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性质和形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想就中国近代(指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下同)哲学的特点和形态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正于学术界诸同志。  相似文献   

2.
王向清 《船山学刊》2002,(1):30-33,38
19世纪中叶是中西文化开始猛烈碰撞的时代,是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走向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时代。“中国向何处去”成了当时时代的中心问题。积弱积病的中国如何摆脱厄运,走向富强,就成了当时的爱国知识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魏源,这个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先行者,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中国向何处”这一时代的中心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所折射的是中西交汇之流、古今贯通之道。尽管其哲学思想在不少方面固守着传统的迂阔,但更多的是散发着近代的气息,成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先导。“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是指…  相似文献   

3.
<正> 在谈到近代中国哲学时,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及哲学社会科学,即所谓“西学”、“新学”的传入,对近代中国哲学发展所发生的重大影响。因此学术界对于西学与近代中国哲学关系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我认为,在探讨近代中国哲学时,也还必须充分注意到佛学对近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影响。大量的历史资料说明,佛学在近代中国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对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许多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学者,都对佛学研究饶有兴趣,并受到很深的影响。梁启超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中国历史哲学近代化的社会前提和理论根据。就前者说,为了正确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有效进行社会改革,需要一种历史理论作为指导,由此突出了历史哲学在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就后者说,历史哲学的近代化既表现为对传统历史哲学的消极影响的批判,又表现为对其优秀成果的合理延伸和积极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国历史哲学与西方近代科学和哲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正在热烈讨论中国近代唯物论的主要形态、性质和特点,这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所谓中国近代哲学沿用习惯说法,是指1840—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哲学,而且本文只对中国近代唯物论的主要形态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书写具有典范意义,这种典范意义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什么”和“如何书写”两个问题上表现出来。在“书写什么”方面,冯契的回答是既要书写化为近代传统的哲学“革命”,又要书写化为哲学问题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问题,两者并非彼此对峙,而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书写同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在“如何书写”方面,冯契的回答是采取“同情的了解”书写方式和反思的书写姿态。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近代哲学史的书写比古代哲学史的书写更能体现冯契自己的哲学风格和书写理念。  相似文献   

7.
傅小凡 《东南学术》2002,(4):117-124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统一的趋势.虽然,中国近代哲学自身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但其成果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但是在理论自身的发展的进程中,二者却陷入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并且造成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第一、今天人们在评价“五四”以后的中国资产阶级哲学时,往往注意到资产阶级哲学家们在回答中国向何处去问题方面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歧,而忽略了他们的哲学理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封建意义。只要我们突破政治斗争的狭隘眼界,就不难承认:从总体上看,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们都是作为封建主义哲学的对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大抵经过三个阶段:开始人们认为中国近代没有象样的哲学家,因此,中国近代没有成体系的哲学,这种意见至今仍有少数人坚持;接着,有人认为中国近代也有哲学,不过其体系是主观唯心主义;一九八○年前后,有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后,不仅指出中国近代有成体系的哲学,而且,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进化唯物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这个命题,是一个带有突破性的命题,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新飞跃。但这个问题要成为科学的理论形态,尚须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进行具体的、充分的论证。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史讨论会用了较多时间讨论这个课题。在讨论中肖万源、曾乐山、杨宪邦等同志,先后论证了进化唯物论。会后,肖万源和曾乐山同志进一步把他们的意见整理成文,今天我们发表在这里。肖万源同志不但根据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形态的辩证关系,论证了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而且概括了进化唯物论的特点;曾乐山同志既具体论证了进化唯物论,又辩驳了一些流行性的误解。这两篇文章是几年来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发表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近代哲学研究的深入,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和主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瞩目的热点话题。对此,目前流行的看法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性和政治性。多元性指近代哲学熔古今中外、唯物唯心、科学宗教为一炉,并非单一成分的封闭体系;政治性指近代哲学与政治联系密切,是为现实斗争做辩护的。本人承认中国近代哲学的纷然庞杂和服务于政治的特性,但对据此把多元性和政治性界定为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则不敢苟同。因为把多元性和政治性界定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失于肤浅分析和表层论述。这种提法充其量是旁敲侧击,不…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哲学发展观之嬗变郝翔与中国近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发展观问题在中国近代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家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在他们构造各自的哲学体系时,不是作为次要的因素,而是作为一般世界观意义的中心原则,深深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主体和主体性问题虽然是近代哲学明确提出的,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哲学史上却由来已久。自先秦开始中国传统哲学就特别重视人的主体性问题,后来许多哲学家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用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两个标志性词语——“方法”与“真理,”尝试解读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方法引借”是近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必然选择,它作为研究工具,一方面奠定了“中国哲学”学科的现代基础,一方面导致了“中国哲学”研究的“真理缺失”。把握“方法”与“真理”的内在玄机,是解决“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关键,是当今学者建构“中国哲学”亟须解决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性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对哲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概括,这个总结特别是针对了近代欧洲哲学的发展,较完整地表述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揭示这个问题的核心内容.但这个概括带着近代欧洲哲学史的特殊性,和三千年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有着重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自我在近代哲学中的地位 自我意识是个近代课题。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近代哲学是由笛卡尔开创的,理由是笛卡尔宣称自我意识是哲学的原则,这就和以存在为出发点的古代哲学有了区别。  相似文献   

16.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建构,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题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言简意阂地指出了,任何一种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生存和获得发展,必须要回答时代提出的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中国的最根本问题是如何摆脱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其成为一个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阶级斗争理论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因而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谭铺之在发表于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前,哲学被看做是笼罩一切的.步入近代,西方的走向是,各个具体学科力图摆脱哲学的空洞与玄想,走向经验、应用与操作.而传统中国,由于从来就没有过所谓(纯粹意义上的)"哲学",因而,在近代,学人们走着与西方相反的道路,致力于清除传统思想史中伦理的、治理的具体内容,抽取出可以与西方相对应的"哲学"及其逻辑演变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在经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的同时,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经历了一场“古今中西”之争和一次伟大的哲学革命。从本世纪初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革命进程中,它自身也中国化了,不仅在理论上总结了“古今中西”之争和近代的哲学革命,而且在实践上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使哲学革命成为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20.
张怀存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2期撰文认为,天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具有上帝、自然、命运、本体(理、气、心)等涵义。当近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知识传入中国后,才给天范畴的发展演变注入了新的因素。近代哲人对“天”作了新的诠释,赋予天不同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了天范畴从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凸现了传统哲学向近代哲学转型的一般特点:1、融合性。近代哲学天范畴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近代思想相互结合的产物,是由西方的新知识新观点重新解释传统思想,而不是机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