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阆中古城有关张飞的传说流传甚多,皆源于张飞镇守阆中的历史。这些传说将张飞神话为阆中古城的保护神,千年传诵,影响深远,成为阆中古城重要的文化资源,时下理应成为阆中古城旅游开发的"主牌"。  相似文献   

2.
鲁渝京 《社区》2005,(14):48-51
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它风格独秀,是中国古代依据“天人合一”建城选址的典型范例。阆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它风格独秀,是中国古代依据“天人合一”建城选址的典型范例。中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它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在此孕育了伏羲;阆中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雄浑、神秘的巴渝舞是中国舞蹈研究的活化石;阆中是三国寻踪游的主要目的地,吸引着大量海外游客;阆中是中国汉唐天文研究…  相似文献   

3.
报载简阳发现神秘石像的消息,网友就石像是不是张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馆业务人员经过实地勘察和研究,认为石像无论从外形还是气质都不符合张飞造型特征,反而具有明显的唐代佛像雕刻特征。史实记载的张飞行踪及民国文献上才出现的龙泉山脉上有张飞营的记载,否认了三国时期,张飞曾在龙泉山脉驻兵保卫成都的传说。  相似文献   

4.
三国文化遗存既包括三国时期的历史遗存,也包括带有浓厚三国文化因素的其他历史时期遗存。川西南—滇北地区的三国文化遗存以对应三国故事和传说的附会类遗存为主,其中"营盘文化"类和"打箭岩"类为最主要形式。结合川滇两地三国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本区三国文化遗存正体现出文化过渡地带的类型和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5.
阆中历史上曾出现过两对兄弟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佳话。伴随着四大状元的出现,自放状头、陈母教子等众多关于状元的传说也随之产生并广为流传。这些传说是古城科举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国文化是三国历史、三国历史文本、历代三国传说演义文本相结合的产物,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三国文化大致可分为英雄、智慧、伦理三种类型,相辅相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显著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文化在现代的转换则主要表现在伦理文化式微淡化、英雄文化嬗变成审美娱乐文化,智慧文化转变成商战企业文化.这些转换的根本原因与现代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与整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张飞是三国时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经过历代作家、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的加工、创造,他成了群众喜爱的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本文试就张飞的艺术形象的发展形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将重点刊发地方历史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章 ,近期收到海内外专家学者“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文章十余篇 ,将于 2 0 0 5年第 2期刊出 ,其中有 :沈伯俊《张飞形象 :用市民意识改造的英雄》、〔美〕黄保中《“天意悲剧”与“命运悲剧” :《三国演义》悲剧特质》、〔日〕伊藤晋太郎《关羽与貂蝉》、李祥林《三国戏中的貂蝉故事及其性别文化透视》……本刊欢迎作者、记者围绕成都地区历史文化与经济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并积极向本刊投稿 (投稿方式及要求参见本期第 89页 )。《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三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阆中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优势突出。阆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应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修旧如旧"和"产业化经营"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飞原本是蜀汉集团中一位睿智神勇的大将,唐宋以来逐渐被神化成赐福免灾的一方神灵.被儒化成允文允武的一代儒将,这一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民问传说、民间祭祀、民间信仰、民间崇尚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张鲁汉中政权辖地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张鲁汉中政权的辖地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陕西汉中和安康两地市,以及四川东北部边缘地带、湖北西北部的部分地方,其中陕西汉中、安康两地区乃其统治的核心地域。陈寿《三国志》所说张鲁"雄据巴、汉",太过简略,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且有夸大其辞的嫌疑。  相似文献   

12.
张飞祠庙在历史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明清更是遍及全国各地。考察巴蜀幸存的张飞祠庙,其起源、演变各有特点。"蜀所在有侯庙"是历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的结果,而民间对张飞的崇拜是加速其祠庙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初浙江人张斐,交结遗民志士,图谋反清复明,康熙年间两次潜渡日本长崎,效仿乡贤朱舜水,乞师德川幕府。德川氏遣儒臣大串元善与之数度晤谈,留有《张斐笔语》。张斐旅日期间,还与大串元善、今井弘济、安东守约、安东守直、武冈素轩诸人有书信往还、诗文唱和,安东守约集有《霞池省庵手简》。两书内容丰富,涉及制度、学问、史事、风土物产,可见中日间文化之关切与认知程度。本文即将两书置诸清初渡海遗民的历史背景下加以释读,并结合其他文献,发掘此间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凝聚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种智慧和斗争经验,因而具有惊人的谋略和绝世的才能,几乎成为智谋的化身和代名词。诸葛亮形象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是“智谋”,其悲剧在本质上也应该是谋略的悲剧,它主要源于三个层次的矛盾:最外层是出处选择时人谋和“天时”的矛盾;中间一层是进入刘备集团后人谋与刘关张“义气”的矛盾;而最内层也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其自身性格中智谋和忠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的作者由于亲身经历了元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因而对历史、对理想有着深深的失望。这一切 ,构成了该书浓烈的历史悲剧感与理想悲剧感。  相似文献   

16.
张飞形象“原型”,代表封建时代草根平民渴慕英雄“仁、义、勇、智”的依赖心态。历史上的张飞,兼有善战、韬略、儒雅、明礼等性格特质,但不达权变,使其成为诸葛亮《隆中对》谋划的破坏。后人对其形象的解读,添加了侠义的戏剧化理解,其形象对当代阳刚审美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