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既是四川工业化进程自身面临的机遇和要求,更是四川经济跨越发展的需要。工业跨越发展为四川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和城镇化加速进程提供条件,为“四个跨越”奠定物质基础,是四个跨越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廖果 《四川省情》2007,(7):12-13
2007年是四川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的关键一年,全面提高四川省利用外资水平,对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经过50多年的工业投资建设,形成了煤炭、电力、电子、冶金、机械、建材、化学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四川工业投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导致了工业化程度低,并已成为影响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4.
梁灏 《四川省情》2007,(7):14-15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布局是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四川省工业兴省、工业强省的重大举措,也是四川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扩大城镇就业渠道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  相似文献   

5.
6月14日,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并向社会公布。这是四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行动纲领,奏响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军号角,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四川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四川工业无论总量、效益、结构,还是工业的竞争力,都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造成四川经济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本课题就新型工业化与四川工业强省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加快四川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象征,也是国民经济质量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随着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各行各业对重大装备提出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抓住国家全力扶持重大装备制造的有利机遇,加快四川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能有力地带动四川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将对全国装备工业整体实力的增强做出重要贡献。四川装备工业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装备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整体实力较强,陆续开发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重大装备,并已形成德阳、成都、…  相似文献   

8.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从产业结构上看,四川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的差距,差就差在工业化程度太低,产业与产品竞争力太弱。  相似文献   

9.
四川工业强省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工业发展的现状“截面”分析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末,全省共有法人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分别为47033个和26.08万户,占全国的3.24%和4.9%,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吸纳就业人员306.23万和95.6万人。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13.8亿元,占GDP的31.6%。纵向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59.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512.58亿元,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十五”期间来自工业的税收累计达1317.7亿元,占四川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的44%,其中2004年工业提供的税收就达368.57…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四川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关键阶段。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把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工业强省,以工业跨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截止2004年底,四川共有181个县级行政单位,除43个市辖区外,有14个县级市、120个县和4个自治县。这138个县的幅员面积占全省94.7%、人口占全省74.2%、GDP占全省58.9%。以工业化率指标来衡量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有如下特点:四川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6876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为62815亿元(经济普查后尚未调整的统计数据),工业化率为45.9%。2004年,四川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556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165亿元(源…  相似文献   

12.
谢辉 《四川省情》2006,(5):26-27
当前,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工业化整体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内外经济竞争日趋加剧的新形势,四川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单靠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封闭起来搞工业化也是不可能的。必须将工业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搞好与国际国内的产业和市场对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特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逆转。就国际看:由于新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发达国家为了赢得新的竞…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四川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关键阶段。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把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工业强省,以工业跨越带动全省跨越发展。1月24日,巨峰省长对省统计局《工业强省显成效六大“亮点”盘全年》的统计分析报告作出批示:2007年,四川工业强省战略成效显著,速度快、效益好、亮点多、贡献大,可以说取得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车茂娟 《中国统计》2006,(11):39-41
由于丘陵地区人口占四川省人口的近60%,因而四川城市化进程的重点和难点毫无疑问都在丘陵地区,而加快丘陵地区城市化的关键在于丘区工业的大力发展。一、四川丘陵地区工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一)工业化的水平较低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可以用工业结构比重指数来衡量,丘陵地区和全省的工业结构比重指数分别为0.26和0.28,而全国的工业结构比重指数为0.34,可见四川总体的工业化水平都很低,丘陵地区比较起来显得更低。(二)2004年工业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丘陵地区工业增长发展的形势较好,比上年增长了24.3%,而全省工业的平均增长率为18.7%,丘陵地区工…  相似文献   

15.
图说四川     
《四川省情》2012,(3):6-7
1四川两园区新入选示范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四川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四川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食品(名优白酒)·四川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入选。目前四川已累计有10个园区进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图为2011年西博会上酒城泸州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16.
图说四川     
《四川统计》2012,(3):6-7
1四川两园区新入选示范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四川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四川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食品(名优白酒)·四川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入选。目前四川已累计有10个园区进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图为2011年西博会上酒城泸州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17.
产业园区在四川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2010年底。四川共有各类产业园区200个,开发面积1306.11平方公里。入住工业企业12819户,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0亿元。园区工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三分之一。园区已成为四川集聚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阵地。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以产业集群提升四川工业竞争力的主要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与我国东南沿海省市相比,经济发展的差距并不是预想的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就已经缩小,反而呈继续拉大趋势。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四川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的差距,差就差在工业化程度太低、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太小上,因此,大力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的进程,是四川缩小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力量,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们要高度重视工业工作,下大力气狠抓工业,乘势而上,知难而进,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开创我省工业发展的新局面。科学审视省情,探索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工业化奠基于改革开放之前,加速于改革开放之中,现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2003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71.4…  相似文献   

20.
四川现代工业成长和工业化进程一直与战备和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布局密不可分。国防科技工业在四川工业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讨论四川工业强省战略绝不能忽视国防科技工业的作用发挥和力量整合。我们认为,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释放国防科技工业“潜应用”效力,四川可望培育更强大的支柱产业,如航空、核电、电子、生物医药等,关键是体制创新。现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发展正在迈上一个崭新阶段:强调通过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建立军品民品生产一体化的工业基础和军民高度融合的国防工业体系,这正是四川国防科技工业融入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