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武堂 《经营管理者》2010,(11):75-75
铃木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曾经依托奥拓和羚羊享受了中国经济成长的快乐,但是此后它却未能有效加大投入,反而降低了新产品中国的投放速度  相似文献   

2.
傅重 《领导广角》2000,(11):4-6
今年是20世纪向21世纪交接过渡期。展望我国前景,既令人欢欣鼓舞.又务必提高警惕。瞿世镜最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世纪之交中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3.
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崛起是一项非凡的挑战。许多人将20世纪称为"美国的世纪",就像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一样。然而,联合国2007年的研究指出,21世纪,至少会有12个国家在"人均全面发展"指数方面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4.
欧美“红色书店”6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政界与学界都在探索一个大问题,那就是21世纪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及与这个问题高度相关的对外文化宣传的策略与途径。其核心是,21世纪的中国拿什么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5.
沈伟民 《经理人》2007,(1):136-138
“Polo”一词是英文中马球的意思。马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发源在古代印度,直到19世纪中期才传到了英国。也有人说和马球渊源很深的是中国,中国古代称马球为“击鞠”,曾在唐宋时盛行一时。  相似文献   

6.
该书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分别探讨了中国是否具有独具特色的权利思想,以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中西方进行权利对话是否可能的问题。该书结合宋明以来中国儒家思想与19世纪后中国权利概念和权利话语的发展历程,以大量的思想史材料证明,中国始终存在一种与自身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并且基于自身需要而产生的独特权利话语,但这种特色并不会也不应妨碍中国与西方在权利话语方面进行密切交流和对  相似文献   

7.
早在在20世纪80年代,一位叫曾仕强的先生在中国台湾提出了一个响亮的概念中国式管理模式,我们简称中国式管理。在曾先生看来,中国式管理就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8.
政治     
《领导文萃》2011,(8):138-138
中国不忘近代耻辱史 中国各地的无数座博物馆证明,这个国家念念不忘过去,是为了表明今天的所作所为是正当的。博物馆的共同主题是中国在19世纪中期到共产党1949年执政之前所蒙受的“国耻”。共产党要求学童参观各种展览。了解外国人如何瓜分中国,如何用鸦片毒害中国,  相似文献   

9.
文化     
《领导文萃》2013,(14):136-136
老舍藏画拍卖受热捧 对于中国最近富裕起来且急于买进的艺术品收藏者来说.中国20世纪最受喜爱的作家老舍加上20世纪最著名的画家之一齐白石,这样的组合是无法抗拒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表示,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嘉德2013春季拍卖会上.这名作家的16幅私人藏品拍出了1.67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西方话语垄断下中国的失语现象依然存在,全球性议题中中国的弱势地位依然未能得到根本改变,学术论坛的中国特色国际话语发声不足,国际话语传播渠道劣势短期无法改变。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做好中国国际话语权顶层设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国际话语权道义担当;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国际话语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1.
沉思历史,回首沧桑,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贡献无人可比。他无愧为世纪伟人,卓越领袖。但他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却发生了失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以后,正是苏联和中国两党两国关系达到白热化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从苏联驻华使馆奉调回国,在苏共中央联络部任职。1964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被免除职务之后.  相似文献   

13.
提起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那时的中国是个弱国,因为当时的满清政府常吃败仗,并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实,这种判断标准并不太精确。弱国不一定都打败仗,而强国也不一定都打胜仗。当时中国的国力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陆百甫 《决策咨询通讯》2000,11(1):4-8,,13,
一、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1.二十一世纪与二十世纪不同,它是一个竞争的世纪。整个世界经济、政治将出现大分化、大重组,一个更具挑战的新时代即将来临。这种竞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于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作用,经济上的东西差距、南北差距明显扩大,东方国家、南部世界各国纷纷独立,政治自主性强化,要求经济独立自强呼声高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主要表现在经济上,不发达国家要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首先是经济独立,因此建立经济新秩序斗争将更为激烈。 第二,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水平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教育     
《领导文萃》2013,(22):133-134
学生往来造就另类中美平衡 自2009-2010学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大学院校中海外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全美约76万名海外留学生中有近1/4来自中国。与20世纪下半叶相比,这是中国的一个巨大跨越。现在,中国社会十分看重美国学位,因为学生们在美国可以接受文科基础教育,并学习创意思维。但与此同时,相反的现象也在出现。今年初,  相似文献   

16.
赵翀  同童 《决策与信息》2006,(11):65-68
清朝中叶,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很快。18世纪时,人口就比清初翻了一番,达到了约3亿。1850年,全国总人口已达到4.3亿。在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平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帝王功不可没,正是在他们的集权统治下,中国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7.
俞果 《领导广角》2000,(11):16-18
21世纪,世界经济将步入以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因此,把握新经济时代的人才资源发展的趋势,是创造性地做好新世纪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关键。上海是人事制度改革步伐较快的城市,又是中国面向世界经济的前沿,根据新世纪上海经济社会的需求,上海市人事局孙路一局长阐述了新世纪人才资源发展的十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21世纪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勤 《领导之友》2011,(3):40-42
人口老龄化浪潮已遍及全球。从国际范围看,老龄问题是21世纪公认的世界性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龄问题也日益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王龙 《领导文萃》2009,(4):48-51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还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是一个贫弱之国。弱国无外交,但弱国更需要外交。在以实力为后盾、弱肉强食的国际外交舞台上,弱势的一方更需要切实可行的外交国策,以灵活的外交运行机制,出色的外交队伍,为国家民族折冲筹划。在遭遇重大外交突发事件时,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