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度伦理及其二维互动向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伦理概念的界定使制度和伦理之间的关系明晰化,其中所包括的制度的伦理化和伦理的制度化两个互动向度问题内涵深刻.从探索制度伦理的可能性依据着手,阐发二者的辩证价值关系,追求公正制度的实体保障功能与伦理精神的价值指导作用的平衡,促使人们能够对建构合理伦理秩序的制度有所重视,并从中汲取出凝结符合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以促进制度创新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常态必然伴随着新的伦理问题。反思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为科技期刊只有把握好发展的伦理向度,坚持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期刊发展的第一要务,将恪守崇高学术风尚作为期刊发展的道德底线,将人文关怀贯穿于编辑出版活动的全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学角度看,行政处罚是具有伦理意义且需伦理规约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的伦理向度是公序和公益,消解"内部性"问题和"私人化"问题是其内在要求;行政处罚的伦理考量是"矫正正义"具体落实,其实体性要求是:罚其必罚,平等对待,罚当其过,合乎人道。  相似文献   

4.
发展目的以影响人们价值选择的方式决定着发展方式、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文章以人的存在方式为视角揭示了发展目的的本体论基础;以消除人对物和资本的依赖为内容分析了发展目的的主体性原则;以人的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为关照解读了发展目的的幸福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制度运行伦理: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度运行伦理是与制度设计伦理有所不同的。它具体包括制度管理伦理和制度实现伦理两个方面,并以服从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为其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优良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由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的转型,市场经济社会也逐步发育和成长。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存在相联系,必然会产生与其特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某种道德社会心理和伦理社会意识。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价值坐标的关键点,能否建构科学、和谐、认同并有实效的价值伦理,对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振兴崛起、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国际政治学的伦理向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学理价值取向。借助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历史发展逻辑力的推动,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围绕国际政治与伦理价值、女权主义与国际政治伦理、全球问题与生态伦理等国际性问题,展示了独特的伦理关怀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8.
传媒技术是一种有用的工具性的实在,在一定的社会建制或社会条件下,传媒技术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建构出来的,是进入社会生活过程的一种存在现象。它一般经历了技术虚无→技术实在的过程,然后还要进入社会的使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渗入了人的目的、意志、需要、利益等,成为一种建构性的社会实在。然而,囿于特定的社会情境中的传媒技术,总是因为受到政治、经济及传媒主体的利益、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从而使传媒技术负载着多方面的伦理向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是古代思想家、文学家对文学的创作、欣赏、批评的论述,是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其文化心态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文论内容丰富,密切关注人的伦理道德世界,在文以载道、以理节情和知人论世三个向度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伦理特征,影响和规约着中国当下文论和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解决不同阶段而尤其是当前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不断创建、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它代表了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进步一边的新兴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无论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过程还是结果来看,无不都在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向度,根本地区别于那些否弃“以人民为中心”的其他传统文明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符合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对现代化的伦理追求,它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而今天新出现的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新兴人类文明形态,在21世纪的中国爆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婚姻法解释(三)》出台至今,备受争议,而对亲属法的定性及其深层阐释则是解决此问题的前提。亲属法的正当性问题体现为其定性问题。无论从"形式"与"实质"这一范畴还是从亲属法的正当性这一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认定其定性问题,伦理本质都是对亲属法性质的当然回答。从历时性角度研究亲属法伦理本质的关键在于厘清人性是亲属法与其伦理的共同的、原初的出发点和对象。人性涵盖"人的动物性"和"人的特性"两重性,统摄人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层次,这些构造因素经由道德评价机制转化为婚姻家庭伦理,再同构化为亲属法规范。  相似文献   

12.
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自然是否有伦理关系?这一提问内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对自然是否可能有伦理关系?二是人对自然具有怎样的伦理关系?三是人对自然是否应该有伦理关系?人对自然的确具有伦理思维与伦理实践的能力,但其伦理关系的内容应是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生态平衡规律.它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以主人公艾尔默借助科学实验祛除妻子脸上的胎记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19世纪科学不断征服自然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以科技祛除妻子脸上胎记”这条伦理主线,通过还原该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等“伦理结”,希图由此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最后,乔治亚娜的伦理反思也体现了霍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尊严流失的控诉。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政治要求,也是一种伦理诉求,内含了诸多伦理价值和伦理精神。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伦理价值的社会源头发掘其坚实基础,更需要把这些伦理价值落实到相应的具体社会实践中去。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依据,是新时代丰富民族理论的新尝试,旨在从伦理价值、伦理精神与伦理路径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共生、友爱与团结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价值,具有导向作用;包容、互助与尊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精神,具有价值支撑作用;责任与发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路径,具有具体的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高旨趣,强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以及各类利益主体的共存、双赢,崇尚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追求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内涵着丰厚的伦理意蕴,不仅充分表达了党和国家的终极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伦理追求,而且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伦理智慧与现代道德文明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专业学生职业准入的重要制度,强调对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审核,其中包括工程伦理方面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工程实践活动和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释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强调伦理规范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欧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伦理维度的内容。借鉴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伦理要求,提出我国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和工程教育的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汉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等6所高校师德建设研究抽样问卷调查分析,从伦理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构建师德内涵的尝试。"审慎"、"知识"、"技艺"和"人格"等四种要素是高校师德内涵,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审慎"和"知识"的两种要素由于"技艺"的桥梁作用而使得"师德"内涵浑然一体、相互制约;"审慎"态度是基础,制约教师采取"技艺"的原则和方式;反之,如何理解和使用"技艺"又会影响"审慎"心理态度;而"人格"是贯穿"审慎"、"知识"和"技艺"的一根红线,是师德内涵建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科技革命与人——自然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这三次科技革命,一次比一次突显了人在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强化了自然的社会-历史性.当代人与自然这一伦理关系之所以被人们所意识,是由于人们面对了一次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向度、非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多向度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伦理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援助是社会文明健全和社会正义原则的体现。要加快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伦理策略,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正义观念,国家要努力实现制度的公平,高校应尽量确保程序的正义。在伦理关怀的指引下,高校教育援助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育援助的内容也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天伦、人伦之分最晚始于秦汉,两者在彼此对应中时被混用。从发生角度而言,天伦是天生的伦理,人伦是人为的伦理。天伦、人伦同气分形,共生中国人的伦理永恒、伦理信仰:天伦同气,因血缘而在代代传承中贯通有限生命,内生诚信,分形人伦;人伦基于诚信,为各自目的,从血缘和天伦向外全方位分形为姻缘、情缘、地缘、业缘、神缘、网缘等,使夫妻、朋友及各种职业伦理、社会伦理视需要和可能而及时结合或解散。伦理永恒是中国人的永恒,内化为伦理信仰,与有关因素共生,永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迥异于世界其他几大文明的命运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敦睦伦理,消除伦理危机,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文明生生不息,社会各界责任重大,国家的伦理责任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