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有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意蕴,其思想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等。从问题导向的视角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鲜明的生态问题指向,包括生态问题的全球化、全球生态正义问题等。从价值追求层面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生态方面的价值目标,即在建设生态共同体的基础上,实现全球生态正义并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新时代要着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必须要遵循其生态逻辑,具体包括形成全球性生态共识、发展共享性生态经济、实现协同性生态治理、共育和谐性生态文化、维护全球性生态正义、共担全球性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2.
生态正义系人类在维护全人类的生存权益和满足生态保护愿望的基础上,遵循生态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正义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正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促进、密切关联,具体体现在价值取向、伦理认同和实践过程三个层面。当前,国际社会仍存在不少阻碍生态正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因素,唯有以生态经济超越生态霸权主义,以生态道德解构人类中心主义,以合作协商推进低碳主义才能进一步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推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方资本主义生态现代化之路向是以全球性生态空间修复策略、时间修复策略掺杂生态霸权主义谋划而展现自身的生态叙事合法性的。它所证成的合理性,实质上不过是资本逻辑的生态隐性呈现及非正义剥夺。拒斥“资本丛林”成为新的生态文明创造的基本方向。从实践的生态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出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鹄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构筑了一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共同体”逐次展开的新路径。它摒弃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思维模式,建构了作为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生态主体性,塑造了以总体性环境正义为特征的伦理样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态空间生产的时代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的包容性与发展性为其能持续引领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强有力地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威胁生命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共同性问题,以利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最本真的意义上说,是人类为了确保生命和生态一体化安全所构成的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内,作为人类之命的生命安全与作为人类之运的生态安全始终处于整体性一体化状态,必须从系统复合整体性安全的思维出发,从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两大类关系着眼,将生命安全和生态安全紧密联姻,牢固地确立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理念。只有充分认识从传统安全观进入现代系统复合整体安全观的必然性,从单一的生命安全观和生态安全观发展到复合交织型的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观的时代紧迫性,牢固地确立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理念,正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内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困境,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内确保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的主要路径,才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在探索和遵循安全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有效地应对人类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构筑起人类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的铜墙铁壁,促进人类在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的强有力保障下世世代代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依赖文化进化的物种,人具有根本区别于动物的超越生命极图的"类"本质.而在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视野中,人的类本质被强化的本能式生存异化了,并导致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基于对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批判和反思的生态伦理并没有实现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回归,"人"又被人为地作为理论前提而放逐了.事实上,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彰显,人走向自觉的类存在,正是科学的生态伦理建构的理论基础和终极旨趣.  相似文献   

6.
以"人"或"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伦理对人与自然共生正义的研究容易陷入抽象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在劳动中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生态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正义的实践手段.基于生态劳动的人与自然共生正义图景,实现从"人"是主体到"人与自然"互为主体、从认识"人"向认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从抽象伦理规约向生态实践的全面转向.唯物史观叙事中人与自然的共生正义重构,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现实和时代背景提出的重要命题,同时是从历史上人服从于自然的黄色文明、人与自然相抗衡的黑色文明发展而来的革命性超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绿色文明新范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自然生产力为理论前提,基于人的劳动需要本质谋求人类利益,以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整体目标.以人类利益为最高价值旨趣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现路径上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引领,以共同参与凝聚整体合力,以生态成果共享为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生态危机促成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推动全球生态合作共治时代的来临.要从问题意识和建设意识结合的高度,以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作为价值追求,倡导全球整体知行合一,加强全球生态合作共治的责任意识,强化全球整体性生态合作共治理念,以全球整体性思维推进全球生态合作共治,加强全球整体性生态合作共治的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和增强制度执行力,规范生态治理实践,以全球整体性集体行动提高全球生态合作共治的绩效,创设全球生态公正格局,促进全球性生态安全,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全球居民的生态权益.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地区间到世界性的大爆发致使国内外学者开展多视角的批判与反思,其中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思考成为论调之一.为了加强思考的科学性和现实性,须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重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明确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实践取向,实现绿色生产方式的生态内容与交换形式的统一,提倡绿色消费方式的"去贵族化"与"亲生态化",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并完善生态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时代凝结,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最新注解。"生命共同体"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根本出发点,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视角,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以及共进共荣关系,以此回应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争论,并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代境遇倡导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构路径来看,"生命共同体"理念主张从认识论层面破除极端主客体主义的弊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在发展论层面主张推进"绿色化"的发展方式,在方法论层面主张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浅谈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道德建设与生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复杂多样,生态环境恶化凸显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生态道德是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道德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与环境平等原则;生态责任的原则是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和人与自然平等。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保证生态制度供给,推动西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继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个阶段探索之后,中国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探索,生态文明超越了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各种探索性努力,可能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代人类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部分,发展生态农业,也在改造传统农业、改造现代农业之后,成为农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探索。生态农业重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现代农业的多元面孔。生态农业是改造现代农业的主要选择形式。  相似文献   

13.
从早期的生态设计思想到实践的生态化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早期朴素的注重生态的设计思想和当今一些生态化建筑设计实例的介绍和分析,指出生态建筑将是21世纪最具代表性和时代感的建筑类型之一,应使已经走向实践的生态化设计更广泛地深入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生态工业与工业生态效率着重研究工业系统生态化发展及其生态绩效,通过重新设计工业活动,寻求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减少到能持续发展的水平,实现充分利用资源和消减环境破坏。从生态工业概念、生态工业园建设以及生态工业发展三个方面梳理生态工业的研究进展,从行业生态效率、企业生态效率和产品生态效率三个方面回顾工业生态效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人格作为生态文明时代公民应该呈现出的伦理主体形态和生存范式,是对工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扭曲观念的反思,也是对生态危机下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困境以及传统人格精神危机的觉解与回应。当前公民生态人格缺失主要表现为:自然信仰的虚无、生命意义感迷失、受物欲的支配和生态利己主义倾向等方面。公民生态人格的建构需要从融合人与自然裂隙的角度实现价值观、伦理情感、生活方式和责任承担等方面的整体转向。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马克思生态消费观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消费的现状及构建农村生态消费模式的现实价值,指出构建农村生态消费模式应以马克思生态消费观为指导,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生态消费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民生态消费力;完善消费制度,为农村生态消费提供制度保障;创造生态消费环境,引导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计算了沈阳市2003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得出沈阳市人均生态赤字数为0.7,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对此提出沈阳市生态保护规划的基本策略:生态控制区———综合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生态协调建设区———寻求生态足迹的最小化;生态改进区(建成区)———降低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生态恢复区———提高草地与林地生态承载力。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科技创业生态系统发展及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从生态学的视角引入生态位理论研究科技创业生态系统。借鉴广义关联度的思想,构建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测度模型。根据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的特征,建立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指标体系,并对青岛市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的综合生态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3年,青岛市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综合生态位适宜度值总体上呈现出递增趋势,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既能测度现实生态值与最适值之间的贴近程度,也能测度现实生态值与最适值相对于测度始点变化速度的接近程度。  相似文献   

19.
儒家生态伦理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本文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和“民胞物与”的义务论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的思想 ,以期对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是困扰当代人类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拟从生态危机的定义、生态危机爆发的原因、生态危机的实质及特征以及生态危机爆发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剖析生态危机,以体现深入认识和了解生态危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