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汉字为视角探讨汉字在修辞中的作用,可以发现汉字的作用几乎是全方位的。除了汉字的形音义因素之外,汉字的结构也在起作用,汉字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修辞思想和修辞方法,从汉字中,可以窥见汉字产生之前的修辞形貌。以汉字为基点观察修辞,得到的结论是:修辞是寻找语言内外的平衡点并将之表达出来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汉字字体设计与形貌修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广告创作中相辅相成。文章通过实例证明和比较分析,总结了两者的特点,认为在突出诉求重点、增加作品人文内涵、提高作品装饰效果、使作品内容和形式保持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汉字字体设计与形貌修辞都能够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源自其本身独具特色的修辞性;网络语言运用积极修辞手段,以“有力”、“动人”为交际目的。在对网络语言的修辞属性进行梳理分类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分析了网络语言广泛使用的互文机制。修辞追求是网络语言流行的言外动因,语用互文则是其言内机制的表现,因此本文亦可看作是修辞学和篇章语言学理论互补性探讨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幽默的网络语言深受网民喜爱,从修辞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幽默机智进行分析,发现偏离是产生幽默的根本原因。在具有偏离现象的幽默网络语言中,正偏离网络语言是值得提倡的,而负偏离网络语言是应该规范的。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将会使更多的英语借词进入其中并发挥必要的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主要包括直接借用英文单词和字母、借用英文单词或字母同汉字的组合、借用外来词三种构成方式。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不仅具有简洁性、新奇性、浓厚的专业技术色彩、不稳定性等特点,还具有一定的表情色彩、语体色彩及联想色彩等修辞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是汉语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它反映了以英语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互联网媒体在语言接触和语言传播中对汉语的冲击,反映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当今汉语修辞现象在继承传统修辞规范的基础上,部分辞格出现了创新或偏离现象,还出现了少数时兴的修辞方式方法.受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修辞现象呈现出娱乐化、庸常化的趋势,受网络语言及其符号的影响,修辞现象也出现了一定的网络语言及符号,对传统修辞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消解和冲击.然而,时兴的、流行的不一定就是有生命力的,只有那些有利于汉语言健康发展的修辞方式方法,才是我们应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8.
汉字修辞利用的主要材料是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形体带有很强的独立性,能够进行拆分与合并。汉字数量大、形近字特别多。汉字的排列和书写都遵循一定的顺序。这些特点都能用来形成汉字修辞。从象似性角度能分析汉字形体与汉字修辞的关系,可以揭示汉字修辞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汉字修辞是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文章以汉字修辞的语言事实,从美学的角度考察了汉字修辞格的审美功能,讨论了在交际活动中运用汉字修辞所创造的形象美、意境美、情趣美和变异美。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与谐音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逐渐形成。为了追求经济、快捷及方便的表达要求,网民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创新词语。其中谐音修辞是网民尤为喜爱的造词手法。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与传统谐音修辞不同,它的形式价值取向和随机性更强,具有不对称性,在运用上也十分灵活。  相似文献   

11.
汉字简化问题一直都是文字学界关心的问题.从表达的角度看汉字简化,就可以看出汉字简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世致用的修辞思想.因为汉字因表达需要而产生,又因表达需要而简化,而表达是修辞的母体,因此,简化字就是修辞学中适度原则在汉字简化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哲理,为人们的品行修养提供了理性思考和深刻借鉴。围绕人之为人,选取日常使用频率较高、与生活联系较多的汉字,从中感受做人之要、为人之道,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汉语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特殊部分。中国文化在成语的生成和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语修辞现象即根源于中国文化。本文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以及汉语与汉字的特点等多角度探讨了成语、修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种世界观。作为汉语的载体——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强化着这种世界观的体现。以日常家禽"狗"为例,汉民族一方面与之长期相处、休戚与共,而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字中又无一不暴露出对其嗤之以鼻、不共戴天的大量事实。汉语"狗"词语贬中带褒的现象所折射出来的汉民族对"狗"之美德既否定又肯定的价值取向,揭示了汉语文化中汉民族同时对忠信美德的渴望与排斥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体系,通过对汉字字形分析和字义演变来辅助汉语学习,从语言中捕捉其规律,融入特定的语用环境,从字形入手,探索字义,可以更轻松地对汉字有深刻而又系统的认识。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感性的,也需要科学性和理性,汉字的精髓蕴含在一笔一画中,系统掌握汉字构形知识,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民族思维,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主义视角切入,运用社会学理论,以《新小说》杂志中发表的《东欧女豪杰》、《新中国未来记》、《黄绣球》等小说为中心,探讨了晚清小说中的奇理斯玛人物修辞。在对其神圣性、原创性、感召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这些奇理斯玛人物的作用在于从弥补传统的改良和颠覆传统的革命两方面重构了传统。此外,这些人物通过修辞的建构,显示出其召唤的内容。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如何借助奇理斯玛修辞想象了现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在立意、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较之传统的小说审美有较为独特的创新。通过探讨微型小说的平民艺术定位及其在推动文化的繁荣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论证其审美价值取向的成熟,认为微型小说所具有的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双重特质,正是其审美独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论欧美学生的汉字认知与汉字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拼音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欧美学生在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从字义过渡到语境中的词义、句义,汉字书写、词汇容量大等汉语读写问题,导致了欧美学生汉语学习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将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与汉字应用结合起来,即阐释识字与阅读、写字与写作、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文化等在汉字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并以此确立汉字教学观念,将汉字知识教学延伸到汉字应用的层面上来,以提高欧美学生汉字应用和汉语读写能力,最终实现用汉字读写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