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通过一个黑人母亲杀婴、婴儿还魂的故事,抨击了美国蓄奴制对黑人奴隶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为处于“失语”地位的黑奴找到了声音.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使作品主题更加明确,人物性格愈加鲜明.通过分析红色、锡烟盒、树木的象征意义,深入探讨隐藏于这些象征意象背后的深层次主题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对于《娇女》的核心情节——瑟 思杀婴的处理,采用了多重叙事角度和时序颠倒、纵横交错等后现代派写作手法,揭露了蓄 奴制的罪恶,说明了杀婴行为既是蓄奴制下黑人对白人的反抗,又是黑奴深厚母爱的表达方 式。被杀的娇女的阴魂,既是贩奴过程中屈死的六千万黑奴冤魂的化身,也是整个黑人苦难 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坚持“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深入黑人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美国的黑人文学。她的小说《宠儿》围绕杀婴情节,以边缘话语的策略,再现了黑人女性在性别与种族双重压迫下的心灵史,并通过由这一事件所引发的对母性、自由等问题的重新思考,质疑了美国的政治文化。但另一方面,文本中也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无意识建构。  相似文献   

4.
应用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研究表明,小说的主人公宠儿是奴隶制下黑人社区的替罪羊。小说围绕奴隶制导致的社会和文化危机、给社会造成的普遍混乱;宠儿还魂报复犯下"混乱者"的罪行;宠儿的黑奴女性身份具备被选定为受难者的特殊标记;塞丝杀婴、黑人社区对宠儿的集体驱逐构成暴力本身四个方面的书写便是对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四个范式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著名的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宠儿》是其巅峰之作,故事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小说着力描写了一位黑人奴隶母亲痛苦的弑婴行为,揭露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奴隶制对母爱的亵渎与扭曲。本文将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塞斯弑女的行为,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深沉母爱和造成这种畸形行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深入分析了美国黑人奴隶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奴隶制度对黑人的精神摧残。莫里森受到新历史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真实的历史须要用文字积极地再现而不是简单地记录。小说中,她虚构了奴隶制下一个杀婴母亲的生活经历,真实地描述了一个女奴的个人历史。作者希望能通过对这一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塑造填补美国黑人在奴隶制时期的历史空白,帮助美国黑人通过了解自己的历史而重新确定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小说中黑人对奴隶制下的悲惨命运的诉说和奴隶制后对这些心灵创伤的记忆重现,对黑人的自我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莫里森在<宠儿>中体现的黑人自我追寻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引言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涉足文坛多年,不断探讨分析在种族、阶级、性别歧视的重重压制下黑人女性的痛苦和解放之路。在一次采访中她强调对黑人妇女的热爱:“我关注的是……我族人的生存的完整.对我而言,黑人妇女是世上最迷人的造物”她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一书中,以极大的热情赞颂了黑人祖母们的智慧和美德,推崇新一代妇女挖掘和继承黑人母亲们留下的独特文化财产。但从沃克的第一部小说《格兰奇.柯普兰的第三次生命》到98年出版的《父亲的微笑之光》着眼于父权制下的父女隔阂和情感冰川,读者看到听到的大都是女儿的哭泣和反叛,奔向自由的决心和光明的大道。黑人母亲们却默默无闻,隐藏在视线的边缘,做一个旁观者。难道母亲不是妇女吗本篇从讨论沃克小说里的母女主题入手以期揭开沃克的妇女思想的盲点和暖昧之处。《梅丽迪安》:母亲是镣铐20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爆发了第二次浪潮,女权主义学说纷繁复杂,在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生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声音。以激进女权主义为例,按照对生育问题的不同看法,女性主义学者罗斯玛丽将其大概分为“激进-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文化女性主义”。激进自由女性主义者认为“生物性的母亲身份使妇女在身体和心理上都...  相似文献   

9.
《日用家当》选自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AliceWalker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国内外学者大多围绕小说的主题——黑人对待文化遗产继承的态度进行研究,但也可以另辟蹊径,运用称呼语的理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小说的语言特色及其文体价值。小说中母亲在不同的场合下对大女儿、大女儿男友及小女儿使用了名字、头衔+姓名、物主代词+名等不同的称呼语。这些语言手段在《日用家当》中的运用可以产生独特的文体价值——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母女间的亲疏关系;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进而,揭示并深化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通过对女主人公秀拉和黑人社区“底层”的描写,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和黑人群体重建种族文化的话题。这一主题的表达有赖于作品中众多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着重分析这些意象的隐喻意义,并发掘莫里森文本的民族寓言特质。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一位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无不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在其代表作《宠儿》中,作者以一个母亲暴力杀婴的真实故事作为悲剧题材,以正在遭遇苦难的普通黑人作为悲剧人物,以跌宕起伏的悲剧冲突表现了深刻的悲剧效果,反映了美国黑人同奴隶制与种族主义的不懈抗争,弘扬了美国黑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玛雅·安吉洛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继承并发展了美国黑人士性文学,展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与性别的困境中经历艰辛与屈辱并顽强成长的过程.以成长小说理论为基础,能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小说所折射的黑人女性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为美国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以其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小说作品而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她已出版的九部长篇小说始终以探索黑人历史,弘扬黑人文化为主题,表现了她对黑人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分析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探讨莫里森小说中复杂的文化语境,力图挖掘出莫里森苦心建构的黑人文化之路,展示出莫里森对黑人民族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紫颜色》这部小说中,沃克大胆采用了书信体小说的表现形式,并融人叙述视角灵活转变、淡化叙述时间、巧用象征和隐喻等现代写作技巧,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孩在黑人姐妹的帮助下逐步取得思想的进步和解放。最后成长为一名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的奋斗历程。作者从沃克苦心选用的书信体小说这一表现形式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这一角度来探讨这部优秀作品的独特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我解放一直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关注的焦点,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题.<秀拉>(Sula)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本文将主要从象征层面上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再现莫里森在该书中所描绘的本世纪20~4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追求、创建自我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黑人小说《看不见的人》的结构、主题、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小说对黑人学的影响几个方面对小说进行了分析,认为作埃利森观察深透,善于捕捉美国人,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思想、生活,反映他们隐蔽的内心痛苦,为黑人小说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紫色》象征意义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境遇,展现了其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全面解读与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深入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其对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的探索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紫色》讲述了被剥夺了自由平等权利的黑人女性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她们为了权利和尊严而与现实斗争,通过相互之间的帮助最终赢得幸福和成功。本文重点分析了小说主人公西丽的成长过程,深入探讨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找解放一直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mMorriso)关注的焦点,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题。(秀拉》(Sula)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本文将主要从象征层面上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再现莫里森在该书中所描绘的本世纪20~4O年代,美国黑人女性追求、创建自我的历程。“黑人妇女确实存在着,她们的经历、文化,以及导致这一存在的残酷压迫制度都与白人的真实世界并存着……”①黑人女性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于社会长期种族与性别压迫才使她们迷失了’自我。而黑人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