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草木纪年的自然历法 蒙古族的纪年最早是从自然历法的草木纪年开始。但是有些记载认为:“蒙古初无历法”或“国初(成吉思汗时期)未有历”,不承认有草木纪年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实际上史籍中记载了早期的自然历法的草木纪年,例如:“蒙兀……不知岁月,以草青一度为一岁”,“不云几岁,而云几草”,“人问其庚甲若干,则例指而数几草青。”这些资料  相似文献   

2.
管祥麟 《民族论坛》2003,(11):21-22
一、发现帽合山崖壁画座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西北8公里处的帽合山西南面的崖壁上,这里为大瑶山北麓,荒山野岭,没有人烟,是一处至今还未被外界了解的远古摩崖壁画。2002年夏末,一个偶然的机会,距崖画两公里的泰山村一位长者说:“你知道吗?东边帽合山的石崖上画有人像,我们这儿的人都说那是‘佛地’。”出于职业的敏感,我随即在当地请了向导前往探寻,准备弄个水落石出。帽合山为东西走向,是周围群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孤峰突起,形状特异,因形似“高筒帽”而得名。我在向导阿宏的带领下,扯着齐腰深的杂草灌木丛东行,往鲜…  相似文献   

3.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颁奖典礼上,影片《嘎达梅林》的男主演鄂布斯手捧金灿灿的“骏马”,笑容灿烂——他摘取了本届“骏马奖”最佳男演员桂冠。还是影片《嘎达梅林》在北影厂拍内景的时候,这位“草原牛仔”的一句俏皮话就让我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我叫鄂布斯,名字好记——饿不死。”后来才知道,“鄂布斯”在蒙古语里是“草”的意思。作为草原上的一棵“草”,鄂布斯对草原的一切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草原就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桑植苗寨的薅草锣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长莺飞的夏天,张家界桑植谷罗山等地的苗寨,有请薅草萝鼓的习俗:即在长势喜人的庄稼地上,一帮被邀请来的能歌善唱的锣鼓师现场表演,为薅草的帮手们加油助兴。这种边薅草边用锣鼓演唱的敲打乐,俗称“薅草锣鼓”。据说,桑植苗族薅草锣鼓产生于清朝咸丰年间。一位姓胡的苗民从江西逃荒,在谷罗山牟安石村落户成家,靠租种别人的山地度日。夫妻俩日夜开荒耕种,苞谷地却仍杂草丛生。心急如焚的小俩口连忙请求村民帮忙,可请到地头的村民个个无精打采,不肯卖劲。夜晚,两人终于想出了一条好办法:请锣鼓师现场助兴!第二天,斋公坪有名的梅仁山等四位锣…  相似文献   

5.
在南疆50多个县、市中,库车“巴扎”很出名。“巴扎”,维吾尔语就是集市。每逢伊斯兰教礼拜五的“主麻日”,便是吸引方圆百里农民的“巴扎”天。这天吃过早饭,我和向导买买提肉孜一起坐毛驴车,驶上宽阔的柏油马路,和南来北往的农民一道,向街上汇聚。你瞧,那倒骑毛驴的维吾尔族大伯,边走边唱着优美动听的民歌,多悠闲自在!还有那身着鲜  相似文献   

6.
倭族的源流     
以前,我们把带着水稻栽培技术渡海到日本列岛来的日本人称作倭人,那么,这些倭人的故乡在哪里呢?查一下历史文献便可得知,在记录周代情况的《论衡》中,有三处提到倭人。如:“周时天下太平,……倭人贡鬯草。”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倭人把出产于长江上游一带的鬯草,即放入黍酒中的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万年灵芝,贡献给早期的周王朝。就是说,渡海到日本来的倭人的同族,也居住在远离日本的长江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7.
当你徜徉在桑植秀美的山水之间,会发现一幢幢别致的白族民居,走进民居,身着白族服装的少女会为你筛上三道茶。正赶趟的话,你还可遇上娶新娘或跳仗鼓舞等喜庆事儿。桑植白族,祖居云南大理地区,自称“白伙”、“白尼”、“白子”,汉族和其他民族称之为“民家人”,主要聚居在芙蓉桥、马台口、麦地坪、洪家关、瑞塔铺、刘家坪、走马坪等乡镇,现有人口10余万人。据记载,公元1253年,忽必烈与大将几良合台率一十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江,灭大理国,并利用大理王段氏充当向导和先锋,平服其他未降部落。后忽必烈率主力返回上都(今河北承…  相似文献   

8.
阿坝州素有“雪山草地”之称。解放前,各族人民深受半封建半农奴制的统治,过着“刀耕火种”、“逐草而居”的落后贫困生活。建州40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阿坝州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它像雪山草地一株红梅,人见人爱,大家夸: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带着考察野生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课题,我和林业工程师老梁,在靠养蜂致富的侗族向导吴鸣阿胞(阿胞,侗语指大哥)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湘黔两省交界、海拔1200多米、野生蜂资源极其丰富的“四方坡”。  相似文献   

