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飞 《北京纪事》2009,(1):87-90
最美的城区什刹海巨变前不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特辑中,把什刹海选为中国最美的城区之一。什刹海是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有名人故居游、王府游、胡同游、夜景  相似文献   

2.
吕静  乃迪 《社区》2005,(18):50-53
享誉中外的什刹海坐落在京城的中心,紧傍在北京中轴线的西侧。在以银锭桥分界的前海北沿、后海前沿、柳荫街与前海西街之内的地区里,有18条蜿蜒曲折的胡同。那一条条幽深的胡同,像是一面面映着历史的镜子。  相似文献   

3.
安文洁 《北京纪事》2009,(11):20-22
她被称为美女棋手,不到18岁就拿到了全国女子冠军,29岁时成为世界冠军;她到全国各地讲棋、办讲座,希望围棋文化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她跟日本的美女棋手梅泽对垒,三战三胜;她是个老北京,出生在什刹海的一个小胡同中,说什刹海是北京的宝地,最喜欢老北京的炸酱面、豆汁儿、爆肚和麻豆腐。  相似文献   

4.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旧城有着古代东方城市独特的建筑风貌.这种建筑风貌在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是罕见的,这种罕见就在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的完整性和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内涵.这种完整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又集中体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上.这条中轴线不仅是北京城市的脊梁,统领着整个城市的布局,支撑着城市的街巷肌理,还是一条人文线,展示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一座北京城,半部中华史,北京旧城中轴线积淀了元、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丰厚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民俗美作为民俗文化事象的鲜丽外观,以其特有的形式结构“承载着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愿望,塑造着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孕育着民众的品格和素质,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创造精神”。优秀灿烂的中华民俗文化和民俗美不仅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也是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它为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在新的世纪,如何继往开来,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和民俗美精神,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刊出的四篇文章,是从美学的视角对我国传统民俗的当代建设问题所作的探索分析;同时,这些探索分析也极有可能引发对于当代中国美学建设问题的思考。我们诚恳地希望美学界和民俗学界的同仁予以关注、批评。  相似文献   

6.
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打击乐器,至今还在广西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节庆活动中使用.广西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区.铜鼓所表征的民族文化与汉族的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别.铜鼓的民族性、地域性决定了其基本特征,从而产生出特殊的历史功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北京主祀行业神灵的庙宇、会馆约有60余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宗教寺庙,另一类为工商会馆.京城工商行会祭祀行业神灵的传统,源于中国文化尊祖敬宗、崇德报功的多神宗教意识."百工杂技,各崇所宗".既有一业多神,又有一神多业.近代北京工商行会的宗教祭祀活动,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即自明清以来儒佛(释)道合流的历史趋势.京城工商行会民众的宗教意识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与实用性格.随着近代京城社会的发展与动荡,宗教的实用功能日渐减弱,行会民众的宗教信仰日趋淡化.  相似文献   

8.
上海租界寄居生活的生命体验刺激了沈从文,使他体会到了强烈的“民族”屈辱感,处处感受租界殖民话语的凌辱。这种“生命体验”,对沈从文的心理乃至其乡土小说写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沈从文于北京时期通过乡土小说的写作实现完成的对自我苗族族群族属身份认同的立场得到了强化,他开始理性正视自己已经“重新发现”了的“本质身份”,将苗族血统族属身份的“隐蔽历史”去蔽还原,端正并将自己苗族身份的族群本位立场推向历史前台,以关于苗族的历史记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傩事信仰活动,婚恋中的民间歌谣、狩猎、龙舟、放蛊、行巫、落洞等民俗文化作为书写的中心,以苗族族群民众所具有的淳良朴素德行品性作为对“民族”文化重造的思考,塑造民族“想象共同体”集体记忆的“认知物”,进而完成对“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国家的想象性建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