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率是乡村高利借贷的核心因素,通过研究利率可以揭示高利贷的诸多相关问题.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高利贷"利率之高为全国所无";实物借贷利率高出货币借贷利率20%以上;高利贷利率在民国年间呈提高的趋势;利率高低受自然、人文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对高利贷利率的变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众多非常态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了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和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扬.因此,高利贷是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民间借贷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地主剥削农民的最重要工具,是造成农民破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性、消费性支出不断增加,各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常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农民纷纷将筹资目光投向民间借贷市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民间借贷的现状、成因如何,应怎样进行规范?带着这个课题,我们对通道侗族自治县农村民间借贷现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的主体性及民族性:利益关系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分析西部大开发的主体性入手,强调人是大开发的核心。文中探讨了西部地区的民族性、大开发过程中的主体行为和利益关系以及社会预期问题,重点分析了如何在大开发过程中保持和促进社会稳定的理论及对策。西部大开发的福利效应必然引发利益矛盾,进而引发社会冲突,为此,在协调西部大开发的利益关系的同时,要注意社会预期效应,形成适度社会预期。另外,必须健全社会冲突无害化的机制,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多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互动过程的角度 ,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及后果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原因。文章对西部民族地区在实施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农牧民应得收入漏损、收入稳定增长预期模糊等两大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 ,全面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方针 ,努力做到四个创新 :经济发展思路创新、经济社会结构创新、经济体制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持续多年,是中央政府支持下的边缘地区扶贫项目,通过一系列政策倾斜和优惠,西部地区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西部大开发并未改善西部地区在区域发展的不利地位,反而出现“东西部失衡” “西部省份内部失衡” “西部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失衡”等多元区域失衡样态.说明过度依赖外部扶贫并无法改变西部地区的经济地理空间,反而固化了西部地区在国家社会一体发展中的边缘位置.“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西部地区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有效推进了西部地区的“去边缘化”过程,使其从国家经济社会格局的“边缘位置”变成“中心枢纽”.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有可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开发政策应致力于西部自生发展,做好地方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动性、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的双重匹配,抓住西部地区发展的共性问题并兼顾地方多样性,继而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绝大动力和深厚基础.西部民族地区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创新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该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社火表演和"花儿"演唱活动是河湟地区乃至西部民间典型的民俗事象.两种习俗发生的时空及其表现形态虽然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具有显明的共性和交叉点,话语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及狂欢精神是两种习俗所共有的特性.由此不但形成了这一区域文化的地域特点,同时也实现了不同族群之间沟通和对话的族际交流功能,从而推动着民族杂居地区文化的向心整合.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加快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加之人口增长过快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凸出.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对于协调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适合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阐述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探索了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思路:通过整合西部各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将西部宗教文化旅游圈打造为带给人类心灵宁静的神秘旅游圣地.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宗教旅游文化圈的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民间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它在市场、技术、资金、特色农业产业化、行业管理、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这一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但民间经济组织存在的发展缓慢、职能单一、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因此,完善和促进民间经济组织是发展西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