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既包括过往,也指向未来。通过学者们“述往思来”的理性探索及其以文字为载体的文本呈现,不仅记录、传承着历史,同时也创造着新的世界文明。那么,学者们在关注过往历史存在的过程中能给当下活着的人以及人类未来历史的建构提供怎样的启示?他/她们应该循着怎样的路径治学与为文?在对历史的认识与反思中究竟应坚守怎样的学术立场和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2.
张蒙 《中华魂》2012,(4):42-43
近日,有幸拜读了李频先生主编的《共和国期刊60年》,不禁被深深吸引。该书以图文并茂的编年体形式描述了1949-2009年中国期刊的历史发展,以直观生动的期刊封面表现期刊史上的共和国,折射共和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既还原了共和国期刊的历史语境,又在这一语境下客观地呈现了期刊推动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3.
鸿篇巨作《世界妇女史》从史前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到21世纪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结束,纵贯古今,横跨全球。作为“教科书”,其所具有的知识普及性特点,为“一般读者”、“历史系的学生”、“妇女史研究的学生”系统了解世界历史中的妇女提供了丰厚的事实材料;作为“学术专著”,它所展现的理论建构性特征,为世界各国的妇女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作者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妇女研究的跨学科成果和历史研究的优良传统有机融合,系统描绘了影响妇女生活的各种力量,全面探讨了妇女以哪些方式参与影响或塑造了周围的世界,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统观全书,四根主线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国内犹太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是对于犹太妇女史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可以说,犹太妇女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张淑清教授的《中世纪西欧的犹太妇女》(人民出版社,2009年)可谓国内首部犹太妇女研究专著,它资料翔实,颇具功力,对于妇女史研究及犹太史研究的推进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祝平燕、周天枢和宋岩的《女性学导论》是目前国内女性学界最新出版的一部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女性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最为基本的知识系统与理论体系的著作。该书从学科的逻辑结构和研究体系出发,厘清了女性学的学科要素、研究方法、理论架构和各个具体的研究领域,对促进我国女性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治学,先贤已有很多精辟论述。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曾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相勉。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也提出过治学要有“二冷”精神:一是坐得冷板凳,二是吃得冷猪肉。话虽不同,但都道出了治学之路充满艰辛的实质。近日偶得章宏伟先生所著的《故宫问学》(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一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问学”之不易。严格地说,这是作者的一部个人论文集。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杨丽 《东方论坛》2011,(5):18-21,30
历史民族志既是历史人类学的表述形式也是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皇帝与祖宗》一书是历史人类学在华南研究的整体性实践,研究方法上体现了结构与过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不仅呈现了华南宗族的历史主体性,同时具有区域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光茫 《社区》2010,(11):58-58
翻开《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2月),里面的历史“谎言”看得人心惊肉跳.不过它却纠正了人们从课堂上获得的错误知识。对我们中国读者而言,可以从这本书中.去认识美国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追溯《都柏林人》的出版经历,探寻这部现代主义著作问世的艰辛历程,从而考证乔伊斯执著的艺术追求和一位伟大艺术家在苦难和挫折面前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0.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上、下),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英杰博士著,线装书局2009年1月版,385元.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英杰博士后著,线装书局2008年版.该书是一部关于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历史写轻写巧的办法,让我们知道,历史研究并不意味着强迫性的连篇累牍,用简劲的语言和明晰的结构,反而能帮助读者夯实历史逻辑的构架。  相似文献   

12.
在虎牛交替、迎新辞旧的门槛边上,笔者有缘读到了凤凰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领导马汉坤的新著《百姓缘》一书。捧着这本散发着墨香的、厚重的、精美的新书,心里十分高兴。我真为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3.
