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认知语境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意义研究从静态转向动态,话语理解不再被看作是人的世界知识因素和具体语境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本文试以认知语境的两个基本操作单位即知识草案与心理图式为基点,探讨翻译中认知语境在翻译实践中通过认知推理建构出目标文本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从交际话语的整体性,即“统一体”上阐释话语、语境、交谈者认知与推导这三大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使话语得以展开和得到解释的语境状态,试图以动态语境观来构建交际话语的“统一体”。而以往的静态语境观难以解释话语与语境的相互关系,“统一体”原理的研究可以为交际话语的传达与理解提供整体性把握依据。  相似文献   

3.
语境与话语分析的研究从传统单一的语境特征描述开始,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但都没有突破静态的研究,即只强调话语的情景场所,而忽视了话语参与者在每个话轮情景中的改变。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理据上阐明了动态语境研究的合理性,注重话语理解过程的语境变化。本文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研究动态的语境观察对话语选择的影响,从实践上证明话语的选择取决于不断变化着的语境,这也为话语人际意义的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组静止不变的、用以制约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共有知识的集合;认知语境规则从认知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将交际主体的能动性纳入话语分析中,说明意义推理的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和传统语境在对语境因素构成的描述上相似,但对语境运作方式的解释大相径庭。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是进步,但对认知语境运作方式的探索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语境理论在语言学中分为三种研究模式:一是客观先在语境研究模式;二是作为心理建构和心理产物的语境研究模式;三是交际主体动态建构的语境研究模式。从三种模式的发展中可以看出:语言学中语境研究已经从一种静态的、客观的、被动的客观现在语境转向了一种主体心理的、认知的和主体间的动态的语境研究。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对主体性和动态性的过分强调,会导致对语境的经验性基础和相对确定性的忽视,这又为语境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境在话语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话语理解与人的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认知角度探讨人类思维与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语言与认知模式、知识结构生理基础等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地理解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间接言语行为与认知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大类。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传统语境概念把理解话语的语境看成是事前设定的,传统语用学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人的知识因素与具体语境因素相结合进行推导的结果。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传统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不足,以及认知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作用,从而提出动态语境观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境在话语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话语理解与人的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认知角度探讨人类思维与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语言与认知模式、知识结构生理基础等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地理解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强势媒体——电视的崛起,电视受众变得越来越广泛,收看电视的随意性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受众之间语境的差异性。语境有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之分。静态语境因素是认知语用推理发生的条件,是认知语境的来源,是认知语境的补充。对话语的理解不仅要依赖静态语境,也要依赖人的认知语境。正因为如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做节目时,就不得不根据受众的认知语境情况对自己的语言做必要的转换和补偿。  相似文献   

10.
形式语义学把语言处理为一种静态系统,而动态语义学则认为语言理解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更加注重对话语意义的研究.而对动态语义学的基础概念"信息状态"有"个体的理解"和"社会的理解"两种,应正确对待意义研究动态转向给意义的理解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语用学范畴 ,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语境对意义的影响。指出语境分为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 ,所述的意义不是静止的、文字本身固有的意义 ,而是在某特定语境中实现了交际功能的动态的意义。意义依赖语境而存在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从认识论到方法论重新定义了语境。关联理论对语境研究的贡献在于它把语境研究从静态引向动态,从客观分析层面延伸至心理综合层面,从描写性研究扩展到解释性研究,从而推动了语境研究范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动态语境既可理解为一种语境观,也可指一种语境类别,而后者却是语用学研究迄今所忽视的。本文即从歧义的“动态语境”概念里,分离出这种视听意义上的动态语境,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语境两分法的主张,并详细探讨了这种动态语境的特点、语用功能、符号载体、静态语境与它的转换等。对动态语境的研究有很好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语境观是对语境的静态研究,文章试从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探讨语境的基本特征,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境是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形成的,语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可显映性和可建构性。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认识语境的基本特征为语境学和言语交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共时层面上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语义、语法、语用相结合的多维视角,分析了动态词义与静态词义的关系,动态词义形成的语言条件(语音、语法和语义条件)和交际条件(语境要素和交际过程),以及根据科学交际和日常交际两种不同的语境形成的动态词义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进入交际语境具有的语义可分为两个层面 :基本语义层和转变语义层 ,言语交际的复杂多变多表现在转变语义层。传统语境要素的归纳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在具体交际活动中抽象出来的 ,其实一旦进入具体的交际活动 ,语境的建立就呈动态发展的趋势 ,只有那些与当前言语交际密切相关的语境要素才有资格构成语境。本文从语义的规约性超常实现和语义的非规约性超常实现这两种情况讨论语境要素是如何介入语言交际构成语境影响转变语义层语义实现的效果的  相似文献   

17.
从形式和语义角度对语篇连贯的静态进行研究,以及对其语用推理因素的研究未充分揭示语篇连贯的认知性进行阐述。人类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关联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置语篇连贯于动态交际过程之中的。交际双方相互合作通过认知语境建构语篇连贯,所以连贯又是动态的交际双方运用认知语境共同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的。  相似文献   

18.
对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并做简要的评述,认为对竞争优势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体现了从"内外静态匹配"到"静态外生"到"静态内生","内外动态匹配"的趋势,每种流派都是在不同情境下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基本正确的认识.在当今动荡环境下,传统的资源和能力由于其惯性制约着企业的选择,使企业难以保持动态战略适应,竞争优势来自于动态能力,即企业不断改进、更新、重构资源,形成新的功能能力,使之与外部环境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