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谈美》中得到了深入浅出的并且是最完整的表现。朱光潜的早期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和《谈美》这三本书中。《悲剧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译本自序),而《文艺心理学》才是朱光潜美学的一个综合构架,在这本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他早期的美学观点。《谈美》则不仅是《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而且如朱自清先生在序中所说,“自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些是那里面没有的。──‘人生的艺术化’一章是著明的…  相似文献   

2.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六十多年来,他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翻译了黑格尔的《美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等多种世界著名美学名著。现在,朱先生虽已年逾八十,但老当益壮,仍撰写和结集出版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并在翻译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美学著作《新科学》。  相似文献   

3.
1932年,朱光潜同志《谈美》初版问世。这本书既反映了在《文艺心理学》中的观点,又“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的是那里面没有的”,这里有他“自己最重要的理论”。(见朱自清为《谈美》写的序)1980年朱光潜同志《谈美书简》初版问世。这本书既答复了一些求教者的询问,也答复了一些责问。他表示决心“清理一下过去发表过的美学言论,看看其中有哪些是放  相似文献   

4.
纵观人类20世纪的学术领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既浩浩荡荡地汇流起来,“大文化”的宏阔视野似乎可以囊括一切;但又不断地相激相荡,分化出许多新型的边缘性学科,仿佛新生雏子,虽然一派天真幼稚,却又充盈着生机与力量.引人注目的是,围绕着文艺,怀着各种激情的探索者们,构建了文艺心理学、文艺社会学、文艺美学、文艺生态学、文艺管理学等不同的分支学科.在这样的学术演进的大趋势中,我们通过对当代人文科学与文艺世界凸现出来的“性”之现象的考察,萌发了建立一门名为“文艺性学”的新学科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美学诞生于本世纪初。其代表人物,首推王国维,次举蔡元培,他们是奠基人。王国维(1877—1927)作为中国近、现代交替期间的著名学者,主要成就是在史学方面,但在美学上也有很大功绩和特殊贡献。1901年至1912年期间,他写了不少哲学与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如《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1902)、《红楼梦评论》(1902)、《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人间嗜好的研究》(1907)、《人间词话》(1908)、《宋元戏曲考》(1912)等。在这些著作中,他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美学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揉合成一套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古雅说”、“眩惑说”、“境界说”等一系列观点,为中国现代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特别是“境界说”在我国美学界和文艺评论界的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我们评论文艺作品、进行文艺欣赏的审美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艺美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文艺美学的产生1、文艺美学是美学的一门新学科文艺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大家知道,一般意义上的美学在近代逐渐形成了三个部分:一是对美作哲学的研究,研究美的本质、形态等问题;二是对艺术作社会学的研究,研究艺术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三是对审美的研究,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审美问题.这三大部分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发展,概括起来讲,是一般美学.作为分支来说,它们又能够分别成为各自特殊的美学学科.偏重了对美作客观的研究,就发展成美的哲学;偏重于审美的研究,就发展成为审美心理学;偏重于对艺术的研究,就发展成艺术社会学.文艺美学,是艺术社会学更加独立化、更加美学化的发展,属于美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很显然,这一发展是量的变化过程,但它的变化也必然会带来这门学科的质变,带来这门学科新的对象与范围.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朱光潜先生说:“对美学和文艺创造的意义特别重大”。我国美学界一般也都持这一音法。但具体说来,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见解就很不相同了。 我认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核心观点。这一观点是马克思在《手稿》的第一手稿中“异化劳动”这一节里提出来的,因此有必要先  相似文献   

