展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0.
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西部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前提,西部小城镇建设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影响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因素分为发挥因素(新区位、能源矿产及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限制因素(水资源、地质地貌、土地资源及气候条件),最后从观念转变对策、制度对策、城建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发展背景下西部小城镇生态化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城镇开始逐步进入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高和腹地逐步拓展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型阶段。然而在推进小城镇改革过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发展规划与产业规划相脱节、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镇功能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等新问题。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产城融合培育产业区的分析,提出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小城镇发展重点、推进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发挥产业发展对小城镇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建议,从而促进小城镇转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群内部城乡二元对立、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愈发凸显。作为对传统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突破与超越,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培育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根据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政策目标,特色小镇将有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中的要素流动障碍,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群内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创建中的浙江省特色小镇,根据其空间布局的不同,可划分为中心镇、卫星镇和专业镇三种类型。可以通过产业修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三类功能的有机结合,增强城市群内部的经济社会联系,营造城乡高效互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在中国农村,由于村镇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现象比较普遍。通过村镇规划对土地进行集约化利用是解决我国农村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科学的规划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的有效利用。分析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及有关土地集约利用的不同观点,然后总结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村镇规划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更和  李瑞 《南都学坛》2000,20(5):85-87
南阳市为中国 2 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示范城市。利用灰色关联原理对 1990~ 1998年南阳示范区城镇化的分析表明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非农业部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据此通过成因预测和劳动平衡预测法、二重回归预测法的校验 ,得出南阳 2 0 10年城镇化水平为 37~41%。今后南阳城镇化的主要对策是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城镇化进程 ;大力建设可持续城镇 ;重点发展首位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镇 ,完善城镇网络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城乡发展的新趋势,以城乡统筹新发展观为指导,对城乡关系进行重新思考与界定,提出城乡发展应相互协调与融合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使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思路与时俱进,克服传统规划产生的弊端,最终把陕北工业小城镇带入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认为 ,乡镇企业布局要适度集中 ,通过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和小商品市场建设 ,大力发展小城镇 ,特别是高层次小城镇 ,提高现有小城镇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转换城市机制 ,完善城市经济结构 ,用市场法则取代行政原则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节点,具有集聚要素、平台节点、桥梁纽带作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时期,小城镇发展既面临着承接城市产业转移、集聚更多人口等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发展趋势不明、建设发展资源不足、规划统筹不够、功能培育不强等突出问题,各地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划、要素利用、产业发展、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把其建设成为区域都市化的重要一翼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镇:西部城镇建设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落后的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西部城镇建设要走一条不同于东部的特殊道路 ,即“生态城镇”道路。这是西部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西部生态城镇建设的具体思路是 :第一、适度发展城镇的数量、规模 ;其次、改变生产方式 ,减轻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 ,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资源的依赖程度 ;第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建设生态城镇 ;第五、加强城镇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19.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is the key path to realizing new urbanization.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 will ultimately achieve the harmonious symbiosi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industries, cities and human being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research scope of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the new urban areas, but also the centra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Different types of regions have different problems due to different s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industries and urbanization,therefore, we should explore the path of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and local conditions. The central city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urba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improving urban quality,and it should take the path of upgrading industri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New urban area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humanism, matching urban functions wit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gree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it should take the path of synchronous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Small towns should embrace the principle of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by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serv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 should take the path of internal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urba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20.
抓紧建设小城镇是加速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它有利于弥合省内的城乡发展差距 ,安排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湖南省小城镇的建设必须择优发展 ,重点突破。要注重城镇的发展品位和地方特色 ,讲求规模效益和区位优势 ,强调中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反对低水平的产业结构雷同化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