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区域发展落差较大、商业文化基础较薄弱、区域扩散仍处于初级阶段、生态环境严峻,面对这些挑战,推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有必要采取有效举措。近期,中央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做出重要战略部署,这给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虽然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外近中期的大环境并不宽松,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1.构筑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核心区环渤海是以京津冀地区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经济圈。这个经济圈有密集的城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下三地创新创业政策的发展状况,助力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使用LDA主题模型对三地创新创业政策文件内容进行主题挖掘,结合政策工具归纳主题类别,同时运用主题强度与JS散度对各年度主题进行强度、内容上的可视化分析,探索三地政策工具分布与主题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分析三地政策特色,为京津冀创新创业政策协同发展提供建议。研究发现:(1)京津冀三地均较为充分地使用了三类政策工具,“双创”政策相对全面;(2)京津冀分别以高校人才、营商环境和企业为重点驱动地区“双创”发展;(3)北京市在政策的响应强度上优于天津市与河北省,天津市在响应速度上快于北京市和河北省;(4)京津冀三地依据各自特色制定了相应创新政策,但三地在成果分享与成果转化上存在不足。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未来三地创新创业政策应立足各地特色,着重提升三地政策的稳定性、连贯性与互通性,形成三地人才、技术、资本互联互通的长效支持机制,为区域创新创业提供持久动力,以此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让北京制造业转移"突出重围",亟待明确路径,多维度理顺发展链条,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和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其中,明确京津冀三地制造业价值链分工成首要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是问题关键。这其中,作为"重头戏"的制造业转移更是牵动人心。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京津冀三地采访时发现,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多地都扯出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大旗。与北京服务业面对的批发市场"疏解难"问题相似,  相似文献   

4.
付倩倩 《决策》2014,(9):34-36
"从北京西客站到保定东站只有40分钟,将来提速到350公里,只要27分钟,一张报纸看不完就到了,欢迎大家去。"保定市长马誉峰在一次论坛上向参会者发出邀请。 今年2月26日,高规格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三地推动合作的氛围骤然升温。环绕在京津周边的河北多市,将此理解为区域合作第一次上升到中央层面,新一轮黄金发展机遇来临。  相似文献   

5.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但在这一战略实施中,如何把握战略目标的聚焦并将其动态化分解是三地面临的共同挑战。本文基于治理经济学视角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做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不仅分析了三地参与战略实施的交易动机与行为,而且利用"一致性"分析框架探讨了发展目标与工具组合的不同模式,从而得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可能演化的不同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对京津冀1981年以来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行量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针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有效性的计量模型,分析了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演变状况,并探究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对其节能减排效果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颁布经历了早期各年份相对零散、缺乏连续性到新世纪以来政策颁布数量显著增多、政策总体力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但三地政策总效力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节能减排政策颁布数量增多引起的;京津冀三地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更多的是趋于实现短期目标,政策整体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人事措施、行政措施、引导措施、财税措施、金融措施等不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对京津冀节能和减排的有效性具有明显的差异;三地对不同政策措施的使用方式、使用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京津冀协同推进节能减排的治理工作提出挑战.论文还从京津冀完善单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使用、加强市场手段的应用及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领导之友》2014,(5):63
正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接受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即将出台。"京津冀三地正在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功能的规划,京津冀要统筹研究,第二是交通问题,第三个是环境治理。国家发改委也正在研究这个规划,并已征求了若干次意见,很快就要出台。"  相似文献   

8.
王能宪 《决策探索》2011,(22):23-24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一个重要的思想贡献。这是学者的文化自觉。中央高层的文化自觉,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提出的"两大一新"为标志。"两大一新"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相似文献   

9.
<正>明清时期,京津与北直隶其他地区即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表现,主要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京津冀地区行政上的一体化管理今天的京津冀三地在明清时期行政上一度是"一家",基本实行一体化管理。洪武二年设立北京行省,管理北京及周边地区,洪武九年改为北京布政司。永乐元年改设北京行部,意思是以六部派出机构管理北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京津冀三地多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定位问题终于厘清。然而,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厘清的不仅仅是三地的宏观定位,更重要的是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问题。目前,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承德、  相似文献   

11.
河北     
刘德旺:打造京津冀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示范区 京津冀有相近的文化背景、相连的地域人缘.三地文化产业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但目前自成体系.未能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因此,要积极指导京津冀三地搭建政策、资本、人才、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合作机制、设立区域协调资金等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大局,河北必须服务这个大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就演好什么角色,绝不以河北一地之小私损京津冀三地之大公。"小私"与"大公"的说法,一时引起舆论关注。回顾过去磕磕绊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地方的"小私"确实成为  相似文献   

13.
冲破京津冀合作的种种藩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之友》2007,(5):4-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从环渤海、大北京、京津冀一体化等概念的渐次提出,到新世纪初《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二十多年一路走来,京津冀区域合作的话题从未离开我们的视线。在经历了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尴尬与苦涩之后,无论是三地政府高层还是普通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不仅涉及器物、制度的因素,更需要得到文化上的支撑和支持。而挖掘、整理固有的文化传统及因素,是整合、协调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的必然要求。许多问题必须从文化层面上来考虑并借此解决。而华北人民政府的法治传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文化借鉴。法治不仅仅是形成,而且也是固化工作成果的重要路径。法治化要求所有的决策、执行过程都必须要有所依循,而不可临机触发、朝令夕改。法治理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命题,也是枢纽性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备忘     
《领导决策信息》2014,(21):13-13
正京津冀将实现通关一体化:海关总署日前出台了《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其主要框架是:通过建设一个中心,搭建四个平台,实现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的一体化作业。辽宁省出三项优惠扶持"个转企":日前下发的《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三管齐下",明确了辽宁将从准入服务、税费扶持、金融扶持这三个方面来支持"个转企"。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35):20-21
正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从7月31日到8月24日,三地互相签署合作协议18项,初步搭建完成三地间相互合作的框架协议。盘点这些协议可以发现,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链合作、环境治理是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点实施的主要领域,其中,交通、生态、产业将率先突破。京津冀三地相互签署的18项协议《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协议》《共同推进中关村与河北科技园区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7.
刘奇 《决策》2014,(4):32-35
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这是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核心追求。努力拓展土地"流"与资源"活"的制度空间,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需要做出的不懈努力。根据十八幅三中全会《决定》,t地制度改革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土地承色经营权叮以抵押、担保,这就赋予了承包地新的权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融资难的『口】题;二是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中央重点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推动和完成需要依靠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立足京津冀三地组织管理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出现过的组织领导管理模式,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设计四种组织领导管理模式——总督府模式、领导小组模式、华府模式、中央局模式。其各有利弊,可为京津冀区域设计组织领导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已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这一历史时刻,地处“两环”(环渤海、环京津)中心地带的河北省,掀开了转型谋变的历史新页。更加深入地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是河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抢抓机遇,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平台,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举措。在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融入方式与途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作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尤为重要,基于中关村强大的技术优势缺乏转化基地、津冀雄厚的工业基础缺乏先进技术支撑的现实,亟须构建和培育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顺利实现技术转化和产业对接。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存在三地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发育不足及产业联动差等问题,需要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衔接互动角度培育构建,尝试探索走专项规划、特色园区建设、财税共享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