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河西儒学是以河西地区为中心形成的具有承续两汉经学传统,提倡兼容并蓄、经世致用,学术与生存样态颇为灵活、功利的一种地方儒学形态.它肇始于两汉,形成于魏晋,曾对统治势力延及河西的吐蕃的政治、教育、伦理观念等产生过一定影响.河西儒学对吐蕃的影响,既是我国历史上以儒学为纽带的民族文化交流、互融的典型史实,也是儒学及其文化传统辐射和影响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2.
自秦汉以来,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就在思想文化上不同程度地受到孔孟儒学的影响,无论是契丹、女真族,还是满族等少数民族,都有选择地接受或尊崇儒学中的三纲五常、仁学、理学、心学、气学、天命观、人生哲学等思想,使其成为少数民族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儒家思想文化在东北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对提高该地区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翰卿  王曾 《民族学刊》2019,10(3):44-49, 115-116
作为壮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曾以古文经学为特色的儒家经学形式活跃兴盛于壮族先民地区,以董仲舒之学和以“统合儒释”为思想内容的汉唐儒学传播影响于壮族先民地区,以程朱陆王为主体的宋明理学浸润渗透于壮族先民地区,同时集中表现在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这是我国历史上壮族先民在精神文化上能够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可资总结弘扬的思想经验。  相似文献   

4.
周丙华 《民族学刊》2021,12(8):85-92, 129
推行儒学教育是中央王朝为加强土司地区统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土司地区的儒学教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土司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文化融合。对土司地区推行儒学教育的理性审视,就是要以学科综合视域、文化深层研究的思路研究各民族的文化。以现代学科理念,统以综合视域,对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其实就是一种民族文化间的思维、精神、艺术层面的深度沟通。如此,既能注意到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特殊性,又能跨越时、空、类的局限,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整体视域中彰显多彩,符合文化本身的特质。源远流长、植根心灵的文化阐释,更容易激发各民族的文化认同,而多学科综合视野的理性思考,是激发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有效学术途径。对土司地区推行儒学教育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的接触、交流和融合的现代学科视域下理性审视,其实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性关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14,5(2):20-27,115-116
儒学与藏传佛教曾长期在藏汉两地之间进行互动传播,彼此影响。这既有政治、经济、宗教、婚姻、交通、人口迁徙以及儒学和藏传佛教各自的特质等方面的根据,又有着多种实现方式。二者之间的互动传播与彼此影响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更体现于思想文化的内容上,且形成一种以形式为载体,以内容为核心的互动传播和影响的结构模式。其实际效用是多方面的:拓展了藏区藏民族和汉地各民族的思想文化视野,丰富发展了汉地和藏区的思想文化内涵;促进了藏区和汉地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两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青藏民俗工艺在文化上具有复功能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民艺器物本身多元复合和人们对于民艺器物在使用基础上赋予的多重意涵;受多民族文化、多元宗教文化的影响,其审美内涵被赋予了多重的文化元素.青藏民俗工艺的造物思想则表现为青藏各族民间工艺的造物思想表现为积极的实用原则,典型的原生思维方式和典型的宗教哲学思辨方式,青藏各族的工艺的本质是生活的艺术化、信仰的生活化、宗教的习俗化.  相似文献   

7.
段吉福  刘英 《民族学刊》2022,13(2):105-117, 144
彝族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其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有密切关系,更与儒学的影响、彝族对儒学的自觉选择有密切联系。儒学在彝族中的传播、影响历史久远,儒学与彝族哲学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阶段性演进的特点。彝族哲学思想一方面是彝族先民基于自身社会生产力水平、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的结晶,因而深深烙下了彝族鲜明的印记;但另一方面,在彝族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儒学与彝族哲学思想交融激荡,彝族对儒学的文化价值的认同及民族间哲学和思想文化的输入交融,提升了彝族哲学文化思想的理论水平。彝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成为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纽带。这充分体现了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大背景下,彝族先民通过吸取儒学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自我创新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8.
王岚  唐菁 《民族学刊》2022,13(2):126-132, 146
儒学自两汉始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了初步的传入影响,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渐进增强。汉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夷的开发,孕育出主动习儒传儒、开发民智的“汉三贤”。明代贵州建省,统治者大力兴教,加之贬谪贵州的儒士王阳明创办书院讲学,当地少数民族上层积极靠拢儒学,大大促进了儒学在贵州的传播。清朝雍、乾改土归流后,书院、义学的繁盛,使儒学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影响更趋广泛、深入,以伦理为本的儒学文化逐渐被少数民族普遍认同、吸收、融汇,促进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青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旅游者.在当前国内的旅游发展中,青藏地区已经成为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本着“知古鉴今”的思想,本文基于大量的史料考证,探讨民国时期青藏地区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特征,深入认知民国时期青藏地区的旅游现象,以期为当前青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研究显示,政务交流型、宗教朝拜型、科学考察型和政治探险型的旅游者行为有着较大的区别,并且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时空特征也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对于该区域的旅游产业空间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学在青海的传播大体上遵循中央政府势力在地域上以西宁为中心,渐次由东部农业区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扩开的规律。乾隆、同治、光绪年间三次大规模回族撒拉族反清事件发生之后,清王朝始在循化等地力建儒学。由于儒学教育很难让边地民众获得参与主流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儒学在以循化为代表的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展开难与内地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