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但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造假却给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制造了种种危机 ,并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因此 ,对上市公司的造假动机、客观环境、造假手段以及治理对策等方面深入研究 ,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丑闻频于曝光,并有不断扩大之势。这些公司铤而走险热衷于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巨大的利益诱惑;二是低廉的违法成本。本文试图从上市公司、管理层、政府、会计师事务所等主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63岁的祝国光博士至今还记得,当初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看到有关中药和西药对治疗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疗效的学术论文时.那种难以言状的兴奋之情。时隔数月。他却惊讶地发现,那些看起来水平非同寻常的学术论文大都是编造的.而且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以及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和课题组主要成员(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2月3日报道)。  相似文献   

4.
5.
朱德胜 《东岳论丛》2004,25(5):198-200
会计造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 ,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与社会根源。本文运用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观点、契约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分析了会计造假的动机和诱因。同时 ,还分别从内外部公司治理缺陷以及社会诚信缺失等会计职业环境方面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会计造假根源的分析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我们必须从源头入手 ,标本兼治 ,才能有效地杜绝会计造假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造假的产生与遏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信息造假已成为对经济健康发展危害最大和最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对不正当利益的攫取,会计信息造假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强化法制教育,强化对会计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对<会计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引起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无法遏制财务造假。市场经济务件下要以法律规范作为职业道德规范的支撑,促使诚信道德风尚的形成;重人治轻法制的文化土壤使得财会法规的立法和执法存在缺陷,需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以法治的力量催促人们诚信道德意识的觉醒,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会计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8.
9.
马永霞 《理论界》2004,(4):302-302
近年来,一些基层金融机构由于受利益驱动,加之内部管理失控、法制观念淡薄,出现了假账、假数、假表“三假”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金融经济运行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遏制和防范银行会计造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拟对银行会计造假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防止银行会计造假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之今日,我国学术造假之风有增无减,究其原因,除造假者本人急功近利,道德水准不高外,造假风盛还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学术造假之风源于建国初之学术批判,涨于反右扩大化与浮夸风,借助了政治、经济腐败,成型于“文革”时,泛滥于社会转型期。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的动力,亦应成为学术繁荣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大快人心事,揪出造假者。汉芯造假院长陈进终于栽了!上海交通大学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处理意见: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据《新京报》2006年5月13日报道)。这是在中国学术造假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一  相似文献   

12.
财务造假、盈余管理与管理层期权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经济人假设,人均是自利的。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是因为他们通过造假获取的收益远远大于造假的成本。但由于市场并不总是有效,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制约,管理者通过操纵报表制造虚假业绩,未必能推动股价上涨。因此,一般情况下,管理者造假的意愿并不是很强,如果管理者能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获取利益,这说明他们实际已控制了整个企业,因此,他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在职消费、过度的股利分配政策等手段为自己谋福利,当两者都可以为其带来同等的效用时,管理者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在职消费,因为在职消费的成本由全体股东承担,收益却是由其独自享受。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造假成本收益分析及机制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经济责任安排上的缺陷,形成了会计造假的低廉成本。同时,由于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又给会计造假者提供了高额收益,从而导致了会计造假动因到行为的转换。文章对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风险成本的实质内容和现实状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约束会计造假风险收益和风险成本,在机制的完善上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诸多因素掣肘了国内名酒打假工作的有效开展,致使假冒名酒愈演愈烈,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制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打压假冒名酒的生存空间;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各类打假资源;创新打假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才能真正建立起名酒打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郝成意 《理论界》2003,(2):37-37
我国证券市场“银广夏”等事件的披露,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都是会计造假。会计造假不仅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企业与债权人利益受损,而且严重干扰国家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17.
学历文凭本是一个人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经历的证明。但近年来,大量的假文凭充斥市场,几近泛滥,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本文揭示了文凭造假现象的现状和成因,提出建立健全规范的人事档案工作以治理文凭造假,维护文凭信用,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药材造假贩假由来已久,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演愈烈,进而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政府及社会采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拟定药材标准,加强药材质量监管,惩处不法商贩及违规官吏,普及药材知识和强身防病等多种措施加以应对,这不仅对当时社会各类人群的日常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古代中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非 《理论界》2010,(4):95-98
实验结果要成为科学,离不开科学共同体及其相关的社会网络,各式各样的利益是建立网络的动机。然而,社会建构主义的错误在于把利益视为决定科学理论的唯一因素。本文通过对浙大学术造假事件的分析,表明科学家如果放弃科学研究之根——自然,即科学研究的客观对象,无论他如何编造对象、篡改数据,再强大的社会网络也不会使之成为科学,这样的社会网络早晚肯定也会崩溃。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底,就在学术批评网上看到了天津语言学会揭露天津外国语学院沈履伟先生造假的报道。由于时下在学术界以及其他各界“贾哥”“李鬼”太多,见怪不怪,除了感到沈先生敢于全盘照搬别人的作品胆子确实不小以外,并未有其他特别的想法。2005年初,又从学术批评网上读到《天津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