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自从冯特最早提出对心理的“无意识”进行研究以来,当代心理学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精神系统的形成发展问题始终是困惑着心理学家们的基本问题。对此感兴趣的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人类童年的经验对成年以后的精神活动的影响,以及“潜意识”如何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成年后的生活方式和种种思想、感觉、行为。毫无疑义,任何复杂的精神活动都以简单的精神活动为基础,简单的精神活动决定着复杂精神活动的方向,这一点也  相似文献   

2.
在吸纳勒温“场论”的基础上,文章从心理情感能量(情感、情绪)的角度,展开对营销心理情感能量场中成员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营销心理情感能量场是营销主体在其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因素影响下,与营销系统成员之间心理情感能量互相作用、互相交换所形成的场。任何营销心理情感能量场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征,其内部都存在平衡—失衡—平衡机制、成长-分裂-整合机制、心理情感能量此消彼长机制等共五种运行机制;推动其运行的有三大动力:原动力、结构性动力与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民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它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养料和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成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益,特别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持人的内心平衡和精神平衡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不移地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民俗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个体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民俗语言环境中,民俗语言作为意识的物质外壳积累着民族世代的成果,并实现着民族意识的世代遗传。人类世代延续中的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在承受这种遗传的既定的人类意识——语言、概念、习俗,等等。人的情绪系统是从遗传那里获得的,情绪发生时与外界的直接联系,为民俗语言符号系统在个体那里的建构提供了基础,并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相互感应的工具。一、民俗语言符号系统在个体那里的建构人的生命不仅受到生物学上所谓个体发生法则的支配,同时也受到社会生活的民俗语言…  相似文献   

5.
现今的文学理论教科书往往将文学欣赏与文学功能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对它们进行孤立的考察。其实,功能一般表现为系统与环境之间,信息载体与信息接受者之间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考察文学的功能,应该联系文学作品的接受方面,即考察欣赏主体的精神需求。诚然,人的精神需求是个历史的范畴,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都有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最宝贵的财富,二者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过独立、疏离、对立以及一度的结合趋势,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任何独立的一方都不可能实现全社会和谐、统一发展,只有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够促进使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艺术欣赏活动,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内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如同在人的其他任何创造性活动过程中一样,作为主体的人,从总的情况来说,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是主动中带有被动性,而不是相反。在这一活动中,艺术欣赏者内在的条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依循自然的精神自由——庄子“逍遥游”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的本义,并非通常所以为的"安闲自得",而是"苦闷"、"无所事事",在庄子那里引申为"无为"。"逍遥游"之"游",亦不等同于西方所谓之"游戏",其本义是"在水中或陆地上活动",在庄子那里引申为"精神空间中的一种行进过程"。"逍遥"与"游"在庄子那里都指向自然与自由。所谓"逍遥游",即依循自然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9.
社会精神是由物质实践和社会关系之间相互作用所整合成的社会总功能,它标志着人类超越被动物质而具备的主体能动性。社会精神一旦建立就上升成为相对独立的,以整体中心为原则的社会作用核心。这是人类智慧由以产生,社会能动机制由以形成的原因。以社会历史整合性精神的核心力量,反过来调控社会以及主导人的活动,指挥物质实践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选取有效性价值进行优化存续,促成人的精神进化,从而使人类不断趋向自由自觉。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思想领域中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对立,这种对立并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天然不相容性造成的,相反,倒是人们的认识偏颇所致。从哲学上看,任何一种完整的关于人的哲学,无论是实证主义哲学,还是生命哲学,都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容性、统一性;从纯粹的科学意义上看,科学精神则具有塑造人的价值。在哲人科学家身上,人文情怀与科学理性的统一,往往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一、记忆与精神系统的关系认知心理学关于注意的研究给出了意识的重要性质:在同一时刻,不可能有两个事件同时进入意识。“我们一次只能注意和(或)加工有限的信息量,而且一般都公认(虽然这个问题的经验数据难以发现),我们一次只能意识到一件事情。”同样说,U·奈瑟所进行的实验研究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论哪一个人任何时候也不留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看到两列事件。”关于记忆与精神系统的关系,本文按记忆的三个阶段——编码、储存与提取分别讨论。(一)编码与精神系统的关系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可以通过感受器作用于机体并沿一定的神经通路传至大脑皮质而形成感知觉。我们在觉醒状态下,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大学精神讨论大学办学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阐述大学校园精神是大学人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和文化心理状态,是大学人自觉追求、主动塑造的过程,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办学传统中积淀孕育而生的过程,是一个薪火相传、不断强化的过程。提出大学校园精神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任何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违反校园精神形成规律和必须具有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精神,锁定预期的建设目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精心培育和不断强化为大学改革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孟郊诗歌内容特色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与中唐时代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其诗歌中隐逸的情绪、清远的神韵、趋于冷峻的色调以及追求奇险怪的倾向和浪漫的审美追求,都得益于道家精神的浸染,而这一点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研究道家精神对孟郊诗歌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哲学、宗教作用于文学创作的深刻性、复杂性,同时认识随着社会文化的演进,人们的审美思维逐渐深化和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铁道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道兵部队在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精神风貌及意志品质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展示着具有铁道兵部队特色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核心。研究铁道兵精神的基本内涵目的是将它的内容转化为激励人、鼓舞人的精神能量,使中国精神焕发更强大的凝聚力与感召力。这一精神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定内容: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迎难而上、志在四方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惧艰辛的吃苦精神。  相似文献   

