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在人类原始文化中,神话居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从功能观点看,上古神话至少具有如下三种社会作用: 1.它是一个解释系统; 2.它是一个礼仪系统; 3.它是一个操作系统。所谓解释系统,就是说,神话是远古先民的“哲学“和“科学”,他们要用这种意识形态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解释人际关系,解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且解释他们自身的来源和历史。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采用想象和象征的方式来承启和转述民族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们借助这一象征性符号来对世界、社会与自身进行分类和阐释。在神话体系里,保存了大量上古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关系的形象化见解,是各民族文化史的启示录,这正如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认为的那样,神话是无文字社会中传授集体生活秘诀和集体生活价值观的表达方式。而在不同的文化主体里,又衍生养不同的神话表象世界。经过爬罗剔抉,人们已从大量考古学、文献学、民族学资料中发现,凤鸟与吴越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地有“鸟田”、图有鸟纹、人为“鸟人”、言为“鸟语”,并且围绕着凤鸟还产生了斑斓多彩的凤鸟神话,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凤鸟神话文化丛。在这一文化丛里,蕴含了吴越人对世界意义、社会秩序、生存价值以及自然现象的理解;它是较广泛的哲学思考的结果,同时也是形象化的再现。因此本文试图对其进行阐释,以求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吴越人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3.
王世梅同志《流徙文化论》,“把人类的流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这是一个贡献。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发明创造了生产工具。人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创造文化。这种物质形态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劳动同本能的、动物式的劳动相区别,才成为真正的人类劳动。  相似文献   

4.
原始神话与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面反现人的本质的镜子,认识文化的活动也是人的自我观照活动,可以说,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化。原始神话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记录,通过剖析原始神话及其原始文化就可能揭示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本文通过对原始神话的考察,认为在西方原始神话关于神、人、自然的关系中,人类的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恋意识、自卑意识和““认识你自己”的意识。而中国原始神话则表现为神人相通的特点。文章认为,西方原始神话中“认识你自己”这一问题的提出,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由此,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神话时代结束,而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5.
王永战 《社科纵横》2007,(9):128-129
卡西尔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他不断的文化创造活动。语言、神话等各种文化符号的发展和进步正是人自身发展和进步的表现。人也只有在不断的文化创造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6.
人类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物质生活,比任何动物都具有更大的传承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最明显的是从一种社会集团转变成另一种社会集团这种情况,任何动物都不具备这一特征.全人类在行为上是趋于同一的."文化"一词指这种现象的两个方面:在复杂的社会中一般的生存能力,以及特殊的地区差异.文化偏差文化偏差的根源立足于人脑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人几乎能够表达所有的活动方式或解释人类的生活.因为在确定和维持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神话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原始社会的神话不仅是初民对世界认识的反映,而且还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和途径。神话是把它创造出来的时代的世界观,是那个时代的人  相似文献   

8.
王炳社 《唐都学刊》2007,23(6):103-106
艺术思维就是通过创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并以美的感染力具体影响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的特殊方式的思维活动。只有人类才具有思维能力。人类思维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大约在距今3万年以前的时候,人类就已经有了巫术和神话"艺术",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严格地来说,艺术思维实际上就是审美思维。人类艺术思维的形成大致在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之间。  相似文献   

9.
正如《流徙文化论》中所述,人类最初的的旅游和探险仅仅局限于功利目的,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前进,审美意识,将象古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成为人类探险和旅游中最有诱惑力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审美意识与人类一切意识现象一样,“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也就是说,审美意识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正因为这样,人类才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作者不详、来源难以考稽的故事,被唯物主义者认为是古代人类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存在的原始理解及其所作的非科学化的、借助于幻想的解释,因而被认为是与现实中的“人话”相对的一种非现实性的虚幻的精神现象。“神话般的”也就是不真实的。但是,现代理论却不再如此认为了。“神话”尽管不是以人类科学理性为前提的对世界的解释,仅仅是原始人以感性为基础的“原始思维”的结晶。但正因为此,“神话”体现了某种永恒性和普遍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中、日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 ,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 ,他们实际上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现。”1 因此 ,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文化的真正本性 ,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  中国和日本 ,作为隔海相邻的两个东亚民族 ,在其文化的史前时期 ,都曾经产生过丰富而美丽的神话 ,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中日神话各有其形成的本源 ,无论在内含气质或外观形态上 ,两者皆不尽相同。中国神话庄严而含蓄 ,洋溢着人与神斗争的色彩 ;日本神话勇武而外露 ,显示着…  相似文献   