8.
文艺社会学是80年代才受到国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十多年来已经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如李泽厚的《美学的对象和范围》,吴慧、李平的《文艺社会学》;刘崇顺等人的《文艺社会学概说》、司马云杰的《文艺社会学论稿》、滕守尧的《艺术社会学描述》、花建、于沛的《文艺社会学》等。从1988年以来,这门年轻的学科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专题的研究,如《小说社会学初探》(徐启华)、《电影社会学初探》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进入了科学美学的时代。用实验美学的创始人费希纳的话说,旧的哲学方法是“自上而下”,而聪明的办法则是“自下而上”,从各种事实出发,谨慎地、逐渐地上升到综合和概括。但是,实验美学通过辛勤的、繁琐的实验归纳出来的引发美感的某些形状、形式及其原则,都无法对美感予以科学的说明。美感产生于形式的静观吗?可是这些形式的表现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美感产生于对形式的联想吗?然而既然产生于联想,就说明美感已经离开了那些作为元素的单纯形式及其原则之类。这样,在美学史上极有影响的审美移情说便适应纠正实验美学的局限而登上了历史舞台。里普斯就是美学史家所公认的审美移情说的主要代表。 泰奥多尔·里普斯(1851—1914)的专业原是心理学,曾任慕尼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20年,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学。其心理学美学著作主要有:《空间美学几何学·视觉的错觉》(1897)、《美学》(1909)、《论移情作用,内模仿和器官感觉》(1903)、《再论移情作用》(1905)等。 审美喜悦:“令人愉快的同情感”  相似文献   

10.
把艺术规律探寻的视角,从单纯的社会功效的评判转移到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审视,是我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其中,以心理学方法探索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所获得的成果尤为引人注目。由江西教肓出版社出版,江西大学教授曾奕禅所著的《文艺心理学》,就是一本富有特色的很值得一读的文艺心理学专著。 文艺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人学”,是一种以艺术活动的人为中心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这门学科得以建立的基点、它所研究的范畴、方法、规律是什么?多年来,一直是文艺心理学界争议的焦点。在这个问题上,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导,综合文艺活动的特殊规律,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理的等各个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揭示创作主  相似文献   

11.
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在美学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这反映了美学还不够完善,美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美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的内在联系、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特别是与艺术科学之间的联系,尚未被充分地揭示出来,还必须深入地探索。因而,此时的美学就难从本质上科学地把握住自己的研究对象。正如美学的不成熟必然影响到美学对象的不确定一样,美学对象的不确定,也必然影响美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文艺美学”,其实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文艺美学科目”。文艺美学可归属于文艺学、艺术学和美学:对各门文艺的美学思考是应用美学和哲学美学的重要内容;广义上讲的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研究领域一样,都是从美学分出的学科,文艺学(艺术学)也探讨文艺的美和审美问题,但重在分析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现象,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以指导文艺实践。  相似文献   

