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启蒙精神在本来意义上追求一种使人能够真正确立主体地位的存在方式,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已经分裂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成为资产阶级进行隐性统治的“匿名权威”。理性作为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在一定的意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所以我们要在信仰和怀疑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不断地在现实世界的发展中寻求合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失独风险包括了内源性风险和外源性风险。失独带来三大“欠缺冶:一是核心家庭结构的残缺;二是精神情感生活的痛缺;三是老年生活照顾的空缺。“广义失独冶既包括了“绝对失独家庭冶和“相对失独家庭冶,也包括了“事实失独家庭冶和“潜在失独家庭冶。自我拯救首先要接受事实,其次要告别过去,再次要重建生活。社会拯救的实质是对“唯一性风险冶的国家补偿和老有所养全方位支持。“失独冶的性质属于“政策性失独冶,而非“选择性失独冶。计生政策需要负责的不是死亡的风险,而是唯一的风险。建议将“扶助冶改为“补偿冶,立法保障失独老人的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化在20世纪文学、文化文本中几乎始终处于被遮蔽被利用的状态,原因主要在于民间文化自身没有话语权。赵树理与赵本山是20世纪民间文化自我拯救的典型代表,他们在不同的时代,分别努力为民间文化争取话语权利,在获得一些成功的同时又被限制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启蒙理性的宗旨是摆脱恐惧、获得自由;然而,人们不仅没有实现真正的解放,反而又陷入新的奴役之中.而导致这一悖论出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传统在启蒙时代发生了自我变异,启蒙理性蜕变为以数学化与实用化为主要特征的工具理性,并一跃成为理性崇拜的全部内容.工具理性的自我膨胀必然暗示出价值理性的失落,从而导致严重的伦理后果,即终极实体的缺位、伦理价值的虚无及伦理精神的媚俗.对启蒙理性的不断追问和质疑,凸现现代社会时工具理性权威崇拜的批判和拒斥,从而为彰显和确立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基础和意义世界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在全面考察彝族青年诗人阿苏越尔近年来诗歌创作历程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其诗歌创作始终的“雪”意象体系,从而把握其独特的诗歌表意方式。对其诗中所展示出来的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文化变迁忧思和纯正执著的诗歌精神作审美阐扬。  相似文献   

7.
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的著作是走出迷茫的一条林中路。康德的批判哲学通过对理性的限制,强调人的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克服了理性只重视知识的片面性与独断性。本文通过解读,审视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严厉批判又力图发动哥白尼革命式的认识来拯救形而上学的康德思想,探寻康德哲学启蒙精神,以求更好地理解现当代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伤逝》文本的解读,发现涓生在建构自我形象中经历了"启蒙导师"、"个人主义者"、"反叛的强者"等形象的转换,在自我形象的不断转换中经历了严酷的内心搏斗,小说以涓生"手记"这一自白体,将坦露与掩饰、追问与忏悔、真实与空虚等复杂的情感与思想交织于一体,展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自我生成的困境与可能性。《伤逝》作为探寻鲁迅思想转变的关键文本,分析涓生自我形象的建构过程,可以更深刻理解鲁迅先生1925年之后如何回应和深化其早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9.
理性漫过曙光与自我否定,在中世纪神学时代的遮蔽后,进入启蒙时期而获得复兴。至于工具理性时期的盲崇,抑或是后现代反理性的到来,理性始终是在被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中展现时代所具有的本质。针对理性的发展与其不同阶段的探索结果,中国的发展应予借鉴。当今的中国可以总结后现代主义非理性的优势和劣势,给予继承批判与超越,从而探索后后现代主义的新理性。  相似文献   

10.
理性漫过曙光与自我否定,在中世纪神学时代的遮蔽后,进入启蒙时期而获得复兴。至于工具理性时期的盲崇,抑或是后现代反理性的到来,理性始终是在被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中展现时代所具有的本质。针对理性的发展与其不同阶段的探索结果,中国的发展应予借鉴。当今的中国可以总结后现代主义非理性的优势和劣势,给予继承批判与超越,从而探索后后现代主义的新理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及其六部天主教小说所反映的对于知识分子的拯救问题,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例证明的方法,分析了校园三部曲中对于知识分子的文化拯救以及六部天主教小说中宗教拯救的内容,得到了深陷泥潭、道德沦丧的知识分子们需要通过文化拯救、宗教拯救,以便实现自己与社会的完美结合,达到宗教和人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相因相似之处 ,都以“救亡”和“启蒙”为主题 ,但是两者在侧重点、具体内容、思想资料等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 ,梁启超等突出救亡 ,力图中西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政治、社会意识的国民 ,以挽救民族危机 ;陈独秀等鼓吹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希望造就一代和传统完全决裂的新青年使社会走向现代。两个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相异 ,根源在时代所赋予的任务不同  相似文献   

13.
见危不救犯罪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危不救属于传统道德调整的范畴 ,在道德资源缺乏的今天 ,见危不救的事件频频发生 ,道德对这个领域的调整已经力不从心。将危难救助作为法定义务加以规定 ,并在刑法中相应地增设“见危不救罪”是无奈却理性的选择 ,但是应该将法律干预保持在维持社会生存基本需要的范围内 ,避免对救助人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并建立相应的救助人伤害或损失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理性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它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直接孕育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本原论”之中。泰勒斯以“水”为万物的本原,扬起了理性的第一面旗帜。毕达哥拉斯把“数”看作宇宙本原,开辟了一条由抽象原则说明感性经验的理性之路;爱利亚学派的“存在论”则在理性的探索上实现了对感性的超越,探究知识的确定性,成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物质结构理论实现对物质形态的进一步抽象,为科学理性奠定了基础。因此,探寻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本原论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对深入理解和研究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前期 ,国统区各党派和各界各地广大妇女空前团结起来 ,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妇女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 ,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 ,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的重要生活领域.网络流行语以一种异军突起的方式占领网络,吸引大众的眼球.但由于内在的道德自律不够、外在伦理他律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多重伦理困境.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观察这种现象的出现及演变,针对网络流行语面临的伦理困境,将分别从大众传媒、政府、个人等方面进行伦理救赎,从而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17.
宋诗的理性精神是时代风尚的产物.它作为形成"宋调"与"唐音"迥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体现在宋人"尚淡"诗歌实践中的"以理制情"和"主理"创作意识下的"以诗言理".  相似文献   

18.
世俗化是影视文化语境下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向和基本特征。文学世俗化倾向有积极进步的意义,同时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表现在肖形失真、显性乏善、逐乐伤关等方面。消除文学世俗化之弊,需要建立自律、他律性相结合的文化规范和宏观的文化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弗洛伊德学说的哲学和理性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学说作为一种建立在性学基础上的精神病治疗方法 ,已经过时 ;从当代的眼光看 ,这一学说的重大意义是在对人类思想影响更为深广的层面上 ,即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看待自身和世界的哲学视野。弗洛伊德学说对传统理性进行拒斥并对理性自身的力量作了限制 ,所以它同传统理性有根本的区别 ;但它不是非理性主义的 ,而毋宁说是一种关于人的新理性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意义的精神性救赎——论本雅明思想的精神关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雅明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独立思考作为自己一生的思想姿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来理解社会,同时实施自己的现实批判、思想突围和精神救赎.他的思想集中传达了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其批评姿态和精神关切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于中国当前学术批评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