12.
于淼  吕海涛 《学术交流》2003,(9):164-166
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中国与希腊这两个文明古国,其神话传说有很多异同。在创造世界、创造人类以及女神男神地位的演化方面,中希神话惊人的相似;而在对神形象的塑造及其含义的理解等方面,两国又各有说辞。  相似文献   

13.
毕蓬 《探求》2001,(4):76-77
季晓燕(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葛彬(广州市委党校语文教研室副教授)所著的《宋代女性文化》一书可视为断代女性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作为宋代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 ,本书以“女性文化”这一特定的视域 ,展示了中国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践意义 ,由此而探索了这种实践意义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并通过宋代女性文化这一范本 ,论证了“人创造文化 ,文化创造人”这一具有辩证意义的命题。本书认为 ,女性文化是以性别文化形态为基础 ,以女性的特殊心理为特征 ,以女性的价值观念为核心所构成的一种性别文化。女性文化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14.
如何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主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美珍 《社会》2004,(7):46-48
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生理性别(sex)而产生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概念是指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即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不是由生理因素而是由社会因素形成的男性和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等差异。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因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具有一种天性,凭着自然提供的素材,经或不经意识的努力,甚至可以无视于生存境遇中现实情理的阻碍,跨过常识和物理的逻辑以及意识联想规律,以创造的天真,展示出不同于原有素材的另一个自然。这就是幻想和想象。在所有一切奇妙的幻想和想象中,最值得人们深思的是蔑视一切排行论辈的礼俗,大胆地一方面希望人类摆脱和超越他的原始祖先兽类的地位,一方面又甘心并乐于让人类回复和归顺到原始祖先的地位。这种心理可以从神话和创作中人变为兽和兽变为人的题材上看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由现代性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刻的.本文把对性别变迁的探讨置于现代性这一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尝试将现代性与性别再定义这一社会主题勾连起来,在由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男女性别的传统涵义也在现代性的动力下开始重构,男女社会性别差异逐步消解;在女性主义浪潮和...  相似文献   

17.
郭平安 《创新》2016,(3):14-20
马克思认为,神话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并认为生产力是神话产生的条件,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生产力低下时代产生的。希腊社会是人类的"童年",早期人类富于幻想,希腊神话反映了希腊时期的社会面貌。神话应是人们崇拜、幻觉和猜想思维产生的,生产力低下不是神话产生的原因,而是产生不同特点神话的条件。人类古代有四类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创世神话、先祖神话。四类神话的产生都是与人们崇拜、幻觉、猜想等综合思维相关的,而现代将会有更多更美丽的神话产生。  相似文献   

18.
徐新建  Chi Zhen 《孔学堂》2022,(4):19-29+130-139
科学幻想创造了与现实科技对应的科幻世界。在同远古叙事相关联的意义上,不妨将科学幻想称为“反面神话”,并由此创建从人类学考察这一反面神话的科幻人类学。“反面神话”以现代科技为根基,通过形塑镜像般的科幻世界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其中,与科技关联的一切都被重新聚焦、映射和放大,既作为反观,亦作为预言。通过科学幻想的全球传播,人们开始弃旧迎新,接受科技式的世界观、生命观乃至科技主义的意识形态。于是在宛如轮回的历史循环中,世界进入了复归式的明天。其中,现代人类不仅与神、灵物和英雄渐行渐远,甚至日趋与地球的其他物种相分离。与此同时,被前沿科技“武装到基因”的新人类——“科技人”则在成为有望换届接班的“智神”。人类的未来何去何从?科学幻想不仅对此加以描绘、展示,甚至参与和加速着这一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一、意象作为符号创造符号、运用符号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活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创造文化。文化由符号组成,并通过符号得以广泛而久远的传播。因此没有符号也就没有文化、没有历史,也没有人类的今天。卡西尔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①符号使人类从对自然的完全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对自然实在的迷茫、混沌与蒙昧中摆脱出来,重建了一个真正人化的世界,使人类获得对于宇宙本体的更大自由。符号使人类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进而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凡  马毅 《学习与探索》2006,(2):192-194
文化的主体是人,它是人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工具体系的创造、积累和传承,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人类知识的系统化。文明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实体,它是由文化成果凝聚而成,是人类文化在各个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社会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客观实在和外观显示。文化既产生、传承于社会,又能动地推动着文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