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看来简单实则复杂的理论问题,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其有不同的定义。在学术界通常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详细一点再加上系统化理论化的限定,究其内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这实际上是把哲学理解为一种以世界总体为对象的实证科学,所谓世界观只不过是一种宇宙学或大科学。其实,哲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一个独到见解,哲学说到底是一种不同于实证科学的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2.
一、“哲学”是一个历史概念哲学这个概念很古老了。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就尝试着运用自己的理性去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从那时起,哲学就作为与原始幻想意识相对立的最早的理论思维,同科学一起诞生了。然而对于哲学,却又从未有过一致的看法,也不存在为大家所公认的定义。不同时代不同派別的人们,不仅哲学观点互相抵牾,对于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也是各异其是的,以致“什么是哲学”这个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对哲学家们却往往成了甚感头痛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朗西埃是法国著名的学者,既是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又算是社会学家、艺术批评家、社会活动家等等。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不断揭示掩藏在政治表象下的真正社会机体,不断重申关于政治之假的科学真理。朗西埃生命政治研究的新政治概念关注了身体化的感性微观控制层面,他认为政治哲学在哲学系中应该是一种哲学或政治行动,而不是一种清理、整顿政治理性的学问。为此,文章对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并对其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康德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他的科学思想中充满了哲学的意蕴,这突出表现在他对科学起源问题的研究中试图将唯理论与经验论统一起来。而康德对哲学的问题又尽可能地从科学意义上去理解,他通过对知性与理性的研究,试图把哲学建立为纯粹理性的思维科学。总之,康德不仅研究了经验自然科学与形而上学(哲学)的分界问题,而且研究了二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江怡 《文史哲》2004,2(3):125-133
实在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更是当代英美哲学家讨论的一个核心内容。20世纪英美实在论哲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强调实在是不依赖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客观对象,无论是物理的对象还是概念的对象,无论是科学的对象还是常识的对象;对"实在"概念的理解更为宽泛,更看重把实在论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哲学立场或思想背景,而不是一种统一的哲学主张或理论观点;涉及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问题;带有明显的语言分析哲学特征。实在论不是一个简单的哲学立场的标签,它表明了一种对待认识对象和外在世界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实在论具有了贯穿整个当代西方哲学的作用:科学的、理性的精神是整个西方哲学的主线,而科学和理性本身就是对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在重新认识哲学知识的特点。人们讨论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认为哲学是一门科学甚至是一门享有特权的科学对吗? 哲学知识无疑与科学知识有相似的特点。从逻辑学意义上说,人们认为一般知识概念具有的特性,哲学知识都有。哲学知识也像科学知识一样,以某种方式反映现实。它为那些受过相当的教育,具有理论思维能力,精通逻辑学、智力劳动方法和“技巧”的学者所发展。哲学像科学一样,应用从抽象到具体思维的方法、公理性的和其他的认识方法。尽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的,但是在基本原理范围内,哲学家必须像科学家那样行事;不允许产生逻辑矛盾,努力获得证据、说服力和真理。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语言学家马佐尼(G iagomo Mazzoni,1548—1598)认为诗的定义因人们观点的不同可以有四种,其中第四种定义是,诗评为一种理性的功能,其目的是产生惊奇感,即诗有认识和美感等社会效用。如此看来,诗与哲学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它的理性功能就在某种程度上宗师于哲学,它的美感效用亦部分从宗教汲取营养,难怪乎哲学家,宗教家和诗人时而共桌进餐,和睦如一家,时而又分庭抗礼,争论不休。 一、“真’是沟通三者“心灵”的弦。 哲学、宗教和诗歌的共同任务是悉心  相似文献   

8.
首次对休谟哲学进行科学哲学解读的是分析哲学家,但这解读由于对因果关系、心与外物解释的无视而沦为一种流于肤浅的一厢情愿,沿着与分析哲学相反的进路,休谟的科学哲学家身份在别一种维度被揭秘:与现象学科学哲学传统相似,休谟旨在重构科学合理性。这一重构因为休谟独特的观念理论而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场情感和本能取代理性的革命,更是一场由客观转向主观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9.
王文臣 《理论界》2007,20(12):120-121
哲学从米利都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理性主义的。理性便被历代哲学家所关注、探索,成为西方哲学发展的奠基石。而不同时代的不同哲学家对理性主义的理解和阐释又各有差异、形成了各种流派和观点。今天,我们从源头上再一次弄清楚理性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我们以理性的哲学方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古今西方哲学家对于“存在”范畴的不同表述 ,揭示了“存在”这个西方哲学核心范畴的演变过程 ;恩格斯关于“存在”的科学定义对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 ;“存在”的内涵仍将会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国当代重要哲学家阿兰·巴丢对当代三大主流哲学(分析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持质疑、批判的态度,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关于单一性的哲学、事件哲学和现代新理性哲学".关于艺术与哲学关系的问题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他的专著<非美学手册>就是试图寻找艺术与哲学关系的"第四种"方式--一种"非美学"的新构想,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新的艺术真理观和艺术主体观.  相似文献   

