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笔者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认为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以此可对文本结尾作出新的评价,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2.
福柯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与权力之关系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规训型社会,规训可能出现在学校、监狱、管教所、医院、工厂等多种制度中,而判断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法官"存在于整个社会,比如教师、医生等。本文通过阐释知识权力理论,重点分析规训型权利在学校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浅析知识权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两位作家所塑造的两个女性人物简·爱和淑的爱情观和爱情悲、喜剧式的结局进行的分析,阐明了两位作家不同的立场,评价了在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和道德意义上的差别.简·爱是勃朗特塑造的反叛者形象,但她也有恪守传统的一面,她对合法婚姻的追求及其圆满结局恰恰反映了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梦想;而哈代笔下的淑则是传统道德的彻底叛逆者,也正因为如此,她的命运只能以悲剧结尾,这反映了哈代对资本主义伦理道德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作品,《简·爱》生动地描述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困境。简.爱代表着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走出家庭,外出谋职。虽然作者夏洛蒂把简.爱塑造成精力充沛的"出走者",然而她奋斗的目的却是为了得到幸福的婚姻,最终以天使的角色回归家庭。为了让女主角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作者慷慨地给予了简.爱一笔丰厚的遗产。小说中的简·爱是幸运的,她是现实社会中女性白日梦的化身。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作品《简·爱》的剖析 ,尤其是对简·爱的爱情观、婚姻观的剖析 ,充分展示了简·爱——这位维多利亚时期的妇女解放的代表走向自由、平等发出的呐喊。  相似文献   

6.
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幼儿园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家长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寄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总体得分上显著高于非寄宿幼儿;在社会化和自我管理两因子上也显著高于非寄宿幼儿;寄宿幼儿的社交焦虑得分高于非寄宿幼儿,但不显著。寄宿虽然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易引起幼儿社交焦虑,呼吁家长理性看待寄宿教育,并建议寄宿学校及家长关注寄宿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张小平 《社区》2014,(29):22-22
幸运总爱眷顾那些善良的人。 她出生在传统家庭,自幼在家里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没上过一天学,因此几乎没有同龄的玩伴。连在寄宿学校念书的弟弟也瞧不起她,嫌她孤陋寡闻,乏味无趣,从不肯花费太多时间待在家里陪她一起玩耍。  相似文献   

8.
传统与叛逆的平衡:《简·爱》的矛盾性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描写新型性别意识形态的经典文本,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其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争取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和平等的意识而被视作叛逆女性的典范.然而,作品本身在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传统的社会体制、父权意识形态的妥协迎合,作者通过她的作品为女主人公在女性的传统需要与当时的社会体制的矛盾中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9.
《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和《简·爱》里的伯莎·梅森是同一个人,在《简·爱》里她死于自己亲手点燃的那场后来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的熊熊大火.从社会、家庭与个人三个层面解读她的死亡原因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揭示了教育管理制度的心灵操控功能,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同规训的相关性。但由于未能认清规训权力的性质,使得人们误把思想政治教育认作规训。规训本质上是压迫性的权力,它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环节,并将随着对资本主义的扬弃而被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规训,它作为针对思想观念的政治实践活动,只有在马克思资本批判的视野中才能超越规训,找到自己的支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东峰中心小学寄宿办学始于2005年,现有寄宿生500多人,寄宿生群体很大。我校为适应寄宿办学,几年来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实效,大体做到日常生管有序和不出问题,但不足以让寄宿生充分体验到在校学习、生活的快乐。所以在寄宿办学中,学校关注孩子因生活与学习环境和人际交往范围与方式发生变化而引发的心理体验变化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孩子适应寄宿生活。基于此,学校组织实施了"构建温馨宿舍,促进学生心灵成长"课题研究活动,我们努力构建一个个"温馨宿舍",使之成为寄宿生心灵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美国有1500万以上的学生就读公立中学,64万人上宗教团体办的中学,15万以上的学生读私立中学,42500人上寄宿学校。去年美国有四位总统竞选候选人都曾就读过寄宿学校,其中当选总统布什于1961年进Andover寄宿学校,当年该校208名毕业生当中有57名入哈佛大学深造。  相似文献   

13.
点金术     
为了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使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有效接轨,我们提出了“应用→原理→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已列入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研究课题。SC281号),并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 教育具有一定社会性。而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机构,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使每个学生的行为得以社会化、国民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校乃文化传播的地方,它不仅传播文化知识,而且传播了其民族的信仰及传统文化。这样,就必然使一代代学生都具备了由传统文化产生的心理、社  相似文献   

15.
石黑一雄在新作《别让我走》中首度尝试科幻题材,描述了克隆人在寄宿学校的成长过程以及长大后作为捐献者的悲惨遭遇。文章试图从三个层面来解读评论家们长久以来关注的一个话题:他们为什么不逃?文章从福柯的“监狱制度”理论入手,指出克隆人封闭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被隔离的生存状态,进而从“规训手段及模式”探讨他们驯顺的身体和思想,最后揭示克隆人作为“他者”在这个社会不知逃往何处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维多利亚时代推崇理性、克制和秩序。作品描述了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从激情澎湃的小姑娘成长为理性克制的女性。文本洋溢着对理性、秩序、原则的颂扬,作者的寓意是深刻的:在这个强调理性的时代,女性成长受到维多利亚时代道德的规范,而放纵、疯狂的行为注定是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7.
陈沛 《中国农村》2007,(6):47-49
作为澳洲维多利亚地区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席,晓宇通过与墨尔本的高中商谈,为中国学生争取了两个全额奖学金的名额。她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澳大利亚的主流社会看到中国的学生是多么优秀。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信息社会的知识特征及互联网的普及,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许多工业社会根深蒂固的教育信条: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传递知识、班级授课制所隐含的学生观、教师是知识的代表和化身等,在今天都需要深刻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勃朗特自传体小说《简·爱》时,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本身,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简·爱。有人说这是小说的失败。但笔者认为,如果从女性写作视阈观看,简·爱性格的多重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她的自卑性,甚至她道德的"虚伪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的自身特征,而且还帮助作者和简·爱重新建构了她们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20.
滕天罡 《新天地》2011,(12):197-198
一份校园的《成长导报》,记载了学生的成绩,一份校园的《成长导报》,展示’了老师的成就,一份校园的《成长导报》,表明学校对教育的态度。一份校园的《成长导报》,别有新天地。《成长导报》,她拉近了学生与学校的距离,她密切了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她在家庭、社会、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让学校与社会这个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更加融洽、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