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对寄生地主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作用的评价是:它的存在,在明治维新前为幕藩领主制的瓦解因素,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而明治维新后,其作为封建制度的残余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质诸史实,则寄生地主的兴衰,是与日本近代化基本同步的。尤其明治维新后,它的存在和发展大大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才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阻碍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中的孙中山与日本明治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其思想理念博采众长,“取法乎上’,其对日本明治维新迈上近代化的变革大为推崇,在其追求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及其实践中,日本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作为其改革近代中国现状努力的一种借鉴,影响巨大,可以说孙中山先生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和实践,在很多地方都留有日本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经济领域迅达实现了近代化,但是社会改革却明显滞后。近代日本的家族制度基本上继承了封建传统,在近代化过程中影响甚广。它在政治上助长了天皇专制主义,家族制度的延伸与扩大,导致日本特有的国家主义泛滥成灾,在经济上造成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畸形发展,是滋生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土壤。因此,对家族制度进行改革,是战后民主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战后民主改革和新瓦法的制定,废除了封建家族制度,否定了“家”对个人的合法控制,使家庭逐渐向民主化转变,自幕府时代以来的封建家族制度迅速瓦解,从而痛苦而又艰难地完成了本来在明治维新时就应该完成的社会近代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动的第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就这场战争对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言,其意义不亚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之路,而甲午战争则促成了日本产业革命的完成,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一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开辟了日本通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从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在政府“殖产兴业”、“富国强  相似文献   

5.
<正> 近代中国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实现国家的近代化,十九世纪后期的戊戌维新在走向近代化的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整个戊戌维新过程中,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以东邻岛国日本的明治维新作为效法的榜样和学习的楷模,并将其与中国当时的现实情况结合在一起,从而来指导和推动己所进行的维新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戊戌维新是康有为明治维新观在中国的一次不成功的实践,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在中国的一个翻版,戊戌维新是中国式的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所说的明治维新,是指日本完成了成为近代国家所必经的历程,也即是从“王政复古”到在日本历史上召开第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议会为止,在时间上指的是从1867年到1890年.在这个阶段,日本资本主义得到了飞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得到了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已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中外史学家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作过大量论证,而对其压迫国内人民,向外侵略扩张的反动性的深层次剖析,则略显不足.倘对其全面剖析,当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明治维新的直接目的之一,旨在发动侵华战争,吞并中国.或者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各项改革及资本主义体制确立的过程,也就是日本完成对华战争的准备过程.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从一个封建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法制近代化,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中国的法制近代化则困难重重,充满曲折和艰辛。其原因实质上是两国文化以及历史发展道路的不同,在此背景下,两国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各自法制的特点,走上了不同的法制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日本几乎同时开始了各自的学习西方的运动: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然而,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没能改变中国积弱积贫、落后挨打的命运,明治维新却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两国此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大致相同,近代化的起步时间又相差无几,却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如此相异的结局固然有诸多原因,但不可否认,人才实践活动的不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较、分析这种差异,会给我们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与甲午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 ,逐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以侵略朝鲜、中国为国策 ,整军经武 ,蓄意发动战争 ,李鸿章对此估计不足 ,被日本拖入战争陷阱 ,这是他的第一大错误。日本大举进攻之后 ,李鸿章一直认为中国的财力、兵力都难以持久抗敌 ,寄希望于英、俄等国的调停 ,这是他的第二大错误。李鸿章认为 ,中国战败是由于军备不如日本 ;其实从根本上说 ,是由于中国、朝鲜近代化的步伐太慢 ,远远落后于日本所致。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化(或称现代化)问题,不仅在日本史、就是在世界史上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东方国家到了近代绝大多数已失去古代时的光辉荣耀地位,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唯独日本一跃而实现近代化,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同样国际环境,在恶劣的岛国自然条件(资源贫乏、交通困难)下,日本为什么能飞腾发展?对这个“谜”,百年来人们就在探讨,期望找出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如此重要的问题重视不够。尽管日美学者对这个问题有所论述,提出过几种观点,但距离解决问题还很远。我认为应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研究近百年来日本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才能探讨清楚日本近代化问题的本质。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探讨日本近代化的经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明治维新确立了资本主义之后,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不断对中国以及朝鲜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一些民间人士打着“保全中国”的旗号配合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从1884年7月在上海开办东洋学馆开始,日本在中国开办了各种学校,尤其是在上海开办的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中国通”,通过大旅行等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立体式调查,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充当随军翻译、间谍,在中国的要塞搜集情报,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学校的兴衰也随着中日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主要探讨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在上海创办学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家族制度与日本的近代化李卓明治以来,家族制度不仅是日本重要的道德问题,也是重要的法律问题及重要的政治问题。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尽管在科学、技术、经济等方面都渐渐实现了“近代化”,但在社会方面的“近代化”却远远落在后面,传统的、封建的家族制度及由此派生出...  相似文献   

14.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是世界思想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本文仅就日本在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问题,发表一点见解,供参考。“欧化主义”的教训 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结束了腐败已极的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从此使日本社会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为了建设国家,明治政府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前,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和巩固其领主政权,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实行等级森严的制度,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一个落后的国家,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 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不仅标志着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件大事。在亚洲历史上,日本是唯一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殖民地命运,维护了民族独立,迅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6.
从世界范畴看,农业近代化即农业资本主义化。农业近代化以封建立地所有制的变革为序幕.不仅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也是生产力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农业走向市场,使农业摆脱传统农业的制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国实现农业近代化的道路不同,中国近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征,可以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农业近代化。中国自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一资本主义萌芽经历了约二百年的缓慢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近代化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经过了近五十年的岁月,特别是经历了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至辛亥革命胜利前夕,应该说其教育近代化的形式已基本确立。然而,终有清一代,统治者在发展近代实业与施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上,始终是南辕而北辙的。因此,其教育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其价值取向仍是封建主义的道德观,故清末的教育近代化,不过徒有形式而已,离真正的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即面向现实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与代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中国资本主义息息相关的教育,尚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杨华 《东岳论丛》2012,(11):150-153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先后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日本的情况,特别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对明治维新的起因、经过、后果、影响叙述得尤为翔实.黄遵宪的日本研究,最早总结了明治维新经验,重点介绍日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戊戌变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中国人的世界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出了本国所需的科学技术人才。本文试就他们的产生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贡献作一些探讨。 一 日本民族具有善于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它曾系统地学习和接受中国文化,将其移植于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在“锁国”条件下,日本人通过荷兰语接受西方文化,被称为“兰学”。至十九世纪,随着英、美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便主要以英语接受西方文化,被称为“洋学”。  相似文献   

20.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憙家在1985年2月14日上海历史学会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上,就日中两国的近代化问题作了比较。为飨读者,兹将依田教授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依田教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和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速度为何相差很大?要说明日中两国近代化的差异,首先必须了解欧洲和日本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在欧洲封建制末期,国王的权力被强化,使割据统治的诸侯实行宫廷贵族化,由此产生了称为绝对主义的强权统一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