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学生作文中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很难写出好文章,也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努力挖掘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各种因素,特别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注意以“新”为写作主线,不断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选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题展示】20.千万别忽视____细节【命题分析】这是一篇显性半命题作文。这种作文从命题意图来看,一般有三种情况:侧重让学生自由选材;侧重让学生自由立意:既侧重自由选材,又侧重自由立意。显而易见,这是一道主题限定性命题,命题指向单一,命意给出的是一个结论性的东西,学生基本上只能证明它,充实它,故而首先必须把给定的立意吃透。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的命题首先为学生提供了打开思路的一个“源头”。它规定了写作范围,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话题作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天地,写好的关键是围绕话题展开记叙、说明或议论。  相似文献   

4.
民族贫困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与发达地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民族地区的初中作文教学,与发达地区一样,在因循“教师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学生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写作”的常规模式时,依然存在“次数少、见效慢、质量差、费时多”的通病。怎样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并支撑起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民族贫困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共同探寻的问题。现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谈几点思考,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相似文献   

5.
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写作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它的理解和感悟得出话题,然后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来进行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严重的虚假现象。㈠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性质不明,要求过高 1、一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人为拔高作文的含义。导致学生盲目追求写作的“立意”、“构思”,编造事实,虚情假意。  相似文献   

7.
材料作文亦称供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它由命题人提供语言材料,并附注相关要求,考生需经阅读、分析、提炼、联想并根据材料的内容、提示和要求去立意表达,完成写作任务。它具有定向性、多元性、灵活性的特征。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写好材料作文其实并不难,面对材料,只要考生做到:  相似文献   

8.
所谓话题作文,即在命题时,提供一个内容,即“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来写作,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正因为话题作文要求宽松,没有审题障碍,看起来比较好写,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往往易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走进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写好话题作文,需纠正错误认识,以下八个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9.
在写作文过程中,有些学生总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总觉得作文课枯燥乏味,激不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而有的教师在命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拼命灌输,希望一蹴而就,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仍旧怕写作文,写  相似文献   

10.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练写——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沿袭已久。此模式流程冗长,结构松散,主客倒置,反馈信息量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与现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格格不人。在此模式下学生写作文都是“奉命而作”,作文写出来往往是空洞乏味,缺少新意和灵性。“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原动力,只有积极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作文教学才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写作立意的思维……后者便是写作结构的思维。”“立意思维的任务是在某种生活现象中或给定的写作材料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本质就是所谓的‘立意’,或称‘中心’、‘主题’等等。结构思维的任务就是将内容(主题、立意)化为形式(文本、结构、篇章),它包含材料积聚(组织)、结构谋篇、语句组织(表达)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见,写作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就是“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的训练.其中.“结构思维”训练包括材料组织、结构谋篇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而写作思维训练是很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写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思维活动.如何让写作思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依托优秀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没有积累,思维会枯竭,凝滞,写作思维训练就成为“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在指导学生立意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写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并提醒他们.要少写甚至不写假、丑、恶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一听到作文或叹息或摇头.他们深感无话可说.没有什么感情可以抒发。  相似文献   

13.
以往作文命题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由于写作教育中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失落造成的,教师命题是只见题目不见人,或为命题而命题,或为考试而命题,忽视了学生这一写作主体,没有把学生往写作人生之路上进行引领.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总感觉效率不高,吃力不讨好,于是便抱怨学生: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反复讲过的,为什么一写便乱了方寸,变得像没学过似的?时间久了,语文教师的抱怨便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尝试着写“下水”作文,是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更多关注如何教学生写的过程,即如何命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对作文后的“修改”则往往重视不够,只知道盲目地让学生去写,却很少主动去研究学生的作文心理和写作规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多数同学的写作,都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被动行为,抱着这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而进行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6.
“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是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最常用的两种方法。由于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割裂开来,或注重最终成品,轻视写作过程;或强调写作过程,忽视写作基础,致使学生写作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些弊端以及大学英语写作课时少、大班授课等不利因素,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结果—过程法”。这种模式可以解决因课时少、大班授课等原因而引起的种种问题,有利于营造一种逼真的语言情境,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议论文的写作教学,至今尚是个“暗胡同”,没有个明确的“序”。为了给学生装上“明灯”。克服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做到循序渐进,我在教学实践中将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分为五类:论点类、范围类、引申类、评驳类、材料类,逐项由浅入深地进行审题命意的思维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对“学生作文老师全批全改”这种传统作文评改方法一针见血地予以批评:“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效果呢?叶老亦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新课标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学生应该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主体,既是写作的主体,也是评改的主体。因此,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是非常重要的。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实践活动,我用了近3年的时间,开展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能力不是相互排斥,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可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关注写作技巧,关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但收效甚微,原因是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本末关系。当学生无“米”下锅时,任何烹调技术都没有实际意义。有了“米”,就会做熟,就会有成品,可见,写作知识存活于作品之中,从阅读中悟出的写作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在写作中运用了写作知识才是学生真正的鲜活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多年来的初中作文教学.教师通常是设置具体的写作方案,学生按部就班地写,教师再加以修改.这些都被视为正常的教学程序。收获如何?令人怀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谈起?显然.开掘学生自主写作“源头活水”的渠道.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