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结构变迁与人格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青兰 《人文杂志》2004,(2):171-176
市场经济在中国大地上的兴起,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宏观上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微观上使人格结构发生了现代性的转型.社会结构是人格结构在社会活动中的投射,人格结构受社会结构的规约并随之转型而分化.在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从领域合一到相对分离,人格结构则实现从依附性向独立性、从单一性到多重化、从伦理型向法制型的转变.人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常国利 《理论界》2002,(4):24-25
一、制度变迁的多维视角研究所谓制度变迁,可以从多维角度来理解,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变迁,是指用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替代一种效率较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制度变迁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的构建,产权制度安排的实质是构建一套具有“排他性”意义的操作系统,从而避免在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提高经济实体的投入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与制度变迁的进程大致相同,长期以来,制度变迁对二元经济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也表明:制度变迁与二元经济转型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着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进程也影响着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中国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因此,在二元经济转折区间内要注重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农村科技体制的创新和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失范与社会冲突衍生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社会科学》2012,(8):24-29
转型时期,某些地方政府的行为动机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行为失范的现象。这些失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冲突的"诱发剂"。冲突发生后,地方政府行为再次失范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化解社会冲突,不仅要周密地设计转型和发展的路径,进行必要的政策解说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矫正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将其建设成为贴近民众的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包双叶 《齐鲁学刊》2012,(2):102-105
经济结构的转型与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嬗变必然是一个相伴相生的历史进程,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嬗变必然会通过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变迁来具体实现和体现。因此,只有继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才能真正完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而真正要完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就必须继续推动以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为基本特征的统一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体制转型时期,我国的收入分配变迁呈现出突出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在传统的、一般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且有特色的分析。为处理好现阶段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在解决好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地处理好自身的退位与归位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抽象的社会基本矛盾并不能引导发展具体问题的解决,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存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结构转型与制度变迁 ,在经济上表现为由传统自然经济 (包括它的变形———计划经济 )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社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由传统共同体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的转型 ;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由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 ;在文化观念上表现为由传统的专制———奴性文化向现代的民主———自主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总体上看 ,现代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同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共同体社会相比给个人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空间、机会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陈泽环 《河北学刊》2002,22(5):43-44
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论断以来,我国理论界原先对阶级、阶层问题的研究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论著。例如,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明确提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由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信息化与社会结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将引起社会结构的转型。生态结构、自然结构、组织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等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更和变迁,它所唤发出巨大的社会变革力量,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一 《学术界》2001,(1):46-5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人们对这一重大历史“转折”所进行的反思 ,形成了一个研究理念上的“范式”———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范式”的制导下 ,理论界关于“社会转型期与———思考”的文章日见增多 ,但对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成因 ,进行微观机制的探讨较为鲜见。因此 ,笔者拟从在中国具有特殊地位的组织形态———企业入手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企业制度变迁对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要素变迁的影响 ,讨论中国式的社会结构转型的基本特点 ,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2.
新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新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往往要通过政府采购的渠道来实现其价值,因此,政府采购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新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只有实现了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成功转型,政府采购的重点才会实现由采购有形产品为主向采购无形的服...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与分权化浪潮的共同影响下,城市营销表现出强烈的增长倾向,驱使城市之间展开以追逐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竞争博弈.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替代市场的行为助长了城市营销利益短视的经营动机.致使城市发展受到恶性竞争的困扰,并冲击着由行政区划制度建构的城市管理体系,制约了以城市区域为依托的功能型空间组织的一体化发展诉求.鉴于此,我们要密切关注由市场主导的和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城市行为空间变化,认清城市营销战略转型的价值基础,积极探索其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结构:机制变革与阶层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讨论了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的变革。以韦伯关于“依仗命令”和“依仗利益”的两种统治权力的理想类型为概念工具,本文区分了强制性命令权力和交易性权力两种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并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转型为基础,分析了上述转变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与政府行政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型之中。社会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行政环境的变化 ,对政府行为提出了适度、规范、公开、高效、廉价等方面的新要求。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政府 ,要以先进的行政理念重塑政府行政 ,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政府行政范式 ,就必须在改革中实现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从依政策行政向依法行政、从免责行政向责任行政以及从政府自我评估机制向社会公众评估机制的历史性转换  相似文献   

16.
职业健康服务管理是一种基础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同时又具有公共性特性,将其置于组织场域理解能更好地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在职业健康服务管理组织场域中,各主体能围绕职业健康服务管理发挥各自的功能,在相互依存和支持中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促进职业健康服务管理社会责任目标的良好实现;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一种职业健康服务系统各主体间相互依存、发挥各自功能并协调合作的关系模式。在用人组织承担相应责任的基础上,政府应担负起公共性部分的责任,同时注意通过政策、资金等多种方式广泛促进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的社会结构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文明体系中社会要素的生长积累具有同步性,但社会要素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联系社会要素和社会形态的中介环节,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各种社会要素才能被汇集为一种"力",从而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中国明代在社会要素的积累方面与西方相近,却没有像西方那样转入近现代社会,这一现象只能从社会形式即关系结构中得到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而真正迈入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忠武 《文史哲》2002,1(5):106-112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但在目前低能人格、双重人格、依附人格、片面人格、病态人格、从众人格、拜权人格现象仍大量存在 ,因而必须加以改造以促使其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型。国民人格转型的目标模式是塑造国民理想人格 ,为此必须认清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与设计原则、建立理想人格的塑造体制与塑造机制以及改造现有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社会结构变迁是转型社会的核心特征.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转型的后果主要体现为社会结构的多方位、多层次、多向度的变迁.其中结构的分化向结构的定型化过渡,从而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逐步朝着阶级化型塑.这些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断裂与失衡,逐渐成为了当今较为显见的碎片化的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政府与企业有着不同的行为边界和利益目标 ,各自追求的往往不是最优的福利和效率 ,而仅仅是其满意水平的福利。所以 ,要提高社会效率 ,就必须从市场化入手 ,加强政府与企业的相互沟通 ,着重明晰政府行为的利益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