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编辑部诸同志: 谢谢您们常年惠赠贵刊,从中我学到不少东西。但真要谈点意见,却又说不出什么中肯的意见来。第一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很狭,除了哲学以外其他东西我很少看。第二是因为忙于系里的杂务,即使哲学文章也看得不细。  相似文献   

2.
芷老社长先生道鉴斗山在望企仰为劳遥想杖履优游林泉颐养颂祝奚如本社自前岁改组於今两年讲演则每周举行一次学报则按季出刊一册今夏又增设季课多士沨沨有兴志在世道人心未敢稍有背越只以经费有限骤难美满进行然黽勉同心幸获多助则皆仰凭声望有以致之也前岁修函速驾莅  相似文献   

3.
学社诸先生公鉴牋问阔疏忽忽两年诸君子圭槷 先儒阐扬绝学前岁谬承以社长见属启霖因精神衰惫不获以时赞襄其间方深疚怍迭荷赐寄学报披诵之馀具见苦心(扌叜)辑条理秩如佩仰无似近更增设季课因文见道益足以弥纶国粹提振宗风其关系实非浅鲜也诞祭极愿恭襄钜典缘尊函于先一日傍  相似文献   

4.
嗟若先生命世英杰拄腹甲兵藏胸冰雪剑敌万人笔泻千言六经章句背诵澜翻文可经邦。武能戡乱。肝膽照人不立崖岸名满天下道肩一身铜筋铁骨杭爽轮囷群公争罗东西南北历艰遗钜暖不及席利居众后责惟己私爱民如子所去见思游宦半生囊无一钱赢得浮名无补空传嗟若先生匪无知人人皆豪侈己独居贫儿孙满前食不宿饱自甘顑宁能佻巧道在日损德必有邻千仞倦翔返我天民  相似文献   

5.
踠地含烟复袅晴。长亭。七二费逢迎。乱鸦古树争寒色。班马秋风带别声。万古兴亡悲汉苑。几人征战老台城。剧憐攀折年来苦。依旧青青绕塞莹。万里萧关欲寄衣。闺中又见翠成围。楼头砧杵随风远月里关山有梦归。南内草荒春燕云。白门烟冷夜鸟飞。(?)桥历尽伤心地。渺渺离魂何处依。古驿萧萧黯夕阳。那堪送客更他乡。笛中春尽天山雪。浦口秋生灞岸霜。公子章台调马路。少年寒食(?)鸡场。天涯日暮征人远极目长空有雁行。阅人青眼古边州。十里长堤易惹愁。到处旗亭留客子。旧时第宅忆王侯。江潭摇落  相似文献   

6.
<正> 黄楠森先生《当前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载《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对当前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总结,读后给人以启发。朱德生先生《谈谈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一文(载《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为我关系”的理解,很有独到之处。然而,这两篇文章在理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段话时出现了意见分歧。这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一再指出:“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出版于1859年,这两部名著又都是以“前编”或“摘要”的形式出版的,其后,都还  相似文献   

8.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同志在旅居日本期间,为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着手进行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他曾与当时在燕京大学工作的我国著名金文学家容庚同志作了多次通信,探讨有关学术问题。现由容庚同志保存的郭沫若同志从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问所写的信件共有五十余件。承容庚同志同意,我们选了其中的十二封在本刊发表。这些信件,为我们了解郭沫若同志在日本期间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郭沫若同志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而得到启示和教益。——编者  相似文献   

9.
<正> 《青海社会科学》编辑部的同志们: 十月十七日来信告诉我,你们的刊物从明年起就要改为双月刊公开发行了。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青海在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过专门的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在十一后三中全会后,你们办起了这样的刊物。由于你们的谦虚和谨慎,它没有在青海省外发行,我也一直没有看到。现在改为全国发行,这就可以使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同志,可以从你们的刊物上看到在青海省工作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各个  相似文献   

10.
本刊第六期和第九期先后发表了平心先生论生产力性质问题的文章后,引起读者的注意。《光明日报》10月12日和11月9日经济学版亦先后发表了与平心先生商榷的文章。在这期间,本刊陆续收到好几篇来稿,就生产力性质问题,政治经济学的对象等问题与平心先生进行讨论。现在,先发表杨宇先生致平心先生的信和平心先生的答辩文章。我们欢迎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作者参加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应当成为现代文化的构成因素 ,这是学界一致同意的。但是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 ,这一目的却导致了两种结果 ,即朱德生、李登贵先生在《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哲学研究》19 95年第 11期 )所说的 ,或者是“对古代典籍特别是儒学搞教条主义”,或者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这两种结果在现实中的情况是 ,要么对传统文化基本肯定并推崇备至 ,要么对传统文化基本否定而偶有赞扬。这是因为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评价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度 ,即二位先生所说的“非历史地解读先贤的典籍…  相似文献   