15.
何辉 《国际公关》2014,(5):88-90
正关于中国人在论述法与民族的普遍精神、习俗和风尚赖以形成之原则的关系时,孟德斯鸠对中国人的性格给出了评判,认为中国人极不可信任。孟德斯鸠认为,"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美德与邪恶的混合,善与恶的品质的混合"2,"中国人由于生活极不安定,因而具有惊人的活动能量和异乎寻常的获利欲望,致使任何经商国家都无法信任他们",3中国人的诚信缺失,使中国只能与日本通商。4孟德斯鸠认为,习俗主要与内心活动相关,风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不存在迷离的偶然堆砌着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着,因而所有的事物都相关联而成系统.这里主要讨论无机自然系统.无机自然系统包括物理系统,如原子和小型的场、物体和大型的场、银河星系;化学系统,如单体的化学反应器、聚合体的化学反应器、合成堆;机械系统,如接触力、振动力、作用与反作用力等子系统.我们认为要深入了解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必须首先研究无机自然系统中物质、信息、能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佛教伦理文化中,作为理论基石之一的“缘起论”揭示的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思维以及“万法皆空”的思想。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注、关爱他人,同时也是在成就自我。而佛教的善恶报应说,突出道德在果报产生过程中的重要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使人在交往过程中乐于从善、畏惧作恶。此外,慈悲是佛道之根本,它以平等为前提,引出利他主义精神。佛教伦理以其独特的精神智慧有效地改善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交往关系,其价值资源具有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精神的苦恼源于自我意识的分裂及其与他者意识的对立。那个外化的自我意识沉沦于世并以物化意识和理性意识的姿态同人相疏离。社会系统是自我意识寻求外部确证的产物,但它却作为一种外在性的物质力量支配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系统的片面发展催生了信仰危机、信任危机、情感淡漠、虚无主义等现代性病症,造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面异化。“返乡”的自我意识必须摒弃物化和对立化的思维模式,在实现内部确认与外部确认相统一的同时,构建物质与精神、自我意识与他者意识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精神学是刘文英先生在1998年出版的《精神系统与新梦说》一书中提出来的。在对梦、原始思维、时空观念和意识观念深入研究之后,该著无论是对于精神概念的界定,对于精神活动的历史形成、基本结构、运作机制,还是对一些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精神现象,都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诠释。同时,论著也从精神学的视域对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完成了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精神对话,使得"一个中国人的新梦说"更加丰富、更加系统。刘文英先生的理论成果,对于理解尽心、明心等中国哲学的一些核心问题,乃至宗教学中极为关键的直觉、顿悟等宗教体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雅斯贝尔斯把现代西方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状态称为"精神危机",并且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归因于"技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精神生活世界所形成的巨大冲击和负面影响。雅斯贝尔斯对现代西方人所陷入的精神危机状况所作的深刻分析对当代人类认识精神的重要性、化解精神危机的可能性等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