12.
何谓哲学既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元哲学问题,又是一个哲学研究者不得不回答的问题.许多哲学家和学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哲学定义,但大部分定义并没有准确刻画出哲学的本质特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研究的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研究方法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推理过程更加复杂,论证结构更加细腻.随着学科门类的日益细化和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哲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性和特殊性的学科.哲学学科的科学性表现为它的研究对象可以千差万别,但研究方法必须科学规范,语言表达必须清楚明晰.哲学学科的特殊性表现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开放性的,一切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哲学作为一门科学,虽然不同于自然科学,但将与自然科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不可替代的主流西方现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自然科学家的唯物主义;第二,科学哲学家的唯物主义;第三,其他各种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因素。现代西方科学家的唯物主义,即现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在现代西方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突出位置。这是由哲学和科学发展的一般关系决定的,也是由西方现代社会哲学家的唯物主义、科学主义思潮与科学家唯物主义的特殊关系决定的。第一,从哲学和科学的一般关系看,自然科学家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础。它所提供的丰富哲学素材,对其他哲学唯物主义来说是第一性的。科学家对科学  相似文献   

14.
哲学思考重心的演变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哲学思考重心的演变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体现,两千年来它总是遇到两个二而一的对象:一方面是在人面前的世界,另方面是处在世界中的人。不论哲学家们如何分歧,不论哲学史如何纷繁,人和世界总是哲学思考的两个方面。在古希腊哲学中,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所思考的主要是人所面对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怎样组成?它受什幺法则支配等等。尽管哲学家们力图给出一个合理而完善的答案,但是他们各自抓住的东西却很不相同,意见则更加分歧。苏格拉底的功绩就在于:他促使哲学在思考对象世界时也注意到人本身。“认识你自己”成了认识人的代名词。哲学一旦把理性的目光转向人,内容就大大丰富起来。人的本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哲学界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没有一致的意见,更不用说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实际上哲学处于一种自由辩论的状态。大致说来,美国的哲学家对哲学有五种态度。第一,某些哲学家把哲学看作是科学的最高级、最概括的一个分支。他们不仅认为哲学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认为哲学就是科学的一部分。他们确认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真理。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无疑是陷入了某种困境。一方面,科学实在论者与反实在论者都相互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猛烈的抨击,却又无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证和辩护;另一方面,以范恩和罗蒂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家在80年代对科学哲学的研究价值提出了怀疑和否定,从而引发了科学哲学的价值危机。鉴于这种困境,许多科学哲学家走上了重构科学实在论的道路,其中以澳大利亚哲学家D·M·阿姆斯特朗的“自然主义实在论”最有新意,在国际哲学界也颇有影响,由于国内哲学界对阿姆斯特朗的理论比较陌生,本文结合当代科学哲学的困境对他的自然主义实在论作一简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多元化文化精神的后现代主义 ,从总体而言 ,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消解和批判意识 ,是对现代主义启蒙理性的解构试验。这一特征同样鲜明地贯穿于后现代政治哲学中 ,“后理性政治”首先是一种对理性主义的政治哲学态度 ,它既对以往启蒙理性政治学持激烈的批判态度 ,但又绝不苟同于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 ,而是通过对政治理性的后现代主义界定来重建新理性主义政治学的某种“努力”和“企图”。对启蒙理性主义的批判 ,肇始于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 19世纪初 ,当德国的文化及其各分支如哲学、文学 (诗歌、散文、小说 )、艺术(如音乐、戏剧…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的写作中,“图形”(figural)一词是其文化哲学、政治哲学和崇高美学的核心概念。“图形”是其后现代哲学的起点之一,是撬动西方传统理性哲学、解构绝对同一性逻辑的支点,更是其以“事件”“时间”“差异”“异识”等概念构建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矩阵的结点。利奥塔的“图形”理论还拥有一种能够在当代艺术的创作、策展、评论与历史书写中屡被激发的潜能,是其艺术批评写作的支撑,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语境下接合(articulate)哲学与艺术的代表性概念,对这个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将会释放艺术批评的潜藏潜能,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哲学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前提的,是以信仰寻求理解为基础展开的。如何处理好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神圣生活与世俗事务的关系构成了这一时期神哲学的基本问题。托马斯·阿奎那和波那文图拉作为中世纪两位最伟大的神学家、哲学家,对此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前者给予理性以自主性,后者则坚持信仰优先而强调知识的统一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20.
江宏春 《阴山学刊》2012,(3):112-117
归纳法是科学哲学探讨的重要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争议至今未休,惠威尔和密尔这两位著名科学哲学家的争论是其中的重要一页。他们对归纳的定义、归纳的功能、归纳的机制、假说与归纳关系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影响着后来归纳法的发展。了解二人的争论,有助于加深对归纳法及其发展路径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