12.
国柱同志: 接读来信和论文《论王安石》,得悉努力学习,读书写作,至慰远怀。你阅读《王文公文集》后,即写出论文,甚好。前两章关于哲学和政治方面,大致尚佳。关于王安石的思想来源,属于儒家,不是法家,本文已能自圆其说。为了深入一步,王安石《答曾子固书》,可以深深见到王安石的思想的治学精神与得力地方。治经  相似文献   

13.
关于黄遵宪晚年的思想,目前尚未理出一个明晰的轮廓,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也还存在着一些歧见。有的同志认为黄遵宪晚年的诗歌作品,“明显地否定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有的同志则又认为黄遵宪始终不改“鄙视人民,害怕革命的反动立场”。如何实事求是地、较客观地评价黄遵宪晚年的思想,仍然是黄遵宪研究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九○二年起至一九○五年黄遵宪去世前数日止,黄遵宪大约一共写给梁启超十来封书信,这些书信是目前我们研究黄遵宪晚年思想情况的主要依据。书信现尚未正式刊布,只是在一  相似文献   

14.
一封新发现的茅盾给李劼人的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编辑《李劼人选集》的过程中,1979年初夏,我因组稿出差北京,到了李劼老的女儿李眉家里,查找长篇小说《天魔舞》遗稿和搜集出书的有关资料。在翻检老作家遗稿时,我们欣喜地发现了茅盾给李劼人的一封信夥饩谋4媪思甘甑氖樾?是用当年的一张条幅浅黄色草纸信笺写的,信纸左下角印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的红色字样。信的内文是用毛笔写的行书字,字迹清秀,遒劲有力;墨色浓黑,保存完  相似文献   

15.
清末裁驿问题是我国交通事业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此,当时舆论争论纷纭,而直接关涉此中的主要是邮传部和陆军部,两大职能部门表面上的裁、存之争的背后,掩藏着的是利益驱动。在今天看来,清末裁驿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于交通自身的发展需要,而相关部门的利益平衡则是制约裁驿进程的关键因素,我们从邮传部与陆军部的折冲中即可洞悉端倪。  相似文献   

16.
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为其翻译找根据 ,寻基础 ,是为了让国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译文。鲁迅坚持“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大呼“拿来主义” ,其目的在于把外来思想和表达方式“据为己有” ,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实质上 ,鲁迅的翻译理论承接了严复的翻译思想 ,他们二人的翻译观点始终由“和”这个中庸思想牵引着  相似文献   

17.
(朱德生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现年58岁。主要著述有:《简明欧洲哲学史》、《西方认识论史》、《认识论史话》、《一个哲学家的旁白》等。朱德生教授长期担任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工作,但他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特点与功能等问题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以史带论,在最近几年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形成了对哲学原理的系统看法。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许多传统观念需要突破,而在哲学领域内首先要破除的观念就是经验论的影响。目前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经验论的色彩太浓,没有充分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只要克服不了经验论,便难免要表现为独断论和教条主义。“几十年来,确切点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却又一再重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是为什么呢?有些病根可能我们不没有意识到,否则历史是不会嘲弄我们的。在这些没有被意识到的病因中,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简论近代甘肃的驿运业李建国甘肃古代曾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横贯全省,后随着海上商道的开辟,丝绸之路逐步衰落,甘肃在国际商业贸易中的地位下降,但仍不失为勾通内地与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西北地区所需的棉布、茶叶、百货等大都经甘运销,而甘、宁、青...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与人类生存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要满足人体的需要营养,另一方面要保证它的卫生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状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食品的营养与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我国政府已将它列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严复,字几道,又字又陵,生于咸丰三年(1853),卒于民国十年(1921),享年六十八岁。他幼时无资聪慧,文章诗词出类拔草。十三岁时考上沈文肃、葆帧所创设的船政学校,二十三岁被派往英国海军学校,主修战术及炮台等专业课程。每次考试他都名列前茅。他最擅长数学,其它学科如伦理学、进化论、社会学、法律学、经济学等他都潜心钻研。这段时间的学习为他后来在中国学术界和翻译界成就一番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归国后,在北洋海军学堂当教授。因义和团运动,移居上海匕年,他的重要译著大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后来曾任京师大学堂(即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