10.
6月8日,由湖南省民委援建的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岩头寨镇草潭村人行桥建成通行,有效地解决了困扰草潭沿河两岸老百姓生活、生产的难题。草潭桥的建成,只是省民委今年开展作风建设“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主题活动的一个精彩的片段。本报记者近日通过走访获悉,草潭桥已成为当地群众口口交赞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1.
柔然国与匈奴、鲜卑、乌桓等国相同,是一个“部族联合国家”,它以柔然族为中心,附之以许多服属于它的同种族和异种族的部族。这可通过下述各史实得到证实:柔然可汗社(山仑)最初吞并了高车各部族,从而使柔然得以强大;邻近小国均因苦于柔然的寇扰而依附于柔然;柔然在吞并高车各部族时,高车部族人叱洛侯背叛高车渠帅,为社(山仑)作向导,功绩卓著,被封为大人(部帅);魏将长孙翰袭击柔然可汗大檀,杀柔然大人数百名;吐贺真可汗  相似文献   

12.
“香巴拉”为藏语译音,意为佛祖庇佑之地,那里没有痛苦,没有忧伤,水丰草美,牛羊成群。甘南草原则被誉为“香巴拉”。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保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决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部地区人民营造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林草的成活率;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综合治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法规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范,树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必须建立和健全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西部大开发要维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让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4.
牧民勒代对西居延海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人称“活地图”。多年来,他经常为驻守在额济纳旗戈壁滩上的内蒙古军区某边防部队当向导。去年三月,排长庆巴图率三名新战士乘骆驼去巡逻。连里考虑到当时牧区正是接羔季节,就没叫勒代当向导。庆排长虽说是本地人,但对西居延海的地形不熟悉。出发不久,他们就迷了路,只好在野外住了一宿。天亮后,他们找到勒代家问路。勒代二话没说,把母驼交爱人照料,就和战士们一起去巡逻了。三月的戈壁滩正是风季。第一天,他们为了赶  相似文献   

15.
满族采参     
“东镇三宝”:人参、貂皮、东珠,而人参又为三宝之首。满族称人参为“沃尔豁达”;东北土语呼为“货”、“根子”、“棒槌”;而汉文典籍则又称为“人葠”、“人微”、“神草”、“地精”、“人御”、“鬼盖”等。苍莽的长白山野,是我国盛产人参的宝地,也是满族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满族,是明朝末年以建州女真部族为主体的女真部族与蒙族、汉族及东北其他部族逐渐融合的共同体。“满洲”这个名称1635年正式出现,而其主体“女真”之名,则早在十世纪初,就见称于世了。到十四世纪后  相似文献   

16.
我是出版社的编辑,首次接触“退人还山”的说法,是在看到由人推荐来的一部书稿:《退人还山——贫困山区发展新思路》。当时觉得有些诧异,只听说过“退耕还林”、“退草还牧”,不知道“退山还人”是什么概念。看了书稿才明白这是湖南省湘西州委领导班子在建设湘西州的实践中,尤其是面对湘西州的反复贫困现象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索。整部书稿洋洋二十万言,汇集了湘西州各个政府部门、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同志关于  相似文献   

17.
诚信感人     
1900年,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附近,雇了位名叫奥尔得克的当地维吾尔族人即“罗布人”当向导。有次在沙漠中露营,他们发现他们将整个探险队携带的唯一一把铁锹,遗落在前一晚的宿营地了。斯文·赫定当即决定派奥尔得克返回去寻找那把在沙漠里作考古挖掘、随时都会用得着的宝贵铁锹。可等到奥尔得克再回到探险队时,他带来的就不止铁锹这一样东西了,他甚至带了几块有雕刻痕迹的木板回来——举世瞩目的楼兰古城遗址在无意中被发现了! 时隔34年,当讲过自己“一定还会回来”的斯文·赫定,再次来到罗布泊见到也曾许诺一定等他的奥尔得克时,两人都是古稀老人了。“他  相似文献   

18.
紅旗杂志1959年第5期發表了烏兰夫同志关于“高速度發展畜牧业”的文章,我讀了許多遍,收益很大。这里仅就“八字”增产措施来談点个人的体会和認識。 烏兰夫同志的文章中,詳細的分析了高速度發展畜牧业的有关的重要問題。文章从多方面說明了發展畜牧业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發展畜牧业与农业、輕工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的密切的关系。文章中对内蒙古發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和發展畜牧业的方針,政策、各項措施,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各項工作都作了詳細的論述,并且提出和闡述了畜牧业的“八字”增产措施。这个“八字”增产措施就是:水(水利)、草(飼草飼料)、繁(繁殖率和  相似文献   

19.
帕米尔高原的杏花村,人称“桃花源”,在海外颇有知名度。这个知名度是由许多谜构成的:英国人写的《人在高原》一书断言,人在4000米以上地区将无法生存。而杏花村人却在海拔五六千米、空气稀薄的冰雪高原上活得潇洒自如,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百岁老人。这到底为何?西部人说,这里大部分地区是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绿的“生命禁区”,偏偏杏花村是莺飞草长、风景如画的“桃花源”。这又如何解释? 前不久,我国一支探险队考察了此地,并了解到一系列鲜为人知的趣事。 杏花村地处我国古代被称为“石头城”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境内,四周全是摩天的冰川雪岭。飞机在这里只能望山兴叹,马和牦牛成了主要交通工具。 考察队在离开“石头城”的第四天,在几位塔吉克族向导的带领下,来到坎得尔达板,只见冰峰直插云端,不见峰顶,脚下是万丈深谷。坡陡路滑,马  相似文献   

20.
放木排     
放木排达斡尔族生产习俗。流行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江河边各大林场。达斡尔族伐木后,推入江河串连成木排,顺水流下,到收购木材处出卖。放排时由八九人组成象猎队似的“阿格纳”,由年长者带领。年长者一般熟悉水道,担任向导;年幼者担任伙夫。私人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