13.
《讲话》是一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并独具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著,它根据解放了的新时代的人民大众对文艺的要求,提出了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中心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文艺为人民”这一“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讲话》就普及与提高、文艺与生活、政治与艺术、歌颂与暴露、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批判与继承、艺术家与群众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进行了辩证分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因此,从理论上讲,《讲话》是对于马克思早期《手稿》中所包含的以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思想的重大发展;而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讲话》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和培养几代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是本土学术界唯一一位将毕生献给了中国美学的尊者,其在审美心理学、艺术哲学、美学史等论域都有创造性建树。贯穿这些成果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如何面对西学既“照着说”,又“接着说”。朱光潜的做法是,“照着说”力求吃透原理,近乎“代言”,排除创造;“接着说”则攀上先哲肩头,看得更远、更深、更细,近乎“立言”,颇具创造性与创化性。在《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两部著作中,朱光潜一些重要美学范畴如秀美、崇高、心理距离、直觉说的阐述都印证了上述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科学?”这一问题是西里门早期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悬而未决的一个题目。 西里门教授把社会科学定义为精神或文化的科学,这门科学论述个人作为团体成员之一的活动,因此他又把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的学科分为社会科学、半社会科学以及同社会科学有关的科学。他认为政治,经济,法律,人类学,社会学,刑罚学属于社会科学。论理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属于半社会科学,而生物学,地理学,医学,语言学和艺术属于同社会科学有关的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这一问题从它的定义上看是很明显的,它很难有一个最后的答案。因为社会科学的范畴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即使在同一时代,大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经过不断的争论,例如历史学是社会科学之一,还是一门人文主义学科?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还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在社会科学和地球科学二者之内;法律是属于社会科学还是一门专门知识的主体;心理学属于社会科学还是属于自然科学,精神病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还是医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势力之发表”说与其美学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到一九○七年间,王国维提出了“势力之发表”说。这一观点首先是对文学艺术本质和功能问题的回答。我们的文艺学通常认为文艺有认识、审美和教育三种作用,此三点涉及哲学认识论、美学和社会学领域,既关系文艺的本质也关系文艺的功能,以往对文艺本质较多强调生活的反映,采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文艺功能较多强调教化,采社会学的角度;在本世纪初年,王国维却把问题引入心理学领域,对文艺的本质与功能一言以蔽之曰:“势力之发表”。“势力之发表”说的含义又不仅限于谈艺术的本质和功能,这一观点还企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人类除了谋生以外之一切活动的本质,因此,这一观点具有人生哲学的意味。实际上,据以提出这一观点的心理学领域正是王国维一九○二到一九○五年哲学探索失望之后的归宿之所,也是一九○六年后的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出发之地。“势力之发表”说是一个标志王氏美学思想转变的观点,而且构成此后王氏美学的基础。因此,研究该说,对于说明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和体系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精髓。合力论对于文艺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正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重视。文艺的整体性召唤着研究这一整体的方法的整体性。本文认为,唯有诸种文艺学方法的相互补充、相互交融,才能更科学、更深刻地把握住多层面的文艺整体。文艺学方法辨证综合的意义在于把“历史合力论”的思想从本体论贯彻到具体的方法论。同时,这也是“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在方法论层面上的实际阐释。文艺学方法的整合是一种趋势,是以文艺社会学和文艺心理学为主导方法的诸种方法型态矛盾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评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构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是黑格尔后期成熟的美学思想的汇集和总结,它集西方古典美学优秀传统之大成,代表着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美学科学专著之一。《美学》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又是相对独立,有自己完整的体系。恩格斯对黑格尔的《美学》很赏识,认为这部著作在美学领域里“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作为一部成体系的美学著作,《美学》的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它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与贯串线索,有独特的主干与分支。乍看起来,这部洋洋百余万字的巨著涉及面极广,从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美、美感、自然美、艺术美等美学基本问题,到艺术创造与鉴赏、艺术史与艺术分类,无不作了多层次多侧面的详尽分析和探讨,似乎很难找到它的中心线索。但实际上,这个中心线索是存在的,它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理念感性显现”说是支撑着黑格尔整个美  相似文献   

19.
新兴的交叉学科——文艺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传播学,是文艺学与传播学两大类科学互相交叉地带生长出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或曰“边缘学科”。它是一门前途广大的当代新学科。当代新学科的建立主要是科学研究的高度综合化(应该指出,同时也进行着分化)的产物。从学科发展的内在因素看,这不仅是因为随着各门学科向广延发展,使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而溶合了,也是由于各门学科向纵深发展,需要相互借助彼此的知识和方法。于是各门新兴学科便应运而生了。(1)以文艺学为例。今天来研究文艺,如果就文艺研究文艺,即用文艺学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积累的经验成果,来研究文艺在当前的综合发展过程,已显得捉肘见襟,收获甚微。而文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却迭见新论。比如文艺与心理学、  相似文献   

20.
(一)数学是以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横断学科。客观物质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它的运动形式都具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就决定了数学和它的方法可以普遍地运用于其他各门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数学方法的横向渗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往往会给社会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但是,要把经典数学的方法运用到美学之中却叫人束手无策。这是因为,经典数学是一门高度精确和抽象的“硬科学”,而美学却是一门模糊的“软科学”,“硬”与“软”之间还没具备渗透的条件。随着数学本身在发展中出现了“软化”,即产生了“软分支”模糊数学之后,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美学才成为可能。那么,美学为什么是“软科学”?数学怎样“软化”并使两者的横向研究成为可能呢?美学的“软”是相对于形而上学的明确哲学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