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定西为主的甘肃中部地区十八个贫困县,是我国十二大贫困区之一。人口的严重失控,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环境问题,严重阻碍着当地社会的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失控 1949~1986年,甘肃中部地区的人口由266.85万人增长到583.87万人,37年猛增118.8%。其中,自1952年到1983年即增长101.1%,而同期全省增长了86.67%,全国增长83.52%。因此,甘肃中部人口的失控则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青藏、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省内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1992年底全省总人口231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1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全省86个县(市、区),其中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南部21个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贫困县,陇东庆阳7个老区县(内有2个县同时又属干旱贫困县),共46个县,形成陇中、陇南、陇东三大贫困地带。本文着重对中部和南部贫困地区的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分布及其结构的基本因素之一,对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经济和人口与环境的协同机制有最敏感的反馈效应。因此,必须把人口迁移因子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内生变量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人口迁移与迁出地和迁入地联系  相似文献   

4.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已有一、二百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与大自然进行搏斗,从自然界那里获取物质和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今天,人类终于取得了对自然界的巨大胜利,使自己由原始的落后状态发展到现在具有高度文明的发达状态。但是,人类决不应被这些胜利冲昏头脑,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连同  相似文献   

5.
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和环境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转型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超效率DEA方法测得环境效率,并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 ~ 2013年间全国各省环境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区域差异较大.对于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现阶段人口规模的扩大对环境效率有着负向影响,消费结构作为人口与环境作用过程中的关键中间变量,根据不同的类型与环境效率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具体来看,生存、享受型消费与环境效率呈现“U型”关系,拐点分别为60.18%与29.20%,发展型消费与环境效率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人口规模对环境效率的不利影响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在1994年5月19—2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人口与环境科学讨论会上,与会的50多位人口、环境与统计工作者发出了题为“人人都来关心我们的人口与环境”的人口与环境倡仪书。倡议书得到了中国社会学会会长袁方教授的首肯,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人大常委雷洁琼副委员长还特地致函中国社会学会人口与环境专业会,对倡议书表示赞许。  相似文献   

7.
人口征特甘肃省人口发展,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增长速度快。1982年7月1日人口普查表明,甘肃省总人口为19,569,261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0,124,775人,占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8.
《财经理论与实践》1983年2期上发表了谭崇台的《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一文,作者写道:近来,西方经济学家中流行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环境恶化似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似乎是整个社会走向毁灭。这种悲观看法和马尔萨斯当年说教基本一致,不过更耸人闻听而已。西方经济学家还有一种看法,因经济和人口增长而逐渐减少的资源,其价格将逐渐上涨,迫使人们不能不节约正在减少的资源,并寻求可以作为代替品的  相似文献   

9.
人口、环境与持续发展李慧明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争取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寻求相应的发展措施,以保障现代人福利水平的增长不影响后代人的福利水平①。持续发展的出发点是代际平等,即每一代人都要为后代人的利益着想,不干吃子孙粮、造孽子孙后代的事。持...  相似文献   

10.
甘肃人口抽样调查方法张绪胜刘怀高(甘肃省统计局兰州730030)人口统计NorthwestPopulationJournalNo.1(71)1998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1964、1982和1990年共进行了四次人口普查。1982年人口普查后,人...  相似文献   

11.
甘肃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以来,甘肃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年均递增速度由1982-1990年的1.69%下降到1991-1995年的1.58%、1996-1997年的1.14%;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81年的2.70下降到1990年的2.3...  相似文献   

12.
享利·肯德尔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是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认为这个世界由于人口过剩,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一场全球大劫难正在迫近,他提出一些数据加以证明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据考古发掘表明,甘肃境内很早就有原始人群的存在。早在旧石器时期的中、晚期,陇东和河两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进入新石器后,甘肃境内其他地方都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约三千年前,周朝的祖先在本省陇东的泾河和中部的渭河流域开发了我国最早的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的开端。汉唐以来,中央政权都很重视对甘肃的开发.在汉武帝的屯田、移民等措施下,河西一带的农业与防务都进一步得到加强。到西汉后期,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余万。盛唐时期,甘肃更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贸易来往的通道。“丝绸之路”经本省通往西域。货运塞途,信使络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隋后,历经宋、元、明诸朝代,国都东迁,经济中心东移,人口发展也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国家人口计生委制订了《关于切实加强中  相似文献   

15.
一、甘肃人口文化与生育的现状甘肃人口文化与生育,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反映得很清楚,文化程度低于全国,生育水平高于全国,差距很大。1.人口的文化素质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全省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第  相似文献   

16.
一、西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态势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然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评价现有甘肃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对甘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子系统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现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水资源缺口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甘肃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表明,未来几十年是我国人口规模最为庞大,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同时也是人口迁移与流动最为频繁的时期.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沉着应对未来一个时期巨大的人口压力,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05年我们启动了"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的课题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广东人口的规模增长我国自汉代以来,已有户口记载。但对广东而言,记载较为明确的则始于隋代。从广东人口发展过程看,大致可以把人口增长过程分述如下:第一阶段,从附代到明末(581~1644年),广东人口从60万人增加到24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1.4%。,增长了三倍。由于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广东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逐渐上升:隋代为1.5%,唐代天宝年间为2.2%,北宋期间为3.5%,元代为4.1%,明洪武14年(1381年)为5.2%,明未崇份9年(1636年)降为4.2%。第二阶段,由清初起到鸦片战争(1644~1840年),人口激增。顺治18年…  相似文献   

20.
甘肃东乡族人口变迁、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乡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乡族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人口绝对数来看,仍是一个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民族。本文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基础,根据历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对甘肃东乡族人口变迁与分布状况作了分析,试图探索其发展特征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