一个真正体验的人 ,爱着自己的生命 ,爱着行动本身 ,可称为一种历史的状态 ,这样的人经常经历着一种“无历史的瞬间” ,一颗无外在目的的任性的、自由的心灵 ,往往发挥了主体最大的能量而创造出历史和个人的伟大事业。在对历史的态度中 ,“纪念”的历史忽略了历史的客观真实 ,“批判”的历史不可能摆脱历史的内在继承 ,纪念的历史、批判的历史在价值意义上都无法与体验的历史相比。人文学科是需要体验的学科 ,只有体验历史 ,才能学习历史、充实灵魂和创造历史 ,而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历史的真正接受者、继承者和创造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必须以人文学科为底蕴 ,一旦沦落为“无情”便会将人类推向毁灭 ;同理 ,教育必须培养对人类文明史有“情”的学习者和继承者 ,无历史体验的教育便是无教育 ,教育对创造历史的作用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作为女性学期刊的代表,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2000-2003年引文、作者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该刊作者在各地的分布、发展情况和作者的发展潜力,以探求女性学科的发展前景,以及女性学研究的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展现了为传统男权所压迫的中国传统女性、为美国霸权文化所压迫的二代华裔移民女性和作者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三类人物的命运,在男性话语和欧美话语双重压迫下以"错位的自我"进行妥协与让步,最终自我建构了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的女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6.
娄云驹 《中华魂》2010,(3):38-41
最近从《炎黄春秋》2009年第12期上读到一篇短文《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作者周有光),该文虽仅三千五百字,却令人疑窦丛生。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里,我谨向此文作者提出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志明 《东方论坛》2006,(3):125-125
一般来讲,能够著书而立说者都有比较自觉的方法论意识,程志华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困境与转型--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一书正表明了这一点.在此书的"绪论"部分,作者专门讨论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如何运用于黄宗羲哲学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72年,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在纽约世界出版社出版,美国女民族学家利科克为此撰写了《导引》,从9个方面展开论述,并详细地介绍了《起源》的基本思想,结合新旧材料讨论了一些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这9方面是:《起源》和《古代社会》的关系,"诸阶段"的概念,进化论的政治含义,原始共产制的性质,原始社会的亲属关系与婚姻,专偶制的产生和妇女的屈服,恩格斯对妇女屈服的论断带来的政治分歧,国家的兴起,民族学的理论方法问题。《起源》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科学价值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和中伤,通行的做法是把《起源》归为《古代社会》,把摩尔根设定为代表单线进化论的稻草人,借攻击摩尔根来影射恩格斯。作者对这种跪着造反或"扎稻草人"的态度进行了坚决的驳斥,并以新材料补充与说明两本书,对《起源》的局限作了宽容的解释,强调不能把作为民族学方法论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具体的经验材料混为一谈,为此专门分析和评判了马文·哈里斯标新立异的手法。利科克介绍了恩格斯开创的女性学,归纳了这一方法的要旨,展示了该研究领域的前景,为《导引》增添了一个闪光点。国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美国版导引》早有传闻,但至今很少人接触到原文,而国外已掀起几番讨论的热潮,尤其引起从事民族史、人类学和田野考古的女学者的热议,最近10年仍未平息,许多著述加以引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融入人类学,涌现出一批关注国家形成过程中性别角色转型的人物。摩尔根的著作在中国影响深远,老一辈学者大多专注于《起源》与《古代社会》的思想联系,中青年学者关注100多年来的新资料给《起源》带来的挑战与注入的活力。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女学者加入性别研究。为了延续国内外的研究传统,译者不揣冒昧将这篇英文导引译出来以飨国内读者,并根据《导引》作者的良苦用心,重拟了标题。  相似文献   

19.
李斌《村庄视野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以1950年代湘北塘村为中心的考察》一书,以湘北塘村为个案,通过大量的口述资料和地方文献,质疑和深化了前人关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经典论述。不同于以往革命史叙事下以国家为主体的论述,作者紧紧围绕性别、家庭和阶级三个维度,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了农村妇女在解放前、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和“大跃进”运动时期中切实的出境和生命体验,揭示了不同时期男女平等与不平等、妇女解放与未解放的复杂性,因而也刷新了我们对1950年代中国农村妇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师道,即“教人以道”,是教师责无旁贷之职责,义不容辞之要务。师道是一种责任。《李良玉历史研究与教育文选》一书凝聚着李良玉教授浓厚的“师道即师责”传统。在学业上,他耐心和细致地教诲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他如同对待子女般地关心他们。李良玉教授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期师道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