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蘩漪是<雷雨>所塑造出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从欲望的角度对蘩漪加以解读是文学研究新视角的体现.蘩漪与周萍之间难以扯断的关系更多的是由于蘩漪难以满足的生理欲望造成的.从欲望的角度揭示蘩漪行动的动因,并围绕欲望所隐含的深层意义对蘩漪和<雷雨>加以重新解读是文章论述的重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
《镜花缘》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解放意识。从表面上看,《镜花缘》一书承认女性的才华,认为女性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勾画了女权社会的雏形;但从深层次来看,此书依旧未能摆脱男权思想的影响,对女性才华、参政能力的表面认可只是男权意识的一种变形表现。从“女子的参政思想”、“才女意识”和“易位书写的背后”三方面对《镜花缘》的男权意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绛散文深得读者喜爱和追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透过睿智、冷静、平和的文字,能让读者异常清晰地感受到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反省和思考,并深深地感动于这种独特的女性意识所带来的美好享受。甘做贤妻良母的传统美让读者看到了杨绛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富有大爱的人性美让读者看到了杨绛作为知识分子女性对人性的坚定信仰和信赖;独立、自主、知性的人格美让读者看到了杨绛作为学者所尊崇的传统士子情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五四"的女性书写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具有人之主体精神的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但由于"五四"社会改革运动的本质和趋向,女作家们的写作文本存在着明显的女性意识缺失一是传统男权意识的潜意识流露;二是女性对自我角色的放弃.内在匮乏与历史沉默使她们仍然禁锢在千年男权构筑的"幽灵塔"中,不可能真正实现对自己性别的书写.  相似文献   

5.
在商业文化大潮的冲击下,女性作家以出卖自己肉欲生活为主的下体写作风气似乎令女性文坛陷入了一阵阴糜,面对男权文明,她们都不得不做出了暧昧的笑容.而在<女贞汤>中,刘索拉用她张扬的女性声音唱出消沉而神秘的女性历史.通过小说文本,在读者的脑海里展开了一幅幅神秘的原生态画卷,这里的女人,癫狂而充溢着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奥康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诸多作品都在探讨女性的自我价值与存在意义。通过对传统女性意识的反思、对男权话语的解构,奥康纳旨在揭示男权文化的背景造成女性本质的异化与没落,将女性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现象与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荒诞状态联系起来,把对女性困境的思考上升到更理性的高度。她希望借自己的作品唤醒广大女性的自觉意识,帮助她们及早挣脱男权传统的藩篱,进而鼓励人们追求两性世界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力作《青山不老》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爱情叙述模式中,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塑造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新女性形象;大胆表现了女性情爱心理和性意识;对传统意识的背叛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在文化意蕴的凸显方面,作者以一种欣赏的、近乎崇拜的心理来描绘尼泊尔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这使文本少了观光客猎艳的轻佻,多了几分文化参与的执着和沉重。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主义精神的高度,对池莉作以个案分析,从三个方面探讨她是如何走向女性主义创作之路的,然后结合她90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分析池莉从关注女性、到反观男性、直至批判男性、颠覆男权的女性观之发展过程,说明90年代的池莉走的是一条切实的女性主义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9.
女性意识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即社会(父权话语中心)对女性的认识和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从男性话语中心的女性、女性的突围和女性意识的期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女性意识的真正确立有赖于女性文学及女性主义批判的成熟,有赖于对男性话语中心有效的颠覆与扼制。  相似文献   

10.
冰心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母性精神和生命意识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观。冰心笔下的贤妻良母,有不同于传统的现代气质,既履行家庭责任又努力实现个体价值,也不回避女性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间的矛盾,体现出冰心对女性问题的现代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要晚于欧美,虽在五六十年代开始受欧美女权主义的影响展开运动,但直到进入七十年代才达到高潮。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的小说《不信之时》,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是他者的不平等地位。作者在小说中展示了五、六十年代日本女性的生活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对《不信之时》及日本当时的女性主义运动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2.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入手,通过文本解读的方法探视她的新女性主义价值观.从三个方面揭示出在古老强势的父权文化语境下,女性要取得真正的独立自主,必须依靠其自身内在的气质--女性气质的张扬,来实现自身的精神突围.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对拉姆齐夫人的赞扬和肯定,呼唤女性气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在塑造女性群像的同时也造就了女性话语霸权下男性系列的独特的精神蕴涵和人格张力,事实上,其传奇式的生命体验对这种形象的性别化处理有着隐约含蓄的指涉和衍生意味,寻找作者在对这些男性群像进行创造时的情感走向和话语态势,可以窥视到男性形象作为一个符码表征,在张爱玲小说中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意义指向,进而从一个新的视阈介入小说的文本内核。  相似文献   

14.
话语权和话语:两性角色的“在场”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性角色的话语权再分配,中国女性在父权社会秩序中重新定位。男性话语赋予女性双重能指的修辞化命名,“女人”作为能指,在亦“玉”亦“瓦”的喻象系统中漂移。在男性霸权中崛起的“女强人”,是对男性话语权的不成功的抗争。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作家通过镜像体味和观照自身,这一方面确立了女性的自信,逃离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罗网,而另一方面,女性在镜中的自恋,它充满着虚幻,再加上市场操作的陷阱,女性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到被放逐的窘境.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小说中的叙述多为男性视角,其中的女性只是被叙述被评判,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便偶有微弱的女性声音,也隐身或主动站在男性话语权威阵线内,仍然认同男性的权威价值判断,从而显示了一种现代性叙事的断裂———五四时期女性追求独立解放的要求在此已告一个段落。女性叙事并未建立一套对女性进行现代性启蒙的叙述机制,最终导致了现代性话语的缺席。  相似文献   

17.
在以文艺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中 ,现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外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变化过程。激进时代的性别压抑体现为大规模的男女混装实践 ,男女性别差异消失在阶级对立之中。当今的商业化潮流使男女性别差异凸显 ,妇女形象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 ,带有明显的性歧视色彩。在妇女形象外观嬗变的背后 ,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很久以来人们把《简·爱》看作是激进的女性主义的典范之作.然而,女性主义批评家以其独特的视点,发现了在《简·爱》这部女性叙事文本中,传统叙事无以到达的彼岸叙述声音与女性观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从叙述声音的视角,借鉴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简·爱》的分析、解读,可以发现在19世纪男性权利话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之下,女性作家争取女性话语权,建构文本中女性话语权威的艰难和她们所做出的努力;虽然她们在写作中所要表达的观念受叙述者的声音限制,但是女性作家们所做的努力使女性赢得了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两部西方女权主义电影文本<钢琴课>和<女钢琴师>的比较分析,探寻了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心路历程.在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中,艺术给女性带上"性面具",使她们兼具坚硬与颓废的双性气质.女性身体沦为满足男性视觉愉悦的客体,女性主体意识进一步迷失.对性与自然的违逆,必将使女权主义处于更大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小小说,整体呈现一种崛起与跨越的姿态,突出地表现在文体自觉意识逐渐明显、理论批评开始走上正轨、反拨大众文化精神呈现文学自励,这都既是对80年代小小说创作的总结与超越,也是新世纪小小说繁荣发展的有益伏笔,为小小说成为当代文学一道风景提供了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